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天门山“滑铁卢”,极限营销的安全红线不能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1:20 1

摘要:2025年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通天大道”天梯上,一场本应展现汽车性能的极限挑战测试,却以车辆下滑撞断护栏的惊险场景收尾。这起看似意外的事故,不仅让奇瑞汽车陷入舆论漩涡,更引发了公众对企业营销边界与安全责任的深度拷问。当“挑战极限”成为车企吸引

2025年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通天大道”天梯上,一场本应展现汽车性能的极限挑战测试,却以车辆下滑撞断护栏的惊险场景收尾。这起看似意外的事故,不仅让奇瑞汽车陷入舆论漩涡,更引发了公众对企业营销边界与安全责任的深度拷问。当“挑战极限”成为车企吸引眼球的常用手段,我们更需要思考:在追求传播效果的同时,企业是否守住了安全与责任的底线?

一、事件复盘:从“极限挑战”到“惊魂时刻”

据公开信息显示,11月12日中午12时许,奇瑞风云X3L在天门山景区进行极限攀爬测试。天门山天梯以陡峭险峻著称,台阶落差大、路面狭窄,本就不是常规的汽车测试场地。然而,就在测试进行中,意外突然发生——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防护绳随即缠绕右侧车轮,导致车辆动力输出受阻,进而沿台阶下滑并撞击护栏,造成部分护栏受损。

万幸的是,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对景区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但现场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视频中,车辆下滑时的碰撞声、护栏断裂的画面,让不少网友直呼“惊险”,同时也对奇瑞选择在景区开展此类高风险测试提出质疑。13日凌晨,安徽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紧急发布致歉声明,对事故原因、自身疏漏及善后措施进行了说明,但其引发的舆论涟漪并未就此平息。

二、深剖根源:风险预估不足背后的多重疏漏

奇瑞在致歉声明中承认,事故直接原因是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脱落,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这一表态看似坦诚,却暴露了企业在此次测试策划与执行过程中的多重问题。

首先,场地选择缺乏合理性。天门山景区作为知名旅游景点,日常游客流量较大,即便测试可能选择在非开放时段进行,但景区内的设施并非为汽车极限测试设计。护栏、路面等均未经过专业的承重与安全评估,将高风险测试置于此类公共场景,本身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短板。安全防护绳作为保障测试安全的关键装置,其固定点卸扣脱落说明在设备检查、安装流程上存在严重漏洞,反映出企业对安全细节的漠视。最后,风险评估机制形同虚设。在开展如此高难度的极限测试前,企业理应进行全面的风险推演,预判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环境影响等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但从事故发生的过程来看,这些环节显然未能落到实处。

三、舆论反思:极限营销不能突破安全与责任边界

此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早已超出了事故本身,更多聚焦于企业营销行为的合理性与社会责任。近年来,不少车企为了突出产品性能、吸引消费者关注,纷纷选择开展“极限挑战”类营销活动,从攀爬陡坡到穿越无人区,营销场景愈发惊险刺激。不可否认,创新的营销方式能够提升品牌曝光度,但前提是必须守住安全与责任的底线。

有网友指出,奇瑞此次选择天门山天梯进行测试,本质上是借助景区的知名度进行“流量绑架”,将公共资源作为营销噱头,忽视了可能对景区正常运营及公众安全造成的影响。还有行业专家表示,汽车性能测试应有专业的场地与标准,通过极限场景博眼球的营销方式,不仅难以真正体现产品实力,反而会因安全事故损害品牌信誉。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敬畏生命、敬畏安全,不能让营销凌驾于安全之上。

四、教训与启示:以敬畏之心筑牢发展根基

奇瑞天门山事件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奇瑞而言,此次事故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赔偿损失,更有品牌形象的受损。目前,企业已承诺全力修复景区设施并承担赔偿责任,但这远远不够。真正需要做的,是从根本上反思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与营销理念,建立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控机制,将安全意识贯穿到产品测试与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乃至所有企业来说,这起事件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一方面,营销创新需有度,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安全与法律的边界,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流量;另一方面,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将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放在首位,以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严谨的管理态度赢得市场认可,而非依赖惊险刺激的营销噱头。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责任是品牌立足的基石。奇瑞天门山“惊魂一滑”留下的教训值得每一家企业深思。唯有常怀敬畏之心,严守安全底线,扛起社会责任,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汽车情报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