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癌症高发,常吃肉是帮凶还是背锅?终于有了答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8:50 1

摘要:“医生,我是不是吃了太多肉才得癌症的?”这是一位中年肠癌患者在确诊后的第一句话。他平时饮食丰富,尤其偏好红烧肉、烤串、腊肠等荤菜,每餐无肉不欢。身边亲戚也七嘴八舌地说:“早就劝你少吃点肉了,癌症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医生,我是不是吃了太多肉才得癌症的?”这是一位中年肠癌患者在确诊后的第一句话。他平时饮食丰富,尤其偏好红烧肉、烤串、腊肠等荤菜,每餐无肉不欢。身边亲戚也七嘴八舌地说:“早就劝你少吃点肉了,癌症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吃肉到底是致癌的“帮凶”,还是被误会的“背锅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红肉致癌”、“加工肉不能吃”、“素食才健康”的说法,

也常有人因为害怕生病而选择完全戒肉。肉类作为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优质蛋白、铁、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对维持身体功能至关重要一味地将肉类“妖魔化”,并不能真正让我们远离癌症。

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公众对饮食与癌症的关系越发关注。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30万例,癌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而饮食作为可干预的生活方式因素之一,确实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肉类到底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该如何科学吃肉,才能既享美味又护健康?

第一,红肉与加工肉:区别对待,风险有别

在讨论“吃肉致癌”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红肉?什么是加工肉?红肉一般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生肉呈红色,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加工肉则是指经过熏制、腌制、发酵或添加防腐剂等处理的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火腿、腊肉等

根据《健康时报》2022年的一篇综述报告指出,中国居民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为71克,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每人每日40~75克的上限值

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虽然不高,但在年轻群体中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早餐的火腿肠、烧烤摊上的烤肠、腊味饭等,隐藏着不少健康隐患。

第二,为什么加工肉更容易“惹祸”?

加工肉致癌的潜在机制主要有两方面:添加剂和高温烹调方式。一方面,加工肉类常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虽然合法合规使用是安全的,但在体内与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后,可能生成亚硝胺类致癌物。实验研究显示,亚硝胺与结直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高温烹饪(如烧烤、煎炸)下,肉类中的脂肪滴落在明火上产生多环芳烃(PAHs),同时肌肉组织产生杂环胺(HCAs),这些物质同样具有潜在致癌性。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不能吃任何加工肉或红肉,而是要控制频率与量,尤其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偶尔吃一次烤肠或腊肉,不会立刻致癌;但如果天天当主食吃,那就是在透支健康。

第三,吃肉致癌?关键是“怎么吃”和“吃多少”

很多人一听说肉类有风险,立刻谈“肉”色变,甚至走向极端完全不吃肉。适量摄入未加工的瘦肉,是健康膳食结构的重要部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畜禽肉40~75克,优先选择瘦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部位,如五花肉、肘子等。吃肉还要注意搭配与烹调方式:

1. 搭配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中停留时间,降低致癌风险。

2. 低温烹调: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减少高温致癌物的产生。

3. 合理搭配蛋白质来源:多吃鱼、鸡、蛋、豆制品等混合蛋白,避免单一依赖红肉

4. 避免反复加热与烧焦部位:碳烤肉类表层的焦黑部分含有较多致癌物,应尽量去除。

第四,肉类中的营养价值,不应被忽视

肉类富含优质蛋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同时提供铁、锌、维生素B12等关键营养素,这些在纯素食中较难获得。

尤其是动物性铁(血红素铁)吸收率比植物性铁更高,对预防贫血特别重要。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长期素食者若不注意补充,可能面临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等风险

完全不吃肉不是科学饮食的方向,关键在于适量、优选、合理搭配肉类不是“坏人”,不合理的吃法才是罪魁祸首。

第五,饮食与癌症的关系,绝非“吃肉”一项决定

我们不能把癌症的发生简单归因于“吃肉”。癌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情绪、生活方式等。饮食只是一部分,且饮食结构的整体模式远比单一食物更重要。

有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模式(多蔬果、全谷、橄榄油、鱼类,限制红肉)与多种癌症风险下降相关。而高盐、高脂、高糖、低纤维的“西式饮食”则被证实与消化系统肿瘤风险上升有关。

《健康时报》报道指出,膳食结构中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中国人癌症风险升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1]。而不少“无肉不欢”的人群,恰恰也是“无蔬不吃”的人群,这种饮食失衡才是问题的本质。

第六,科学吃肉的“六字诀”:选、控、配、煮、搭、检

1. 选:优先选瘦肉、禽肉、鱼肉,少吃加工肉。

2. 控:控制总量,红肉每日不超过75克。

3. 配:搭配蔬菜、全谷类,增强膳食多样性。

4. 煮:选择蒸、炖、煮,减少煎炸烧烤。

5. 搭:多种蛋白来源轮换食用,如豆制品、蛋类。

6. 检:定期体检,关注肠道、肝脏健康指标。

如果你仍然疑惑:我还能吃肉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但请你吃得更聪明一些、更平衡一些、更健康一些

参考文献:
[1]《健康时报》编辑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调查与癌症风险分析》.健康时报,2022年5月.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科学出版社,2022年.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李医生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