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日,华盛顿特区白宫会议厅里,特朗普正站在“坚毅桌”后宣布减肥药降价政策,这本来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11月7日,华盛顿特区白宫会议厅里,特朗普正站在“坚毅桌”后宣布减肥药降价政策,这本来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可镜头一转,79岁的他双眼紧闭,微微垂着头,后续还频频抬手揉眼,那股难掩的疲惫感,一下就盖过了政策本身的热度。
这些照片和现场视频刚流到社交平台,就跟长了翅膀似的疯狂传播。
网友们炸开了锅,“总统这是在发布会现场睡着了吧”的疑问,没一会儿就冲上了热议榜。
换谁看到这画面都会多想,毕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重要活动上,这般状态确实容易引发猜测。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的新闻团队反应那叫一个快,作为特朗普的核心反对者,他们第一时间就把这些素材公之于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想把这“争议瞬间”无限放大。
面对越来越汹涌的舆情,白宫发言人泰勒・罗杰斯赶紧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回应,明确否认了“特朗普睡着”的说法。
他强调,总统全程都在发言,还针对这项政策回答了媒体不少问题,同时还吐槽自由派媒体对政策价值视而不见,反倒热衷于散布没根据的负面论调。
特朗普向来以“高强度公开活动”闻名,身边的官员和幕僚也总夸他“耐力超强”,说他不管白天黑夜,随时都会联系团队沟通工作。
但这次的疲态,或许从他近期的行程里能找到答案。
发布会前一天,他刚飞赴迈阿密做完一场超一小时的经济演讲.
上个月底,还结束了横跨亚洲三国的密集外事访问。
这般连轴转的节奏,就算是年轻人也扛不住,更何况是79岁的老人。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总统,关于他健康状况的质疑就没断过。
今年夏天,白宫公开了他的确诊信息,患上了静脉瓣膜功能障碍,这种病会导致腿部血液淤积。
本月初,他自己也承认在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院接受过核磁共振检查,可对于检查原因,却始终讳莫如深。
其实公众场合显露疲态,对美国总统来说真不算新鲜事。
本来想举个冷门点的例子,但后来发现奥巴马当年也有过类似情况,上任时比特朗普年轻不少,却也在冗长会议中被拍到频频揉眼的疲惫模样。
小布什也曾在国际峰会中出现走神的画面,拜登更是多次因公开场合的状态引发讨论。
总统作为国家核心领导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履职能力直接关联着国计民生。
公众关注这些细节,并非是单纯的“年龄歧视”,本质上是对治理稳定性的合理考量。
毕竟手握国家大权,任何因身体状况导致的决策偏差,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场“闭眼风波”能闹这么大,背后少不了美国两党对立的政治生态在推波助澜。
中期选举后,两党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愈发尖锐,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攻击对手的武器。
翻看美国政治史,两党利用领导人形象、健康问题发起舆论攻击的案例不在少数,每次大选前后,这类操作更是屡见不鲜。
纽森团队这次火速扩散相关素材,显然不是单纯关注“总统是否疲惫”,核心目的还是想借这件事削弱特朗普的执政形象,为后续的政治竞争铺路。
而白宫急于澄清,还特意强调减肥药降价政策的价值,也能看出他们深知在这场舆论战中,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公众认知。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的反讽意味。
去年的竞选活动中,特朗普可是屡次嘲讽拜登“精力不济、权力虚弱”,还给他起了“瞌睡乔”这个广为流传的绰号。
如今自己陷入“疲劳争议”,网友们自然会翻出这段过往,调侃这波“天道好轮回”。
如此看来,当初随意攻击他人的言论,如今反倒成了扎在自己身上的一根刺。
比起这场口水战,减肥药降价政策本身才更值得关注。
美国药品高价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减肥药这类慢性病药物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这次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降价政策,本可以为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患者省下不少开支,甚至能挽救无数生命。
可令人无奈的是,这么重要的民生政策,却被一张照片引发的争议盖过了风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舆论偏离核心的情况,一方面是两党博弈有意引导话题方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媒体的流量导向,以及公众对名人八卦的天然关注惯性。
毫无疑问,特朗普的“闭眼风波”早已超越了“总统是否疲惫”的本身。
它既是公众对高龄领导人健康状况的合理关切,也是美国两党针锋相对政治生态的缩影,还带着几分历史的反讽意味。
在如今极化的美国政治环境中,领导人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被政治化解读。
但作为普通民众,或许更应该回归事件本质,多关注那些真正影响民生的政策落地情况。
毕竟比起纠结总统在发布会上闭了多久的眼,药品是否真的降价、生活是否能变得更好,才是更值得花心思去关心的事情。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如何在高强度的执政节奏中平衡好身体状态,或许也是他接下来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