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谷”爆火!职高辍学生带货车司机搞发明,非洲都抢着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8:59 1

摘要:“硅谷”俩字一出口,多数人脑子里先蹦出的是加州阳光、连帽衫、以及一挥手就几亿美金的印度裔大哥。

“硅谷”俩字一出口,多数人脑子里先蹦出的是加州阳光、连帽衫、以及一挥手就几亿美金的印度裔大哥。

可如果把镜头拉回中国,会发现故事早就换了主角:

没有棕榈树,只有24小时不打烊的兰州拉面;没有顶级风投,却有隔壁大叔把拆迁款全砸进了一个叫“元宇宙养猪”的APP。

所谓中国硅谷,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而是一群人想逃离流水线、却又把流水线升级成代码的倔强。

今天,就带你看一眼这片魔幻土地——它到底在哪儿,又凭什么让人连夜扛着行李箱冲进去。

村口灯火

2019年冬天,杭州萧山机场西南十五公里,万安村。

村口原本烂尾三年的商贸城突然亮灯,保安大叔以为闹鬼,结果冲进去一看,三百张折叠桌、六百台二手显示器,年轻人吃泡面的热气把玻璃幕墙蒸出一层雾。

这里不是网红直播基地,也不是拼多多砍价的仓库,而是“X-BOT”机器人团队的临时指挥部。

领头人阿K,93年生,职高毕业,曾在富士康拧螺丝,用攒下的加班费买了树莓派和《21天精通C++》,白天给iPhone装摄像头,晚上给摄像头写灵魂。

商贸城产权属于村委会,原本想等电商产业园概念炒高租出去,阿K一句话“我们给村里带流量”,村长就免了半年房租。

三个月后,X-BOT在Kickstarter卖出七千台桌面机械臂,每台成本22美元,售价99美元,利润刚好把楼顶“万安国际”四个掉漆大字换成“WAN-AI”。

外媒报道标题是《中国乡村里的硅谷星火》,阿K把链接甩到群里:别硅谷了,咱这叫“村谷”,接地气。

泡面风投

资金怎么来?故事得从镇上的“沙县金融办”说起。

沙县小吃开到全国,老板们每年春节回老家,后备箱塞满现金,存银行利息太低,被人拉去投“互联网+”。

于是出现神奇一幕:左边蒸饺出笼,右边Term Sheet签字。

阿K第一笔50万,来自开沙县的三叔,条件只有一个——给店里写个自动包饺子机。

第二笔200万,来自做拌面调料的阿姨,她听说“机器人能炒菜”,当即拍板,“投!以后让机器给我炒辣椒”。

没有BP,没有尽职调查,大家围着塑料圆桌,开一瓶牛栏山,一口闷,钱就到账。

后来项目真成了,阿K把机械臂开源,网友二次开发出让机器写毛笔字、调奶茶,甚至给猫铲屎。

三叔的店因为“机器人现包”上了抖音热搜,日均多卖两千个蒸饺。泡面风投的逻辑简单粗暴:信你,就押注;不信,再多数据也白搭。

这种土味VC,北京国贸的玻璃大厦里学不来。

野生大厂

产品有了,谁来迭代?

万安村隔壁是传化物流园,夜里十点,大货车排队卸货,司机们蹲在地上吃十元自助。阿K在这里支了个“夜班黑客站”,口号是“搬完砖来搬代码”。

司机老李,36岁,山东菏泽人,车上常备两本旧书:《Python编程快速上手》和《西游记》。

他写了个小程序,把全国高速堵车点做成热力图,分享到卡友群,被阿K盯上。

三个月后,老李辞职,带着五个同样开大卡的兄弟,成了X-BOT物流版研发小队的野生员工。

没有工牌,没有打卡,会议室就是货车驾驶室,方向盘上垫台二手Mac就能跑仿真。

2021年“双11”,X-BOT推出自动分拣机械臂,一单成本比菜鸟便宜两块,传化园区直接包下三千台。

媒体惊呼“野生大厂偷袭阿里后院”,老李嘿嘿一笑:偷袭啥,我们就是从后院长出来的。

全球出圈

中国硅谷最终要回答一个问题:世界认不认?

2022年6月,TikTok上突然爆红一条视频:非洲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学生,用X-BOT机械臂给偏远村庄装太阳能板,全程中文语音播报“左转30度,螺丝锁紧”。

播放量破两千万,老外弹幕刷屏“Chinese village tech saved my thesis”。

原来阿K把代码全部挂在GitHub,配套教程用谷歌翻译成了英、法、西班牙、斯瓦希里语。

肯尼亚学生照着拼了一台,总花费不到150美元,比欧美同类设备便宜十倍。国内网友看完不干了:我村里还没用上,非洲兄弟先爽了?

阿K淡定回:技术无国界,但快递有国界,谁让非洲运费便宜。

一个月后,墨西哥、泰国、保加利亚陆续出现“X-BOT分舵”,连电路板都自己打印,外壳用废旧矿泉水瓶热熔重塑。

世界第一次发现,中国硅谷的输出方式不是航母,也不是5G,而是“村口图纸”。

回到土地

故事讲到这儿,有人担心:泡沫来了怎么办?

2023年春节,X-BOT账上现金流只剩三个月,欧美订单因为汇率波动砍半,团队从六百缩到八十。

阿K把大家拉回万安村,宣布“放假式上班”,白天帮村民修拖拉机、装智能灌溉,晚上继续改代码。

结果修着修着,发现果树虫害识别模型能直接用在玉米地,顺手卖给东北农垦局,一单回本两百万。

村里大妈不懂“边缘计算”,但知道“这帮小子修完水泵,手机就能看到墒情”。技术重新长回土地,泡沫被根吸收,成了肥料。

今年9月,浙江省“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公布,万安村排名第一,奖励五百万元。

阿K把公告贴在商贸城门口,下面加一行手写:硅谷太远,先让庄稼上网。

中国硅谷到底在哪?

打开地图找不到,得打开朋友圈:凌晨两点,有人晒出在兰州拉面旁调电路板;货车司机发MacBook夹在方向盘上的照片;肯尼亚大学生用中文说“谢谢中国开源”

它们拼在一起,才拼出真正的坐标。

这里没有沙丘路,也没有斯坦福大学,只有无数想逃离流水线的人,最终把流水线升级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下一次路过某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看见烂尾楼灯火通明,别笑别人傻,那可能正是明天世界的起点。

资料来源

1. 杭州日报《萧山万安村:烂尾楼里长出机器人产业》2020-11-13

2. 浙江在线《“沙县风投”神话:拌面调料老板砸200万给90后创客》2021-03-22

3. 传化集团官网《传化物流园区与X-BOT合作实现双11自动分拣降本增效》2021-11-15

4. GitHub X-BOT开源项目页面(含肯尼亚用户上传的太阳能板安装视频)

5.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2023年数字乡村试点名单的通知》2023-09-08

来源:李砍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