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说谁敢搞台独,我搞掉他脑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05:49 1

摘要:1946年,蒋介石为了统治中国,实现国民党一党独大,贸然发动国共内战。这场内战违背民心,使国民党一败再败,手下部队越打越少,反观共产党这边,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内战之初,国民党军总兵力约430万人,包括正规军、特种兵、空军、海军等;而共产党这边人民军队总兵力

1946年,蒋介石为了统治中国,实现国民党一党独大,贸然发动国共内战。这场内战违背民心,使国民党一败再败,手下部队越打越少,反观共产党这边,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内战之初,国民党军总兵力约430万人,包括正规军、特种兵、空军、海军等;而共产党这边人民军队总兵力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控制全国76%的国土和71%的人口,而人民军队装备较差,控制24%的国土和29%的人口。但共产党是民心所向,得到老百姓支持,最终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最后的渡江战役,使蒋家王朝彻底覆灭,蒋介石由此败退台湾。

1949年9月份,中美号飞机飞到了重庆,蒋介石坐在上面,他到了军校黄埔楼住下,大家都称他为“总裁”。那时候,国民党被人民解放军逼得走投无路,情况非常危急。蒋介石这次来,就是想给大家打气,提振士气。他心里头盘算着个“大计划”,打算拿川渝当基地,往东边的战场发起反攻,好让现在的局势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到了第二天,蒋介石立马就开始琢磨怎么安排这次行动,忙完之后,他还到处串门子,见了不少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通过跟一小撮人的“交流”,他心里头还琢磨着,觉得大家伙儿的心还是向着他的。

但是,很快就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诞生。没过多久,大约两周时间,全国各个地方就开始一个个解放了。到了11月份,解放军快速打下了四川,打败了守在那里的宋希濂,紧接着几天内就直接朝着蒋介石所在的重庆冲了过去。蒋介石一看大势已去,赶紧从重庆逃到成都去了。他回到成都后,心里明白得很,成都这儿根本守不住,丢掉是迟早的事。所以,他干脆就下了命令:把全部的金银财宝都搬走,然后用飞机直接送到台湾去。

蒋介石迈进黄埔楼,瞅着墙上的地图,心里琢磨着,现在看来,能让他落脚的地儿,估摸着也就成都那儿了。不过,黄埔楼里还留着一帮挺出色的黄埔学生,蒋介石瞧着这些学生,心里头又盘算起新的“点子”。下午时分,他一瞅见来见面的学生,立马就开始愁眉苦脸地说:重庆现在被攻占了,局势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大家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年轻学子们对他的话题特别上心,纷纷开口聊起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觉得,干脆直接去台湾算了;有的人则认为,往南退到云南也挺好,可以跟缅甸、印度联手,瞅准时机再杀回来。还有人说,咱们得守住川西,那边还有国民党40万大军呢,守住应该不成问题。

蒋介石一听到要坚守川西,立马点头表示赞同,其他人见他这样,也跟着表示同意。紧接着,他们就商量起了行动,蒋介石立刻让手下找人来制定作战方案,决定把黄埔楼当作指挥中心,他自己住在楼上,其他人则在楼下待命,方便随时碰头商量。瞧这架势,他们是打算豁出去了,要跟人民解放军决一死战。

不过呢,蒋介石做的这些事,说白了就是为了暂时稳住人心,搞点小手段。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只是个表面功夫,根本上站不住脚。现在头等大事是得赶紧往台湾那边搬金子银子,因此,他去找了国民党中央管钱的头头关吉玉,想问问现在东西运得咋样了。

看过之后,关吉玉给蒋介石的那份账目清单让蒋介石震惊不已。政府财政乱得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重庆沦陷后,他费了好大劲才搞到的那23万银元,还没运到台湾就丢了。那时候的新闻都说,这些银元全没了。据说,是因为有些国民党军官只顾着自己逃跑,把本该运银元的飞机给征用去运家人了。这时候,蒋介石的脸一下子拉得老长,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家底可不止这点数目,眼下还全让共产党给端了。憋了一会儿,他终于爆发了,大声吼道:这事儿必须得搞个明白,为啥这么多银元就是运不走,这事儿得有人负责!

要是这事儿搁在以前啊,那肯定得有一大堆官员要倒霉,脑袋不保。但现在仗打得这么紧,谁还顾得上管这些,这事儿就这么随随便便给处理了。之后,蒋介石为了防止“银元”风波重演,表面上跟军商两界的大佬们商量着怎么“扎根川西”,老说要跟川西共存亡。但实际上,他偷偷给财政头头和空军下令,火速把能搬的金银财宝运往台湾。另外,为了安抚老百姓,他还特地批了五百两黄金,让大伙儿能用银元换,装出一副国民党军队还能在川西挺住的模样。

重庆失守之后,“死守川西”的打算其实压根儿就不靠谱,这不过是蒋介石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在那儿硬撑罢了,同时也想挽回他因失去大陆而许下的那些政治承诺。

