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尼克·富恩特斯(Nick Fuentes)这个名字可能非常陌生。但对于美国右翼来说,他是查理.柯克被枪杀后最大的精神领袖。他在推特上拥有百万粉丝,塔克·卡尔森对他的采访获得千万浏览。他主张白人至上,但最推崇的国家却是中国,曾在播客中直言“美国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尼克·富恩特斯(Nick Fuentes)这个名字可能非常陌生。但对于美国右翼来说,他是查理.柯克被枪杀后最大的精神领袖。他在推特上拥有百万粉丝,塔克·卡尔森对他的采访获得千万浏览。他主张白人至上,但最推崇的国家却是中国,曾在播客中直言“美国应该由中国统治一段时间”。
尼克·富恩特斯
最吊诡的是,他的极右翼思想甚至可能会导致特朗普MAGA运动的瓦解。
尼克·富恩特斯1998年8月18日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拉格兰奇公园(La Grange Park),一个典型的中产白人社区。他的父亲有墨西哥血统,母亲有意大利和爱尔兰背景,这让他拥有复杂的拉丁裔身份——据基因分析,他约81%欧洲血统、15%美洲原住民血统,甚至有1%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分。
这种混合血统并未阻止他成为白人民族主义的旗手,反而成了他叙事中讽刺的注脚:他自称“白人至上”,自己的血统却是一团乱麻。
高中时期的富恩特斯是莱昂斯镇高中(Lyons Township High School)的学生会主席,成绩优异,热衷辩论和模拟联合国。
2016年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如磁石般吸引了他。那年,他进入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攻读国际关系,但很快因参加2017年夏洛茨维尔“右翼团结”(Unite the Right)集会而退学。集会中,白人至上主义者高喊“犹太人不会取代我们”,一名反法西斯示威者被车撞死。这次事件让他一夜成名,也招致死亡威胁和大学退学处分。
退学后,他转向网络直播,在YouTube创办“America First with Nicholas J. Fuentes”节目,初期内容聚焦反移民和反全球化,迅速聚集粉丝。
2018年,他公开称希特勒“很棒”(awesome),并在播客中宣称“犹太人控制社会,女人该闭嘴,黑人大部分该坐牢,我们就会活在天堂”。这些言论让他被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等平台永久封禁,导致他转战Rumble和DLive这类小众平台。
他的粉丝自称“Groyper”,源自一个Pepe the Frog的变体meme,他们像蛙人般潜伏在保守派活动中,专门挑战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等“温和派”的立场——例如,在Turning Point USA的校园活动中,高喊“美国是白人的国家”。
在MAGA的“反华”大合唱中,富恩特斯的观点如异类。他不只是白人民族主义者,还对中国持有复杂的“羡慕式批判”——视其为“种族同质的民族主义”典范,远胜于美国的“多元混乱”。他将中国模式视为“白人天堂”的蓝图:无移民入侵、无“犹太寡头”。
他最离谱的是“逆向殖民”论。
2023年9月10日,在Rumble直播中,他幻想:“如果中国占领纽约市呢?那不是很棒吗?我们会支持的!想象中国士兵在每个街角,任何反抗的左派分子都会被他们干掉。”
2024年9月,他直播讨论“中国间谍”时,转而称:“如果中国统治美国一段时间,或许能重建秩序,清理多元垃圾。2025年8月26日,他抨击特朗普允许“60万中国学生入境”:“他们会取代我们!但至少他们是高素质移民,不是拉美毒贩。”
2025年9月,查理·柯克被刺身亡,留下权力真空。富恩特斯趁势创办America First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AFPAC),作为保守派行动大会(CPAC)的极端替代品,自己替代查理·柯克成为极右翼的领袖。他 重塑了“年轻右翼”叙事。Z世代白人男性——2024年特朗普胜选的关键票仓——视其为“真实代言人”。
2025年10月27日,塔克·卡尔森在缅因州谷仓工作室采访富恩特斯,长达两小时。这期《塔克·卡尔森秀》迅速登顶YouTube观看榜,超千万次播放。
卡尔森采访富恩斯特
卡尔森称富恩特斯为“有趣的年轻人”,两人共同抨击“犹太寡头”和“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卡尔森称克鲁兹、小布什和以色列大使迈克·哈克比(Mike Huckabee)为“脑病毒携带者”,富恩特斯则重申“有组织的犹太人像跨国黑帮,控制媒体和金融”。
这段采访导致MAGA阵营彻底分裂。
访谈一发布,反弹如潮水般涌来。第一个高调炮轰的是本·夏皮罗(Ben Shapiro),犹太裔保守派媒体大佬、Daily Wire联合创始人。他在X上发帖:“拒绝Groyper,拒绝像塔克·卡尔森这样的懦夫,他们在正常化垃圾。”
夏皮罗的播客节目《本·夏皮罗秀》那天整期都用来剖析“右翼的碎片化”,直指富恩特斯是“故意制造分裂的年轻人”。他骂卡尔森是“美国最恶毒的病毒传播者”,并强调:“这不是言论自由,这是对坏言论的自由批判。”夏皮罗的粉丝多是亲以色列的保守派,他们视富恩特斯为“纳粹余孽”。
得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在拉斯维加斯共和党犹太人联盟(Republican Jewish Coalition)年会上公开开火。他在台上直呼富恩特斯“纳粹”克鲁兹的发言引发全场哗然,一些年轻与会者举起“Tucker is not MAGA”(塔克不是MAGA)的牌子。
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兰迪·法恩(Randy Fine)更猛烈,他称卡尔森是“现代希特勒青年领袖”,并警告:“塔克是共和党的毒丸,会毁掉2026和2028年的选举。”
法恩和克鲁兹代表了MAGA的“新保守派”一翼:他们支持特朗普的反全球化,但坚决亲以色列,反对任何形式的反犹主义。
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主席凯文·罗伯茨(Kevin Roberts)在X上发布视频,公开力挺卡尔森:“塔克·卡尔森一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他们的取消尝试会失败……我厌恶富恩特斯的话,但取消他不是答案。”罗伯茨攻击批评者是“毒蛇联盟”和“全球主义阶级”,这被视为反犹阴谋论的回音。
传统基金会是Project 2025的幕后推手,这个保守派政策蓝图正指导特朗普第二任期。
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试图灭火,在X上发帖:“内斗愚蠢,我们应该团结击败民主党。”但他的立场暧昧:万斯曾称富恩特斯“大输家”,却和卡尔森私交甚笃。特朗普本人保持沉默——他2022年曾和富恩特斯共餐,却也任命亲以色列的鲁比奥为国务卿。这种沉默被解读为默认,激化了分裂。
这场分裂的根源在于MAGA的“大帐篷”逻辑走到尽头。特朗普2016年胜选靠吸纳白人蓝领、福音派和年轻极端分子,但如今“年轻右翼”如富恩特斯要求更纯净的“白人民族主义”。
卡尔森的访谈成了试金石:亲以色列派(如夏皮罗、克鲁兹)视之为红线,孤立主义派(如罗伯茨)则以“言论自由”为盾。
研究员贾里德·霍尔特(Jared Holt)分析:“六个月前,人们避开富恩特斯;现在,他是MAGA基盘的晴雨表。”《纽约时报》称这是“选择时刻”:MAGA们是拥抱白人至上,还是坚守包容民族主义?
若MAGA思潮因此分裂,特朗普第二任期将成空谈:反犹派与以色列盟友对峙,年轻激进派蚕食老派基盘,反华鹰派与“中国羡慕者”决裂。
富恩特斯的“中国梦”,或许是美国右翼的噩梦开端。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