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过茼蒿的朋友都知道,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茼蒿又老又柴,口感像在嚼草。其实啊,茼蒿种植没那么复杂,老菜农们都说,问题就出在三个关键点上!
种茼蒿看似简单,但一不小心就老了,掌握这几个关键点,让你种的茼蒿嫩滑爽口!
种过茼蒿的朋友都知道,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茼蒿又老又柴,口感像在嚼草。其实啊,茼蒿种植没那么复杂,老菜农们都说,问题就出在三个关键点上!
温度控制不对,茼蒿秒变“老菜帮”
茼蒿可是个“娇气”的家伙,特别怕热。它最喜欢17-20℃的凉爽环境,温度一高,立马就给你脸色看——茎叶变老变硬,纤维素增多,嚼都嚼不动。
很多人在夏天种茼蒿,结果没几天就发现叶子变厚、颜色变深,茎秆硬得像树枝,这就是温度没掐准!
有经验的农户都掌握着茼蒿的“温度密码”:春季3-5月、秋季8-10月是最佳播种期。夏天太热,冬天太冷,这两个季节种茼蒿,简直就是跟自己的胃口过不去。
采收时机没把握,嫩茼蒿变“老柴火”
茼蒿的采收时间那是相当讲究,早一天嫩,晚一天老。最佳采收期就在播种后30-40天,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有12-13片真叶的时候。
这时候的茼蒿,叶子鲜绿,茎秆脆嫩,轻轻一掐就断。你要是错过了这个黄金期,茼蒿就会迅速老化,纤维素大量增加,口感变得粗糙无比。
老农们有个秘诀:看到茼蒿长得亭亭玉立,就要赶紧采收,别犹豫!收割时也有技巧,要在茎基部留2-3片叶用刀割下,这样还能促进新枝生长,实现多次采收。
水肥管理不当,茼蒿“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茼蒿对水肥特别敏感,少了不行,多了更不行。
浇水要遵循 “见干见湿” 的原则。生长前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到了采收前10天左右就要开始控水。这样种出来的茼蒿才会鲜嫩可口。
施肥更是有讲究: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为辅。苗高10厘米时首次追肥,每亩施20公斤尿素。
但一定要控制氮肥用量,不然茼蒿就会“徒长”——看起来又高又大,实际上又老又柴。
老农的贴心提示
除了这三点,种茼蒿还要注意合理密植,保持株行距,增强通风透光。
病虫害也要早防早治,但切记采收前15天必须停止用药,确保吃得安全。
种茼蒿就像照顾孩子,既要用心,又不能过度。温度、采收、水肥这三点掐准了,保你种的茼蒿鲜嫩爽口,再也不会又老又柴!
下次种茼蒿,记得把这三点牢牢记住,保证你也能种出大厨级别的嫩茼蒿!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