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孩子话多到让人插不上嘴,拆家拆到你怀疑人生,模仿起别人没个正形,还动不动就掉眼泪。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孩子话多到让人插不上嘴,拆家拆到你怀疑人生,模仿起别人没个正形,还动不动就掉眼泪。
你忍不住批评说教,甚至打骂,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你一边焦虑孩子是不是太叛逆,一边担心这些坏毛病影响未来,却没发现,那些让你头疼的“烦人”行为,可能正是孩子高智商的信号。
前阵子去表姐家做客,刚进门就被她家8岁的儿子陶陶吵得脑壳疼。
陶陶像个小炮仗,从我们进门就没停过嘴,一会儿问我手机怎么能拍照,一会儿纠结天上的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甚至追着表姐问她上班是不是在偷偷玩手机。
表姐被问得不耐烦,吼了他一句“你能不能安静会儿”,陶陶立刻反驳:“你不是说要多问问题才能变聪明吗?”
更让人无奈的是,陶陶还是个破坏大王。
表姐刚买的扫地机器人,没两天就被他拆了个稀烂,说是想看看里面的轮子怎么转的,家里的遥控器、玩具车,几乎没有完整的。
表姐气到好几次想动手,每次都被姐夫拦住。
她总跟我抱怨:“这孩子总这么不让人省心,真怕他将来没个正形。”
直到上个月,表姐去开家长会,数学老师特意留住她,笑着说:“陶陶这孩子太聪明了,逻辑思维特别强,上课爱提问、爱思考,解题思路也很特别,是个难得的好苗子。”
老师还说,陶陶在科学课上能说出很多复杂的原理,都是他自己拆东西、查资料琢磨出来的。
表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错怪了孩子,那些看似“烦人”的行为,是他高智商的表现。
其实孩子难养,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快速发育。
高智商的孩子,好奇心更旺盛,思维更活跃,动手能力和感知力也远超普通孩子。
他们不会乖乖听从安排,而是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这些探索在家长眼里,就成了不听话、烦人。
所以遇到下面这4种行为,家长别急着批评,正确引导,娃将来想没出息都难。
孩子这4种“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智商高的表现,你可别嫌弃
①爱说话,爱提问
有的孩子就像小话痨,不管在家还是出门,嘴里总不停歇,还爱问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你刚回答完一个,他马上又抛出下一个,有时候问的问题你都答不上来,让人又累又无奈。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表达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话多的孩子,大脑灰质密度更高,而灰质密度直接影响智商水平。
教育学家班杜拉也说,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情商,都是在沟通中逐渐发展的。
话多的孩子,思维更敏捷,人际交往也更顺畅。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耐心听孩子说话,哪怕话题再无聊,也不要打断,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寻找答案,保护他的好奇心。
②爱拆家,喜欢搞破坏
新买的玩具转眼被拆,家里的小物件难逃魔爪,这样的孩子总能让家长火冒三丈。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孩子调皮捣蛋,却不知道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操作式学习”理论指出,孩子通过拆解、触摸物品,能快速理解事物的构造和原理,这种学习效率远超被动接受知识。
爱拆家的孩子,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还具备探索精神,这些都是高智商的特质。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捣蛋”小能手,千万别嫌弃,也别纠正孩子的行为,可以给孩子准备可拆卸的玩具或废旧物品,让他尽情探索。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拆解后的零件,引导他了解物品的工作原理。
③爱模仿,啥都学的有模有样
孩子总爱模仿大人的言行,拿着爸爸的剃须刀假装刮胡子,学着妈妈打电话的语气说话,甚至模仿陌生人的神态动作,有时候还会因此闹出小麻烦。
美国认知理论之父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
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大脑更发达,他们需要调动记忆力、思考力和四肢协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让孩子接触暴力、不良的内容,引导他模仿积极正面的行为。
④情绪敏感,一点小事就爱哭
有的孩子特别娇气,被批评一句会哭,看到流浪动物会哭,甚至看动画片都会跟着主角难过。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孩子脆弱,却忽略了这背后的高共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敏感的孩子,能敏锐捕捉他人情绪和环境变化,拥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这种情感智力在人际交往和创作中尤为重要,是未来社交能力的核心。
因此,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指责他娇气,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画画、写日记等方式表达情绪,培养他的情感感知力。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节奏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那些让你头疼的“烦人”行为,可能正是孩子天赋的体现。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束缚孩子,也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完美,你会发现,那些曾让你头疼的瞬间,正是他发光的前奏。
来源:饭饭妈妈育儿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