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资者近来一直在抛售美国科技巨头的债券,这表明对硅谷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手笔支出引发的泡沫担忧正肆虐于债券市场。
投资者近来一直在抛售美国科技巨头的债券,这表明对硅谷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手笔支出引发的泡沫担忧正肆虐于债券市场。
过去几周,由所谓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包括谷歌、Meta、微软和甲骨文等正在建设庞大数据中心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组合持续面临压力。
美国银行最新数据显示,这些云端巨擘公司债与美国公债的利差已攀升至78个基点(0.78个百分点),不仅高于9月时的50个基点,更创下自今年4月特朗普关税计划引发市场震荡以来的最高水平。
债券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晴雨表,正发出明确警示信号。
威灵顿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Brij Khurana指出:“过去两周,市场意识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场人工智能热潮的资金将主要来自公开市场。”
近几周,Meta、Alphabet与甲骨文相继推出巨额债券发行计划,其中部分债券期限长达40年。
以Meta为例,该公司刚与私募基金Blue Owl Capital等机构签下270亿美元融资协议,用于资助路易斯安那州数据中心。
10月底,Meta又发行了300亿美元公司债,这是自202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司债券交易。
02 巨额投入摩根大通最近估计,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耗资逾5万亿美元。
这一巨额资金“可能需要所有公开资本市场、私募信贷、另类资本提供者乃至政府共同参与支持”。
科技巨头们的支出规模令人咋舌。谷歌、亚马逊、微软和Meta今年将在数据中心投入逾3500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亿美元。
尽管这些科技公司满手现金,依然不断发债筹资以推动AI扩张计划。
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这些超大规模云端服务业者,合计持有约3500亿美元的流动现金与投资,2026年预计创造约7250亿美元的营运现金流,但他们仍大量发行新债。”
03 风险聚焦债券利差的扩大凸显出投资者日益担忧科技企业通过债务市场融资,来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出严厉警告,认为AI泡沫的第一层已遭债券市场刺破。
他指出了三大风险点:市场开始质疑企业发债动机;违约风险定价上升;以及AI巨头的现金流已无法支撑其庞大的资本支出。
甲骨文公司的债务近月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
一项追踪甲骨文债券的指数自9月中旬以来已下跌近5%,而追踪美国高评级科技债的指数仅下跌约1%。
穆迪评级机构近期已警告称,甲骨文过度依赖少数人工智能企业的大额承诺来支撑增长,存在重大风险。
04 分歧观点面对市场的担忧,华尔街分析师们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高盛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达了相对乐观的看法,认为当前情况更接近1997年而非1999年。
高盛分析师Dominic Wilson和Vickie Chang在报告中说:“可能有仍然有大量空间让AI投资热持续下去。”
他们指出,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同,当前AI领域的企业盈利保持稳定,生产率也在改善,主要玩家主要通过自由现金流而非债务为增长提供资金。
Bespoke投资集团分析师George Pearkes也认为,超大规模企业债券在巨额发行后出现下跌实属健康现象。
“只要市场仍在为新增风险定价,就是正面信号。AI债务循环才刚开始。”
05 小企业受冲击处于AI热潮中心的一些较小规模企业同样遭受冲击。
数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的股价在过去两周已随科技巨头们下跌了逾20%。
随着股价下跌,防范CoreWeave债务违约的成本急剧攀升。
LSEG的数据显示,CoreWeave五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价格已从10月初的不到350个基点升至505个基点。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AI泡沫的发展可分为“启动—膨胀—狂热—破裂”四个阶段,目前可能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渡期。
06 终极问题投资者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是:谁来为这天量资本开支买单?
摩根大通指出,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引发了该领域产能过剩、长期盈利能力及能源需求等方面的担忧。
科技巨头们坚信这些投入将带来未来回报——甲骨文公司称其AI投资将在未来五年创造3000亿美元收入。
但市场显然对此表示怀疑。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长期来看,主要矛盾点仍在于从资本开支向盈利增长的转化。
除非后续AI货币化显著加速,否则未来我们大概率会目睹AI泡沫破裂的过程。
来源:原点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