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感冒不用愁!防咳通鼻实用攻略来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0:20 1

摘要:目前天气逐渐转冷,风、寒、湿邪夹杂,要做到避风防寒。小孩玩闹出汗后应注意勤换衣物,避免汗出受风;室内保持通风,保证充足光照,为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冷空气的风

终于吹到了佛山

近期的气温忽冷忽热

让人摸不着头脑

秋冬时节

流感活动上升明显

#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近期登上了热搜

对此,佛山市中医院

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医师提醒

气温下降,寒意渐浓

防寒保暖很关键

避免寒气入侵诱发感冒

并教大家对症治疗不同类型的感冒

收藏!

预防感冒的7个有效小措施

避风寒

目前天气逐渐转冷,风、寒、湿邪夹杂,要做到避风防寒。小孩玩闹出汗后应注意勤换衣物,避免汗出受风;室内保持通风,保证充足光照,为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慎起居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唯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秋冬季防治感冒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均衡饮食,避免熬夜,以防过度消耗,耗伤正气,做到“精气足则神旺”。

调饮食

“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其实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中医提倡饮食有节,重点在清淡、适量,强调营养丰富,戒辛辣刺激物。广东煲汤历史深远,此时汤料中可适当多加些健脾补肺之品,如党参、五指毛桃、山药、百合、薏苡仁、莲子、茯苓、芡实等。

热水泡脚

足部位于人体的最下端,属于人体末梢,很多人在秋冬季会出现脚部冰凉的现象。寒从底来,脚部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温度。詹伟杰建议,天冷时可坚持每晚泡脚,促进脚部血管扩张,局部的血液流动加快,不仅预防感冒,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饮用姜茶

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解毒发汗的作用,对流感、伤寒、咳嗽等效果显著。平时用姜丝泡茶喝,也能有效预防秋冬季感冒,不过阴虚热盛的人群谨慎服用。

注意卫生

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吃饭及共用物品等是引发流感的重要途径,为了阻断这些渠道,家中毛巾、脸盆应专人专用。另外,门把手、公交车吊环等都可能粘有感冒病毒,接触后应尽快洗手。

多多搓手

手和脚一样,是人体的远端,也是血液回流起点之一。《千金方》中提到,“以手调病,疏经络,养生之上道”。天气越是寒冷,就越要保护好手脚。不妨养成搓手的习惯,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出现冻疮的可能,还能够预防感冒,对我们的大脑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不慎“中招”

不想到医院又不想乱买药的你

要注意啦!

辨证!

3类感冒证型这样治疗

在目前季节里,临床主要常见以下三类证候:

风寒感冒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宜辛温解表。

可选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不是小柴胡哦)、风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胃肠型感冒)。

生活小窍门:

①可饮用生姜红糖水(可自制或成品),热服。

②可予葱白5茎(捣烂),生姜3片(连皮捣烂),或加用紫苏叶5克煮水,热服。

③家人搓热手心热敷大椎、肺俞穴(可借助吹风筒,注意防烫伤)。

风热感冒

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舌苔微黄,脉浮数。

治疗:宜辛凉解表。

可选成药:维C银翘片、连花清瘟颗粒、抗病毒口服液。

生活小窍门:

①可予桑叶5克、菊花5克、芦根15克焗服。

②咽痛者,可予罗汉果5克、菊花5克、甘草5克、玄参10克焗服。伴声嘶者,可加入胖大海5克。

气虚感冒

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疗:宜益气解表。

预防用药:玉屏风颗粒;治疗用药:参苏丸。

生活小窍门:

气虚者,卫表不固,易感冒,可长期服用玉屏风颗粒或参茶;坚持做一些简单运动,如慢跑、太极、八段锦等,增强体内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

应及时就诊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辨证用药!

来源:纷享佛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