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攀升至12.4%,且仍在持续上涨,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第一大流行病”。对亿万糖友来说,控糖之路满是煎熬:1型患者自发病起就因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控糖小能手”β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只能靠每日注射胰岛素续命,指尖采血的刺痛、餐前精确计算碳水的谨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攀升至12.4%,且仍在持续上涨,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第一大流行病”。对亿万糖友来说,控糖之路满是煎熬:1型患者自发病起就因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控糖小能手”β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只能靠每日注射胰岛素续命,指尖采血的刺痛、餐前精确计算碳水的谨慎、随身携带胰岛素笔与备用糖块的束缚,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高血糖伤肾损眼、低血糖心慌昏迷的风险;2型患者则要面对β细胞逐渐“疲惫”、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困境,陷入“用药-耐药-加药”的循环,随着病情进展,并发症风险不断升高,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不过,上海长征医院殷浩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相关团队研发的干细胞疗法,正为两类糖友打破困局,让“摆脱终身打针”从梦想照进现实。这项技术已取得实打实的临床成果:一名患病2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每日需注射胰岛素并服用3种降糖药,接受自体干细胞再生胰岛移植后,不仅彻底脱离了外源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也逐步减量至完全撤药,截至目前已停药40多个月,血糖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4月,团队研发的“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产品,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以往1型患者接受胰岛移植需漫长等待匹配供体,还面临严重排斥反应,而这款异体产品无需配型、可“货架式”供应,还能大幅降低排斥风险,一名16岁1型患者接受治疗后,胰岛素用量直接减少40%,血糖波动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这项技术之所以能改写糖尿病治疗逻辑,核心在于干细胞就像一支“全能控糖修复队”:对1型患者,它能定向分化为新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像“智能控糖开关”般按需分泌胰岛素;对2型患者,它能唤醒受损的β细胞,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破解“胰岛素抵抗”的难题;同时它还能调节免疫系统,阻止1型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攻击β细胞,更能分泌营养因子,为胰腺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从根源上改善控糖条件。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研发的新型内胚层干细胞在体内不会形成肿瘤,且能高效分化为成熟胰岛组织,搭配全封闭自动化的GMP生产线,让疗法的安全性和规模化应用有了坚实保障。
亲爱的糖友们,这些年控糖的苦我们都懂,指尖的刺痛、饮食的克制、血糖波动的焦虑,每一步都充满不易。但请相信,医学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每日打针到细胞治疗突破,从自体疗法到异体通用型产品获批,希望一直在生长。别被暂时的困难打倒,好好照顾自己,定期复查,多关注新疗法进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我们终将有机会与血糖“和解”,重获不被针头、血糖仪束缚的自由,这样的未来,值得每一位糖友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所述干细胞疗法相关成果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相关产品尚未正式获批上市。文中内容仅为科普分享,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不能替代现有标准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切勿因本文信息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具体治疗选择需咨询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
1. 殷浩, 程新, 等. 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细胞发现, 2024.
2. 广东药科大学团队.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3.
3.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胰岛暨再生胰岛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的关键技术建立和临床转化[R]. 2025.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E-islet 01)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公告[Z]. 2025.
5. 解放军总医院团队.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5.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