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9年队史+中超冠军+垫底降级+4000万救命钱到账当天仍发不出工资,这就是长春亚泰刚走完的赛季。
29年队史+中超冠军+垫底降级+4000万救命钱到账当天仍发不出工资,这就是长春亚泰刚走完的赛季。
降级那晚,经开体育场外飘着雪,球迷站在铁门外等球员出来,等了四十分钟,大巴直接开走,没人下车。
有人把围巾扔进垃圾桶,第二天又捡回来,洗干净挂在网上卖,标价三十,写着的不是转让,是续命。
球队账户里一度只剩七位数,连基地水电费都欠。
夏窗想补一名中卫,经纪人开口年薪税后三百万,俱乐部财务把工资表发过去,对面再没回消息。
主力前锋在更衣室拍桌子,说可以缓两个月,先给三成,财务摇头,说一成也拿不出来。
那天之后,训练场少了三张熟脸。
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四千零五十万,十月下旬到账,当天就被银行划走两千万,旧债利息。
剩下的钱,优先补了客场差旅和安保费用,球员只收到一个月工资,还是税前。
有人把工资截图发到家庭群,老妈回了一句:要不回来考公务员吧。
母公司年报里,房地产板块亏损超过三十亿,俱乐部被列在非核心资产,评级下调。
集团内部文件流出,写着足球板块三年内自负盈亏,集团不再追加投入。
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想办法,别回家。
看台票房下滑得更狠。
2019年场均两万二,今年锁死七千座,实际进场四千出头。
套票价格一降再降,最便宜的八十块,还送一件盗版球衣。
黄牛在门口喊:球票五十,送可乐,没人回头。
转播版权费腰斩,平台只想要豪门对决,保级战被剪成五分钟集锦,连回放都不给。
基地食堂把三餐改成两餐,晚上只有面条和鸡蛋,外援自己点外卖,人民币现金结账。
体能教练在群里发通知:健身房晚上七点停电,大家早点练。
有人把跑步机拍成短视频,配文:冠军球队的体能秘密,点赞破万,评论区全是嘲笑。
更惨的是梯队。
U15原定去昆明冬训,机票订好又全退,违约金一万二,教练在家长群道歉,说今年不去了,在家跑圈。
小球员父亲私下算过账,孩子一年学费、装备、客场食宿加起来四万多,现在学校通知再交一万建设费,他回了一句:球队都快没了,还建设啥。
有人把希望押在股权混改。
消息传了半年,一家做新能源的私企进来尽调,看完财报沉默半天,问了一句:你们欠税多少?
得到答案后,对方再没出现。
银行借贷也走不通,俱乐部能抵押的只有基地那块地,土地性质是教育用地,银行摇头,说做不了。
球员开始自找出路。
队长32岁,合同年底到期,想踢中甲,对方俱乐部只给一年,月薪税前五万,他犹豫三天还是签字。
队里00后小将去试训成都,踢了两场热身赛,对方教练评价:潜力有,就是心事太重,怕再欠薪。
那天夜里,小孩在宿舍哭到凌晨两点,说不是怕输球,是怕没球踢。
足协的工资确认表明年一月递交,俱乐部已经提前打招呼:签字可以,钱不一定到账。
球员们建了个维权群,名字就叫活下去,两天时间挤进八十多人,有现役的,有退役的,有梯队小孩家长。
律师在群里发模板,教他们怎么仲裁,怎么申请财产保全,最后补了一句:就算赢了,执行也难。
更深层的问题在青训断层。
过去十年,亚泰青训出口转内销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好苗子十五六岁就被豪门挖走,签字费直接打给家长,俱乐部只能拿到培训补偿,几十万,杯水车薪。
现在梯队教练的绩效和转会分成挂钩,一年卖不出人,工资跟着打折,有人辞职去开青训机构,招十个学生,每人收两万,现金流比俱乐部还健康。
球迷组织发起自救,卖围巾、卖徽章、卖纪念球,一周筹了十八万,转给俱乐部,财务开了收据,写得很清楚:捐赠,不保证用于工资。
组织者苦笑,说就当给青春火化。
有人提议搞会员制,一人一千,目标两万人,算下来两千万,能撑一个赛季,结果报名表只收回三百多份,很多人留言:怕钱打水漂。
中国足球上一次出现冠军球队解散是2019年的天津天海,当时还有球员零转会找到下家。
现在市场更冷,亚泰一旦退出,一线队三十多人,梯队一百多号孩子,全部流入自由市场,相当于给本就不富裕的就业池再倒一桶冰水。
中甲中乙那些小俱乐部等着捡人,开口就是降薪百分之五十,爱签不签。
更可怕的是连锁反应。
亚泰基地里还住着三支外省梯队,是租给别人的,一年租金两百万,如果球队没了,基地保不住,这些梯队也得卷铺盖。
家长群里已经有人订好车票,准备带孩子去成都、武汉重新试训,又是一笔开销。
有人算过,一个十二岁孩子换城市,训练费、学籍、住宿,一年至少多花六万,普通家庭扛不住。
政策层面并非没有支持。
去年省里下发文件,鼓励大型国企参与职业俱乐部股改,给出土地、税收、广告三项优惠,但真正落地需要董事会、国资委、审计署层层盖章,周期至少半年,俱乐部现在只剩两个月的活路。
文件里还有一句话:鼓励各地设立足球发展基金,可现实是财政同样吃紧,排队领钱的项目一长串,足球排不到前面。
转播镜头最后一次对准亚泰,是保级大战第85分钟,替补席没人说话,镜头扫过主教练,他盯着记分牌,0:2,眼神空洞。
解说员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也许这是亚泰在中超的绝唱。
电视外,球迷把声音关掉,只留画面,有人录屏发到网上,配文:没有呐喊的告别,点赞超过二十万,评论区出奇安静,没人吵架,只剩一排蜡烛表情。
球队工作人员私下透露,俱乐部已经写好两套方案,A方案是撑到冬窗,卖人回血,B方案是宣布解散,一线队挂牌,梯队整体转让。
两套文件都存在总经理电脑里,文件名就叫PlanA、PlanB,他说自己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盯着这两个图标发呆,像选怎么死法。
有人问有没有PlanC,他摇头,说没有,因为想不到谁能再掏一笔钱。
球迷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有人把老球衣翻出来,在胸口绣上1996-2025,拍照发在超话,说想让孩子知道,东北足球也曾拿过冠军。
评论区里,一位老球迷留言:如果球队没了,就把球衣烧给我,下辈子还做球迷。
点赞最高的回复只有两个字:一起。
中国足球的寒冬远没结束,亚泰只是最新倒下的一棵大树。
树倒以后,猢狲还能散,根断了,就再也长不出新芽。
留住这支球队,不是为了一座奖杯,而是为了让更多孩子相信,踢球也能活下去。
如果火种熄灭,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支球队,而是下一代选择足球的勇气。
来源:哈珀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