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1日,由宁夏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的宁夏影视发展创作座谈会召开,来自宁夏网络作家协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本地影视传媒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宁夏影视人才培养、创作方法创新及“宁夏故事”传播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11月11日,由宁夏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的宁夏影视发展创作座谈会召开,来自宁夏网络作家协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本地影视传媒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宁夏影视人才培养、创作方法创新及“宁夏故事”传播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宁夏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刘钰指出当前宁夏影视行业的人才困境:“并非缺少年轻人,而是他们与行业脱节;创作者有潜力,但缺乏系统培养和产业入口。”他呼吁建立落地性强的人才培养体系,联合高校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训练,让年轻人从“想拍”变为“能拍”;同时推动AIGC技术融入创作,以科技赋能降本增效,助力小团队完成大体量内容,为人才成长和作品质量提升加速。
座谈会现场。
宁夏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琳琳提出,宁夏影视创作的核心瓶颈在于“缺方法而非缺题材”。她强调,需从观念、平台、核心三个层面突破:引导创作者转变叙事观念,运用宏大主题“微观化”、类型化叙事本土融合等创新手法;搭建跨学科创作平台、宁夏故事工作坊等,推动从“个人摸索”到“系统赋能”的转变;强化“以编剧为中心”的开发机制,设立剧本孵化基金,启动青年导演新星计划,构建“宁夏影像美学”。
银川二十四帧影视传媒工作室导演李白分享了团队的创作实践,以《这时那时》《田娟的春天》等作品为例,阐述“小切口、大主题”的创作理念。他表示,好故事藏在百姓生活中,要通过真实的人物、接地气的语言和群众主演,让政策以易懂的形式落地,既贴合时代需求,又引发观众共鸣。(宁夏日报记者 刘惠媛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