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近日,在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内,新警张一哲、何谐与全所民辅警一起诵读《为人民服务》,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29年从未间断的传统,让枣园派出所的红色初心在铿锵声中代代相传。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近日,在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内,新警张一哲、何谐与全所民辅警一起诵读《为人民服务》,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29年从未间断的传统,让枣园派出所的红色初心在铿锵声中代代相传。
陕西,文脉绵长,底蕴深厚。在这片文化沃土上,陕西公安机关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育警、励警、强警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以忠诚文化铸魂、以英雄文化励志、以法治文化强基,锻造出一支信仰坚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公安铁军。
文化育警:红色基因熔铸忠诚警魂
“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是我从警第一课。”11月7日,回想起在照金公安党性教育基地参加的培训,铜川市公安局青年民警寇文彬感慨道。
陕西公安机关充分利用延安、照金、马栏等地的红色资源,将其作为锤炼队伍忠诚本色的“活教材”。省公安厅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警摆在首位,通过政治学习、支部联建强化理论武装,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引导民警向内自省、向前笃行。
“我们创新实施‘红蓝课堂’,就是要把党建‘红底色’与公安‘职业蓝’深度融合,把忠诚的种子埋进每一位民警心里。”铜川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铜川市公安局创新建立照金公安党性教育基地,将红色教育贯穿新警入警、民警晋职培训始终,并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开展“红色党课下基层”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警务实战紧密结合。
“我是中国人民警察,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8月1日,咸阳市公安局组织2025年市城区新警赴旬邑马栏革命纪念馆,开展入警忠诚教育。面向红蓝警旗,新警们队列整齐、昂首挺胸,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作为一名新警,站在马栏这片土地上,我更深刻体悟到什么是‘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必将忠诚融入血脉,从革命前辈手中接过守护人民的旗帜,在捍卫平安的征程上冲锋在前、永不退缩!”咸阳市公安局新警王欢说。
“政治建警要从新警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抓起。”咸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作为革命老区的先天优势,通过入警仪式把红色传承扎根于每一位新警的心中。”
如今,陕西公安打造“一局一品牌、一所一特色”党建矩阵,让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帮民警系好从警的每一粒“扣子”。
文化励警:英模精神激发队伍活力
“赶快闪开!”2024年4月10日,汉中市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史礼海出警时,为保护群众,毫不犹豫用胸膛挡住了刺向群众的尖刀,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让无数人动容。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24年,陕西公安策划的清明线上诵读活动以及入选公安部清明主题诗会的作品《樱花树下的重逢——致史礼海》,深情缅怀牺牲民警,引发强烈共鸣。
“用文艺作品讲好警察故事,是对英模最好的纪念,也是对队伍最好的激励。”省公安厅宣传部门负责人表示。
2024年4月15日,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郝世玲为原型创作的电影《非凡守护》上映,该片通过讴歌警界先进,传播了新时代公安正能量。更令人期待的是,一部以公安英模姚六一为原型的电影正在筹备拍摄。
陕西公安高度重视英模精神的挖掘与弘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典型挖掘、培养、推树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各类表彰奖励活动,让争先创优在全省公安机关蔚然成风,形成“层层有先进、处处有标兵”的氛围,不断激发着队伍的内在活力和奋进动力。
全省公安机关还结合实际丰富警营文化:延安公安开展“讲好红色故事、守好红色遗产、当好红色传人”活动,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评选“五星党支部”,让“党旗红”“警察蓝”始终闪亮在基层一线。
“弘扬延安精神,关键落实在行动上。”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所长赵强说,“我们充分发扬延安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组织民辅警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红色阵地的守护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铜川市公安局成立公安警官俱乐部和公安文艺小分队,将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拧成一股绳,实施一月一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警营开放日、朗诵、演讲、书法、摄影等贴近生活的系列活动。
在基层所队,法治文化墙、廉洁长廊成为常见景观。“每天看到这些警示格言,就像时刻有人提醒自己要严守纪律、公正执法。”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警乔彩虹说。
法治文化、纪律文化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陕西公安机关紧紧抓住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放松,让公正廉洁的理念深深浸润每位民警的心田。
文化强警:法治文化提升执法质效
文化是警队的根与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终要变成平安建设的硬成效。陕西公安机关从“小切口”入手,将法治宣传融入日常。
安康市公安局举办的“反诈广场舞大赛”便是一个生动范例。他们把反诈知识融入地方民歌、汉剧以及广场舞中,借助1300块户外大屏、千余班次公交车开展立体宣传,践行“破案不如少发案”的治理理念。数据显示,2024年,安康市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近四成,群众损失同比下降22.8%。这正是法治文化浸润所促成的治理效能提升。
2020年至2025年,省公安厅政治部连续组织开展了六届“秦警·影像力”全省公安系统原创视频与摄影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影像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陕西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辅警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担当作为,以及他们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感人事迹。
此外,全省公安机关还紧抓“5·15”“6·26”“12·2”等普法节点,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具有公安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治安部门开展了“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创新普法、执法协作机制;法治副校长每逢开学季讲“法治教育第一课”,帮助学生提升了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目前,全省设立了6个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23个主题公园、441个窗口式法治教育阵地,禁毒、反恐、出入境等各部门结合职责开展特色普法,形成了全民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时,陕西公安建好文化长廊、警察书屋、警史馆、荣誉室、警体活动室等场所,按照警种特点、服务窗口和所队功能区域,布置了精神文化、英模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不同主题,使警营文化氛围更浓、载体更丰富。
文化为脉,浩气长存。从照金的红色讲堂到安康的反诈民歌,从英模电影的筹备拍摄到街头巷尾的普法阵地,陕西公安机关正以文化之力,锻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铁军,为三秦大地绘就更亮的平安底色。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