摘要: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和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权威定义,ADHD的核心症状主要分为三大类: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但症状的表现形式,远比这几个冷冰冰的词语要复杂和具体得多。
原创 慧加医学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和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权威定义,ADHD的核心症状主要分为三大类: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但症状的表现形式,远比这几个冷冰冰的词语要复杂和具体得多。
注意缺陷:身不由己的系统性“执行功能”紊乱
注意缺陷,远不止是“粗心马虎”那么简单。它是一套系统性的“执行功能”紊乱。这关系到大脑的“管理总部”工作效率不高。
• 极易分心: 这不是普通的走神。可能是窗外的一声鸟叫、隔壁房间的电视声、甚至自己头脑中的一个念头,就能轻易地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当前任务中“劫持”走。
• 难以维持注意力: 对于枯燥、重复性的任务(如作业、家务),他们很难持久专注。但在玩极度感兴趣的电子游戏时,却可能异常专注,这种现象被称为“超聚焦”,常让家长误解为“他明明可以专心”。
• 回避需要持续脑力的活动: 他们会想尽办法逃避做作业、写报告等任务,因为这对他们的大脑来说,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苦役。
• 经常犯“粗心”的错误: 考试时看错符号、抄漏题目、生活中丢三落四(文具、水杯、外套)。这是因为注意力无法有效监控行为的结果。
• 听而不闻: 当您跟他说话时,他可能看着您,但您能感觉到他“魂不守舍”,指令左耳进右耳出。
• 组织规划困难: 管理时间、规划任务、保持房间和书包整洁,对这些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他们的世界常常是“一团乱麻”。
多动:身体里住着一台永动机
多动,也并非只是“跑来跑去”。它是一种内在的、难以抑制的驱动力。
• 小动作不断: 在需要安坐的场合(如课堂),手脚会不停地动来动去,扭动身体,玩弄手指或身边任何小物件。
• 难以安坐: 在课堂上或饭桌上,会经常离开座位,仿佛椅子上有钉子。
• 不适当地奔跑或攀爬: 在年龄较小时尤其明显,感觉他们总是在“路上”。
• 无法安静地玩耍: 他们的游戏常常伴随着巨大的噪音和大幅度的动作。
• “话痨”模式: 总是说个不停,很难在交谈中耐心等待轮到自己发言。
冲动:先行动,后思考的“短路”模式
冲动,是ADHD孩子最容易引发社交冲突和误解的领域。
• 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经常在别人问题还没问完时,就抢着回答。在课堂上插话,在交谈中打断别人。
• 难以等待: 排队、玩游戏时很难耐心等待轮到自己,这会让他们非常焦躁。
• 打断或侵扰他人: 可能会突然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游戏,而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这不是“没礼貌”,而是他们的大脑“刹车片”失灵了
。当ADHD遇上ASD:理解“双重特殊”的挑战
很多关注我们这个公众号的家长,孩子可能同时具有ADHD和ASD(自闭症谱系障碍)特质。这两种神经发育状况的共病率非常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症状会叠加、交织,变得更加复杂。
• 一个ASD孩子固有的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遇上ADHD的冲动和多动,可能会表现为在有限的兴趣范围内也难以持续专注,或者因routine被打破而爆发出更剧烈的情绪。
• ASD固有的社交困难,加上ADHD的冲动和插话,会让他们的社交之路雪上加霜。
• 感官过敏(ASD特质)可能会让ADHD的分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衣服的标签、教室的灯光都可能成为巨大的干扰源。理解这种“双重特殊”,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孩子的行为,不再简单地用ADHD或ASD的单一视角去评判。
父母须学会从误解到理解,从责备到支持
ADHD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孩子“懒”或“不听话”。它是由大脑神经生物学基础决定的一种疾病。知道这些症状,不是为了给我们和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
1. 摘下“道德评判”的眼镜: 当我们明白这些行为是“不能”而非“不为”时,我们才能停止责备孩子,也停止内耗自己。
2. 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不是“消灭”ADHD,而是通过科学的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需要咨询专业医生)以及家庭环境的积极调整,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症状,发挥他们充满创造力、热情和活力的天赋一面。
ADHD孩子就像一台拥有顶级赛车引擎,却配备了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大脑。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扔掉那个强大的引擎,而是帮他们一起,升级那个至关重要的刹车系统,并为他们找到一条能够纵情驰骋的人生赛道。
来源:心旅悦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