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征夫记日”那条臂展196cm的短视频,先别急着把哑铃砸向自己,因为镜头里那副能把门框撑爆的巨兽身材,很可能只是广角+仰拍+垫肩三连招的魔法,而真正的健身房里,你可能连他“缩水”后的影子都遇不到。
刷到“征夫记日”那条臂展196cm的短视频,先别急着把哑铃砸向自己,因为镜头里那副能把门框撑爆的巨兽身材,很可能只是广角+仰拍+垫肩三连招的魔法,而真正的健身房里,你可能连他“缩水”后的影子都遇不到。
先放一句大实话:普通人练三年,肩宽涨3cm都算祖坟冒烟。所以当屏幕里跳出“肩宽1米、臂展两米”的标题,手指比脑子快,一秒点进去,看完只剩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基因太拉垮?真相是,博主把“视觉外挂”玩成了工业流水线。
广角低机位,手机离地三十厘米,镜头边缘的胳膊被拉成火腿,肩膀直接出画框;再套一件肩部带隐形垫的帽衫,人还没充血,衣服先替他膨胀三圈。后期剪辑更鸡贼:背景挑空旷停车场,远处线条向下倾斜,人站在斜线交汇点,一米八也能拍成两米二。
有人把“猴哥”拉到同一画面,188cm的猴哥站直,肩厚得像防盗门,征夫记日瞬间从巨人变“大一号路人”。网友拿停车线当标尺,一帧一帧量,原来肩宽50cm,离传闻的“1米”差整整一半。数据落地,滤镜碎成渣。
别急着骂骗子。肌肉是真肉,7年训练痕迹摆在那儿,只是被镜头二次发育。问题出在“只给结果,不给过程”的玩法:他把天赋+科技+拍摄写成“自然增肌说明书”,让小白以为照搬动作就能长出霸王龙骨架。普通人跟着练半年,肩没宽,腰先粗,心态直接崩。
更扎心的是,平台算法只吃视觉冲击。同样一条视频,诚实标注“肩宽50cm”的播放量只有“1米肩”零头。博主想吃饭,只能把肩垫再垫高两厘米,把仰拍角度再低五度,恶性循环像滚雪球。观众也不是白莲花,一边骂造假,一边把造假视频刷上热门。
想不被割,记住三句话。
第一,看见“臂展比身高长10cm+”先按暂停,那是万里挑一的游泳骨架,健身房里十年遇一个。
第二,同框是照妖镜,找朋友站旁边拍一张,镜头离两米,手机与地面垂直,再量肩宽,数字立马回归现实。
第三,别拿“镜头最大值”当训练目标,训练日志里多写“今天哑铃推了多5kg”,少写“什么时候肩宽破60”,后者基因说了算,前者才握在自己手里。
说到底,健身网红的“塌房”不是房子塌,是滤镜房。真房子在铁馆最角落那面镜子前:光线一般,地面掉满镁粉,没有广角,没有垫肩,连美颜都没有,却能照出你每一次偷偷加片的小得意,也照出你偷懒没蹲到底的小尴尬。那面镜子不会说谎,它记录的才是属于普通人的“增肌记”。
所以下次再刷到“196臂展”,点个赞就划走,别往心里去。真想把肩练宽,今晚把训练表翻出来,把侧平举重量加2kg,比对着手机叹气有用得多。镜头可以骗人,铁不会。
来源:美容时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