蒋介石对于西南的战略考量有三个方向。首先,他原本倾向于死守川西,觉得那是最佳选择。但贵阳和重庆一丢,这主意就成了泡影,不现实了。第二个办法是往南跑到云南,先躲一躲,等机会来了再杀个回马枪。最后一个选项,就是退到台湾去。

蒋介石一到成都,首要任务就是琢磨怎么守住川西这片地儿。他盘算着让成都的兵马在周围跟人民解放军干上一仗,好拖慢解放军的进攻节奏,之后再往南撤。可没想到的是,川西那边,国民党军队有九成的人都反了水,再加上解放军步步紧逼,他的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这样一来,他就开始忙着往外运银元,还想尽办法拉拢官员,稳住阵脚。

1949年12月那会儿,蒋介石跟军校的学员们匆匆道了别,就赶紧往那已经发动好的中美号飞机上跑。飞机立马就起飞了,一眨眼就消失在了黑夜里头。打那以后,蒋介石就逃到了台湾,一直到他去世,都没再回过大陆。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始终坚持一个中原则,绝对不允许台湾搞独立。在他从退守台湾之前,就让军统特务在台湾打击台独势力。然而,国民党并非是铁板一块,党内派系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其中有不少是蒋介石的政敌和反对者。

这些人虽然在反共反大陆的策略上和蒋介石的一致的,但在台湾问题上却各怀鬼胎。更有甚者认为就应该让台湾独立,和大陆割席,这样才能向国际表达国民政府对中共的强硬态度,以此来换取欧美各国对台湾的援助和支持。这种认知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早在二战结束前,美国人就起了对台湾的歹念。

美国人一直都想扶持国民党以对抗共产党,进而在亚洲范围内全面遏制苏联的扩张和共产主义的传播。美军最强大的力量是海军舰队,战后依然维持着大量航母编队。而台湾岛在海战中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台湾建立海军基地,那美军的舰队就可以直接封锁中国的出海口,把中国多个南方沿海省份划入航母的打击范围内。

奈何计划还没实现,国民党就丢了大陆,本能称霸南海的舰队只能帮国民党守住台海。不然解放军一旦进攻,没美国海军的保护,台湾几天就会被大陆收复。然而,虽然国民党一直紧抱美国人的大腿,蒋介石更是把美国总统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但关于台湾问题上,蒋介石却非常的有原则。

即使面对核爆日本,出兵朝鲜,建立北约拉起铁幕,一手对抗苏联一手掌控日韩的硬派总统——人称“美武宗”的哈里杜鲁门,蒋介石都能严词拒绝。蒋介石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但坚决反对美国要台湾独立,和中共划海而治的建议。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大陆顾不上出兵台湾,只能先抗美援朝,以保东北无虞。

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趁大陆分身乏术之际,提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意图混淆台湾的归属问题,以威胁大陆在朝鲜半岛让步。值此大陆鞭长莫及,美国鼎力相助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蒋介石却丝毫没有给杜鲁门面子,他当然不想让共产党好过,但他更不想让台湾从“中华民国的最后一片领地” 变成所谓的“台湾国”。

这样不但是出卖领土,愧对列祖列宗,还把“中华正统”的宣称丢没了。因此就在杜鲁门提出台湾“独立”的意见后,第二天蒋介石就公开宣布:“国民党虽然接受美国的防御保护,但这并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立场,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

1961年10月31日,蒋经国官邸外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卫队换岗来回走动的声音。此时已接近午夜时分,蒋经国正坐在办公室处理手中的文件。正在这时,一个卫队队长来到了蒋经国的办公室,向他报告有人要见他。蒋经国闻声,并没有抬头,询问到:“哦?什么人?”

卫队队长,犹豫了下,说道:“是......一个小人物......”蒋经国这时不禁有一丝好奇,深更半夜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来拜访,这里戒备这么森严,也是有点本事的。岳安之所以选择这种莽撞的方式求见蒋经国,也是知道他这里戒备森严的,更何况自己的身份地位,恐怕也不会见自己,便想出了这么个“奇招”。

不一会儿,卫队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将岳安身上的镣铐解开,让他坐在沙发上静静等待蒋经国的召见。没多久,岳安便被带到了蒋经国面前,蒋经国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面孔,难免有些好奇,但表面上仍旧是不动声色询问着岳安到底有何要紧事。

岳安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有人要暗杀蒋‘总统’!”蒋经国的神情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忙声询问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岳安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蒋经国:“他叫郑松焘,从日本来......”蒋经国强忍着内心的颤动,听完岳安的叙述后,立刻下令叫人将岳安带去了休息室。

随后,他迅速拨通了父亲蒋介石的官邸电话,紧急调派人员加大警卫力度,严禁任何人接近。等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后,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蒋介石早已睡下。蒋经国带着人迅速抵达了父亲的官邸,院内外的所有人员都已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蒋经国轻声来到了父亲的卧室门外,蒋介石醒后,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儿子怎么会在这个时间来找自己。

