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这就是警车!”“这个我知道,是坏东西(毒品),不能碰!”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抵边彝寨小学里,孩子们围着民警,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这样的场景,正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向日葵”普法计划深入人心的生动缩影。
“看!这就是警车!”“这个我知道,是坏东西(毒品),不能碰!”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抵边彝寨小学里,孩子们围着民警,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这样的场景,正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向日葵”普法计划深入人心的生动缩影。
▲图 /抵边彝族酸格林村小学生体验警车
2025年以来,勐捧边境派出所紧扣辖区实际,以“法治宣传固边防”为载体,深入实施守护未成年人“向日葵”普法计划。从校园到村寨,从课堂到边境,该所以多元形式播撒法治种子,让法治阳光照亮边疆少年的成长之路,为“勐捧新枫”品牌注入温暖底色。
联动送法进校园,多维普法润心田
“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拿到了奖品!”九月的一个下午,岩子头小学操场上,一名答对问题的小学生接过笔记本,笑容灿烂。这是勐捧边境派出所联合法庭、供电所及群防群治力量,为380余名师生带来的“开学第一课”现场。
活动采用“固定宣传+流动讲解+互动体验”三维模式,让普法鲜活起来。主题展板前,师生驻足观看;仿真毒品模型旁,副所长张雄师警示新型毒品的伪装:“像糖果的‘跳跳糖’千万不能碰!”法庭人员模拟校园欺凌场景,供电所技术员演示触电急救,多维度讲解筑牢安全防线。
警用装备展示区气氛热烈。手铐、警棍、防弹衣等装备吸引目光,民警详细讲解功能并邀请体验。“防弹衣这么重,叔叔辛苦了!”学生的感慨道出由衷敬佩。
随后的趣味问答中,抢答声此起彼伏,笔记本、铅笔等礼品激发参与热情。300余份宣传手册陆续发放,现场答疑延伸普法触角。
“沉浸式宣传为孩子们成长添保障。”校长蔡朝昇的评价,道出活动实效。
精准滴灌抵边寨,法治扎根育新苗
金秋八月,怒江畔的酸格林村小学迎来特殊“开学礼”。章奎警务室民警携资料、展板与装备至此,为抵边彝寨师生及家长开展普法宣传。
酸格林村地处边境一线,法治教育尤为重要。民警结合案例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防诈知识,耐心解答疑问。“这是毒品,不能碰!”样品展台前,孩子们认真识别。警用山地车、防刺服等装备演示,则让师生直观感受边境守护,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民警常来,我们安心。”家长扣大姐的话折射深厚警民情。章奎警务室常态化护学岗、普法宣传,风雨无阻守护校园平安。警民同心浇灌下,酸格林村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小学成为市“百里边陲示范学校”,和谐平安在边境扎根。
忠诚守护显担当,情暖边疆薪火传
“边境稳则国家安,少年强则国家强。”流水警务室民警彭金华常挂嘴边。戍边十五载的他,从缉毒尖兵转型社区民警,始终心系未成年人。
巡逻中清理塌方保畅通,走访时鼓励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校园内以案释法树立法治观念——兼任村副书记后,他更是将普法融入日常。
在根基小学,他与教师陈明星因护学岗结缘。“警察蓝”守护平安,“教师梦”播种希望,二人共同绘就边陲守护的温暖画卷。
国庆前,彭金华到校宣传后,与妻子陪孩子们跳绳游戏,欢声笑语中,家国情怀悄然传承。
文化浸润聚合力,同心同行向阳生
守护不止于课堂。十月,“中华民族一家亲”慰问演出在勐捧中学温情上演。中央民族歌舞团、警民乐队与师生同台,《北京喜讯到边寨》舞动喜悦,《幸福中国一起走》唱响热爱,学生舞蹈《琴愫》展现朝气,警民《忠诚守望》诉说担当。
“感受祖国强大,我要努力绽放!”学生李云清的感言,是普法成效的生动注脚。法治与文化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力量,滋养边疆少年心向阳光、茁壮成长。
从多部门联动的校园课堂到抵边村寨的精准普法,从民警的个体坚守到文化活动的浸润熏陶,勐捧边境派出所“向日葵”计划正以扎实步履守护边疆未来。
下一步,该所将继续深化“勐捧新枫”品牌建设,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内容载体,让法治阳光洒满边关,护航每一株“向日葵”在祖国边陲绚丽绽放。
来源:临沧政法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