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进欧阳夏丹的抖音,第一条就是她在南宁老街拍宋词,镜头怼脸,眼袋没遮,法令纹清清楚楚。
“央视最年轻国脸”跑去拍短视频,评论区吵翻了:她怎么老成这样了?
点进欧阳夏丹的抖音,第一条就是她在南宁老街拍宋词,镜头怼脸,眼袋没遮,法令纹清清楚楚。
弹幕两极——
“50岁这状态,我30岁都跪了。
”
“昔日新闻联播脸,现在跟网红抢饭碗?
”
吵归吵,数据不会撒谎:500万粉,一条《念奴娇》8000万播放,文化号里杀疯了。
有人酸她“掉价”,可品牌方早把合作邀约排到明年,报价按秒算,比当年播新闻只高不低。
她到底图啥?
把时间线往回扒,答案其实特简单——
当年她坐在联播台,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四点背稿,五点化妆,七点直播,一条口播错一个字扣200。最狠那年,她全年零失误,却连母亲手术签字都赶不到。2023年,台里让她转幕后,她想了想,交回工作证,一句“想喘口气”刷屏热搜。
有人猜她嫁豪门,有人猜她移民,结果她背着小包去广西大学当客座教授,月薪不到原来零头,笑得比播黄金时段还松。
短视频是她给自己开的“第二档”。
不喊“家人们”,不带货,就拍宋词、老巷、旧书摊。
一条视频剪48小时,光“千里江山寒色远”七个字,她蹲在漓江边录了76遍,就为把“寒”字的气声送出去。
团队劝她加滤镜,她摇头:皱纹是我按时长出来的,干嘛抹掉?8%的互动率就是这么硬刚出来的——观众看腻了磨皮,突然有人拿新闻联播的嘴给你讲柳永,谁不愣住?
5月,央视诗词大会找她回去当网版解说,官宣图一出来,老观众泪目:还是那身西装,还是一秒入戏的声线。
节目上线,2.3亿阅读,她把“官方”和“野生”缝在一起,证明离开平台也能反哺平台。
业内饭局上,前辈举杯:小欧,你给主持人趟了条新路。
她笑笑,把白酒换成气泡水:路是趟了,鞋得自己买。
现在她每天7点起床,先跑步3公里,回工作室剪片,下午录喜马拉雅的新节目《城市文化漫步》,晚上读观众留言到12点。
账号后台常收到一句私信:夏丹姐,我失业/离婚/考砸,看你的视频才没崩。
她不回鸡汤,只发一段《定风波》,“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配自己拍的雨天巷口。
对方说:比心理咨询便宜,还管用。
有人替她惋惜:要是当年熬一熬,说不定能成“央视一姐”。
她甩出一句:一姐是别人给的标签,自己得先把自己当“人”。50岁,不装少女,也不扮导师,就大大方方把皱纹和宋词一起亮出来,流量反而追着跑。
评论区还在吵,她早关手机去睡觉——明早6点,漓江起雾,要拍“蒹葭苍苍”,晚了就散了。
你看,所谓转型,不过是把从前的“完美”拆成一块块“真实”,再亲手拼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来源:家中排行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