蒋经国简单地将情况解释了一遍,并将岳安的话转述给了蒋介石听。蒋介石听后大怒:“这个姓郑的什么来历?”蒋经国答道:“现在暂时还不清楚,不过已经派人前去调查了,相信很快便会有结果。”

与此同时,毛人凤也在紧盯着郑松焘的行动,在他身处的酒店外伏击。只不过不知何时,郑松焘已悄然离开,不知去向。

岳安为什么会对郑松焘的刺杀了如指掌呢?岳安和郑松焘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两人在上学期间一直都是同班同学,所以关系也十分要好。在“二·二八事件”时,郑松焘上了逮捕名单,还是在岳安的帮助下,郑松焘才免受牢狱之灾。

对于这样的救命之恩,郑松焘心里很是感激。哪怕在之后郑松焘去日本后,两人也联系不断,常常给岳安寄去钱财。一天,岳安得知自己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要回国,多年不见,自是十分亲热,当晚在外一同用餐。郑松焘表示自己这些年在报社工作,此次回国就是因为报社新开了一个栏目,发表台湾的一些政治要员的日常生活,因自己常年不在国内,所以希望岳安可以帮忙。

这些年来,虽不常见面,但彼此时间友谊不减,而且郑松焘身在国外,仍挂念自己,还常常给自己寄钱财,对于老友的请求,岳安自是答应。郑松焘让岳安从蒋介石介绍起,蒋介石是在台湾的地位不低,在台湾是个大人物了,介绍他并不奇怪,于是岳安便告知了一切他所了解的。包括蒋介石的住所、警卫情况、常去的地方、所坐的车等等。

郑松焘还盘算好了自己的退路,不管到时候行刺成功与否,他必然不能以正经的方式离岛,便事先找人安排好了偷渡事宜。此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了蒋介石这两天要演讲的新闻,郑松焘决定,从这天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因为来台湾时查的严,所以没有机会带手枪,而岳安正好是警察局的刑警,手中有两把配枪,便以自己要去龟山岛,用手枪防身为由,借走了手枪和子弹。岳安此时已经开始怀疑了,龟山岛也不是什么荒郊野岭的,不需要用手枪防身啊。他回想起郑松焘这段时间的反常行为:不断询问关于蒋介石的事情,对蒋介石的活动规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岳安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根据他多年的刑警经验,断定此事绝不是巧合!这一切直指蒋介石,那么郑松焘只有一个目的:刺杀蒋介石!这个想法在岳安的脑子里呼之欲出。他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还是找蒋经国报告比较妥当。

郑松焘也知道自己的举动必然会引起怀疑,当晚便一路尾随岳安,发现他果然来到了蒋经国的官邸。郑松焘一下就明白了,那么回酒店是不可能的了,三十六计,走位上计,匆忙打车离开了。另一边,台湾岛内的所有公路都布满了警察,来往的车辆一一接受审查,对郑松焘展开追捕,但寻了几天,始终一无所获。

对郑松焘的通讯也查探了一番,一通电话引起了调查人员的警觉。这通电话打到日本横滨,电话那头是日籍华人廖文毅。调查后发现,郑松焘是被高额黄金诱惑,并不是廖文毅的幕僚,而他现在早已逃回了日本。蒋介石听完这些汇报后,怒而拍桌:“廖文毅果真是胆大妄为!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的脑袋!”

廖文毅又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刺杀蒋介石呢?原来廖文毅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也是最早搞“台湾独立”的人。他的身后有美国撑腰,在1950年的时候还在日本成立了“台湾民主党”,自封为“主席”,还探访欧美等国多地开扩大自己的影响。

这场失败的刺杀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刺客甚至都没拿到枪。廖文毅得知郑松焘失手后,马上意识到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赶紧去抱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大腿,得到了美日方面的庇护。眼见廖文毅不好杀,蒋介石就退而求其次,盯上了刺客郑松焘。

不得不说,虽然戴笠早就死了,但他一手调教出的军统特务的水平丝毫没有下降。三名军统潜入日本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设计暗杀了郑松焘,让他“意外”失足跌落进地铁站台,成为了铁轨上的一朵红花。而且事成之后,三名军统全身而退,没有留下任何证据,日本警方调查了许久也没个结果,最终只能宣布郑松焘是意外死亡。躲在香港的廖文毅得知郑松焘死亡,吓得六神无主,他觉得自己无处可逃。

蒋介石说到做到:“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在自己的脑袋被军统砍掉之前,不如主动服软还可能有一线生机。于是廖文毅立刻放弃了分裂台湾,解散了自己创办的台独组织,奴颜婢膝的去找蒋介石求和。蒋介石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清楚一个台独头子的倒戈比杀一堆台独份子的作用都大。

于是非常大度的赦免了廖文毅的罪,并且给了“弃暗投明”的他封了个小官当。此后,廖文毅再也不敢有二心,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台湾境内和海外受美日扶持的台独组织,都因为廖文毅的倒戈而一落千丈,很长一段时间,都再也没人妄想分裂中国。

来源:往事随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