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不到两天,官媒《封面新闻》就发表文章站队那英,直接点名“剧本化成常态,应该多点那英的活人感”。 这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观众想要真实、不再买账套路;二是行业需要敢说真话的人,敢于质疑节目流程不会再被打压;三是综艺要保护年轻人的梦想,
如果你最近刷到那场“票数风波”,一定会被那英一句直言戳中。现场气氛一下子凝固了,谁都没想到会在直播总决赛上看到导师直接质问票数的场面。
那晚是《声鸣远扬》的第一场总决赛,原本大家都盯着选手的表现,结果最后一刻,“剧本”这俩字成了全场焦点。
夏哲轩唱完掌声如雷,观众席都快炸了,大家以为胜负已定。谁知公布票数时,他只拿到了675票。
马韬唱的时候明显跑调,连华晨宇都直言“整首歌都不在调上”,可最后票数竟然高达883票。
现场观众一脸不可置信,何炅也愣住了,支支吾吾地解释投票和鼓掌不冲突,但没人买账。
这时候那英一句“这个票数出乎了我的意料,为什么差两百多票?”直接把气氛顶到最紧张点。公证人员连线后说“系统没问题”。但观众心里还是打鼓,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种质疑不是头一回出现在选秀现场,但人们都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敢真把话说透?
其实,那英一直是圈里出了名的“敢说”,这次不是临时起意。她从《中国好声音》开始,点评风格就没变过,嘴上没门,心里有底。
她老师谷建芬都曾半开玩笑地说“早晚会因嘴惹祸”,但这么多年,她还是那个不怕得罪人的那英。
和她同场的华晨宇和殷秀梅虽然也看出不对劲,但都只点到为止,没敢像她那样直接开口。
网友们很快炸锅了,觉得那英这次“不是装”,是真心把观众的疑问问了出来。
有人回想起2017年薛之谦在选秀节目直播摔麦的场面,也是因为节目组安排投票,把真正有实力的选手淘汰了。薛之谦愤怒喊话,后来资源也受影响。
娱乐圈里,敢说实话的人,往往也得承担后果。
大家早就习惯了综艺里的套路:冠军早定、冲突刻意、煽情点按剧本来,选手的逆袭和淘汰全是设计好的。只是观众都看穿了,但没人愿意当场拆穿。
那英这次直接“戳破窗户纸”,让整个节目组都措手不及。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不到两天,官媒《封面新闻》就发表文章站队那英,直接点名“剧本化成常态,应该多点那英的活人感”。
这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观众想要真实、不再买账套路;二是行业需要敢说真话的人,敢于质疑节目流程不会再被打压;三是综艺要保护年轻人的梦想,
不能让潜规则毁掉一代人的职业认知。
这些信号,其实对整个综艺圈都是一次警醒。现在明星片酬高得离谱,节目同质化严重,大家纷纷转向低成本、高真实感的素人综艺。
《种地吧》就是典型代表,没剧本、没明星,靠普通人的劳动和成长收获大批观众。大家不再迷信明星光环,反倒更在乎真实和诚意。
《声鸣远扬》这档节目本想靠强导师阵容和大制作来吸引眼球,结果反而因为“剧本化”问题被集体质疑。
网友评论很直接,有的说“节目本来就该有质疑声,没有就太假了”,也有人觉得“导师敢说才是节目的底气”。
综艺是娱乐而不是愚弄,观众花时间看节目,想要的是共鸣和感动,而不是被套路牵着走。
那英这一问,可能是综艺圈回归真实的一个开头。她一路从《好声音》到《声鸣远扬》,始终坚持音乐要真诚,舞台要尊重实力。
现在短视频时代,明星人设也很容易崩塌,观众越来越挑剔,容忍度也在降低。也许以后,敢说真话的人会越来越多,节目组的剧本也会越来越难藏得住。
总之,那英这次发声,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敲打。观众已经不愿再被套路糊弄,节目组也该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综艺的核心。
或许未来的舞台,会让更多真实的声音被听见,真正让实力和真诚成为主角。
来源:策略喜舞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