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最近刷到过这样的视频:邯郸街头,一个穿着鲜艳、多彩服装的小丑悄然跟上路人的步伐,对方抬腿他同步抬腿,对方摆手他精准模仿,连微微前倾的脖子角度都复制得一丝不差——这就是模仿达人凌迪。11月1日至4日,他把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学步桥变成了流动的舞台,用“看见
如果你最近刷到过这样的视频:邯郸街头,一个穿着鲜艳、多彩服装的小丑悄然跟上路人的步伐,对方抬腿他同步抬腿,对方摆手他精准模仿,连微微前倾的脖子角度都复制得一丝不差——这就是模仿达人凌迪。11月1日至4日,他把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学步桥变成了流动的舞台,用“看见即模仿”的即兴表演,让每条视频点赞量轻松过万、单条播放量突破十几万。网友纷纷惊叹:“太像了!怎么做到连细微神态都复刻到位?”而这位在街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复制者”,收获的远比流量更珍贵——是整座邯郸古城扑面而来的温暖与善意。
街头即舞台
他把路人百态“复制”得惟妙惟肖
没有华丽布景,没有复杂编排,凌迪的表演从一声欢快的音乐响起开始。
每天下午到傍晚,邯郸道南北区、学步桥头,他连演四场,每场15到20分钟。两顶假发、一副眼镜、一个水杯,就是他全部的道具,一旦锁定目标,下一秒就化身“行走的复印机”。
看到走路左臂摆幅小、右臂甩得高的大叔,他几步跟上便复刻出同款步态;遇到脖子微微前倾、脚步匆匆的行人,他稍作调整就抓住了精髓;就连小朋友蹦跳的憨态、摊主吆喝的神情,都被他模仿得活灵活现。“从眼睛到脚,所有肢体每一刻都在工作。”凌迪说,他要观察路人的姿态、神态,甚至预判对方下一步的动作,这份全身心投入让他在凉秋里,每场表演都汗流浃背。
现场观众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太神了!连嘴角上扬的弧度都一样”“这哪是模仿,简直是本人分身”。屏幕上的数据远不如现场反馈生动——被模仿的路人回头一愣,随即跟着大家哈哈大笑,这份即兴的快乐,在街头巷尾悄悄蔓延。
古都暖拥抱
善意藏在烟火日常里
凌迪对邯郸的第一份惊喜,来自出租车计价器:“起步价6块!”这个在其他城市难见的低价,成了他对邯郸温暖印象的开端。而接下来的四天,这座城的善意比这数字更珍贵。
表演间隙,奶茶店小哥主动递来一杯热奶茶“小伙子,渴了吧”;陌生大哥塞给他一大包虾片“尝尝咱邯郸的味儿”;一位美女姐姐送上学步桥造型的金属冰箱贴“和你的表演特贴切,留个纪念,欢迎常来”。“我本不想要,可转念一想,这是他们的热情,收下也是一种尊重。”凌迪说,这份不生分的善意,像家人一样温暖。
最让他动容的是一位七旬老大爷特意在现场等候:“天天在网上看你,终于见着真人了,一定要好好看一场。”还有从北京、天津、邢台驱车赶来的粉丝,有一家三口、夫妻二人,也有独自前来的,他们拉着他合影:“知道你平时在杭州,这次到河北,说啥也得来捧场。”更难得的是邯郸观众的素质高——大家自觉站在路两边,不吵不闹不挡镜头,连小朋友都乖乖围观,为他留出尽情发挥的空间。
与古人握手
让三千年成语活在街头
站在学步桥前,凌迪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看到这三个字,就像跨越三千年时空,和古人握了握手。”这种震撼,他只在2018年参观西安兵马俑时有过。
为了这份相遇,他特意设计了一场表演。用挥舞的纸巾代替古人长袖,时而端详步态,时而笨拙尝试,最后“爬着回去”,把“邯郸学步”的成语搬上街头。“燕国少年盲目模仿最后不会走路。”凌迪笑着解释创意,“但我和他不一样——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果却是我‘学成而归’。”
这场表演让古老成语瞬间“活”了过来。有观众看完特意去搜成语含义:“原来故事这么有意思。”凌迪用模仿艺术架起古今对话的桥,让邯郸“成语之都”的标签,不再是遥远的典故,而是可看、可感、可乐的生活乐趣。
反差人生
八年武警老兵,也是街头快乐传递者
聊起过往,凌迪不经意间透露的身份让大家惊讶——他曾是一名服役八年的武警老兵。庄重的军人与幽默的模仿达人,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身份,在他身上和谐统一。
“我们严肃的面孔下,也有颗可爱有趣的心灵,只是偶尔被锁住了。”凌迪笑着说,军旅生涯给了他模仿的“底气”——每年部队春晚说相声、演小品,让他爱上传递快乐;日常训练对肢体的精准控制、对细节的敏锐观察,让他练就“看见即模仿”的本领。
从部队到街头,他选了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只因“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还有份收入就够了”。面对个别不理解的声音,他很豁达:“做任何事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我只要给懂我的人带去快乐就好。”这份简单的初心,让他在街头收获了最纯粹的认可。
约定再相见
把邯郸的温暖延续
收拾行李时,凌迪把那枚学步桥冰箱贴小心翼翼地放好。四天表演结束了,可邯郸的温度已经留在他心里。他承诺,以后有机会要全国巡游,“让粉丝在自己家乡就能看到表演”。
而邯郸,成了他格外惦记的地方。“下次来,想尝试战国袍,和赵都·礼宴的演员共创作品。”凌迪笑着说,他会提前在主页公布行程,不让大家再找好几天找不到。
凌迪在邯郸街头“复制”的,不只是路人的姿态,更是一整座城的快乐与善意。他用模仿者的视角告诉我们:邯郸不只是典籍里的“成语之都”,更是一座有烟火气、有温度、让人一来就不想走的古城。而那些藏在街头的微笑、递来的热饮、真诚的掌声,正是这座古城最动人的人文底色。
本报记者 郝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