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促转型 聚力攻坚结硕果——宁县“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全景扫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18:31 1

摘要:光阴为卷、奋斗作笔,宁州大地上,富民强县的铿锵步伐、多元驱动的蓬勃活力、绿色发展的鲜明印记深深镌刻,这既是一段科学转型、破局突围的奋进征程,更是一曲产业勃兴、民生改善的时代乐章。

光阴为卷、奋斗作笔,宁州大地上,富民强县的铿锵步伐、多元驱动的蓬勃活力、绿色发展的鲜明印记深深镌刻,这既是一段科学转型、破局突围的奋进征程,更是一曲产业勃兴、民生改善的时代乐章。

5年来,宁县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主题主线,紧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县、宜居宜业魅力县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融合、环境赋能、治理提效、党建领航六条路子,以改革创新为墨,绘就出县域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壮美画卷。

“十四五”收官在即,宁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62.63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末的97.68亿元,年均增长11.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30:16:54,调整为2024年的24:34:42,第二产业占比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6690元,增加到2024年的30148元,年均增长15.9%,全县经济呈现出总量突破、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稳健发展态势。

园区聚力

工业强县进行时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政务服务精准高效……5年来,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以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让工业强县成果在生产场景中落地生根。

和盛工业集中区里,“石头变棉花”的奇迹正在上演。“它不仅外观像棉花,摸起来也又轻又软,是用石英砂、白云石、钾长石冶炼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微纤维玻璃棉。”甘肃世宁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李飞燕展示着这款“明星产品”,“这是微小玻璃纤维制成的创新材料,隔音隔热效果出众,还耐高低温,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池隔膜、新风系统过滤棉等领域。”

走进世宁新材生产车间,44条火焰棉生产线被“玻璃雾”笼罩,机器嗡鸣、喷胶嘶嘶、切割机咔嚓声交织。石英石等原料投入16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烈焰中,工人实时监控玻璃液熔融状态,高温玻璃液与转轮接触后,三百多根银丝喷吹而出,汇聚成蓬松纤维;集棉网带将纤维吸附到传送带上,堆积成柔软棉毡,成品经真空塑封后运往江浙沪地区。

作为宁县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世宁新材年产5万吨微纤维玻璃棉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仅用了4个月。“从建办、审批到生产,政府提供‘一对一’服务和优惠政策,真心实意助力企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乔光明说,目前1.25万吨火焰棉生产线已投产,1.25万吨离心棉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

世宁新材只是和盛工业集中区40户入驻企业中的一个。随着数字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落地,“庆阳产、庆阳造、全国用”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推动当地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位于宁县和盛镇瑞庆新能源集团装备制造基地的甘肃驰风重工有限公司风电塔筒生产车间内钢花四溅。

甘肃驰风重工有限公司风电塔筒车间内,工人正在切割钢板。

甘肃驰风重工有限公司风电塔筒生产车间。

甘肃驰风重工是中国二冶集团风电塔架生产基地,厂区内圆形塔筒整齐排列待发,已具备年产250套(6万吨/年)5.0兆瓦-8.0兆瓦机型风电塔筒能力,预计2025年产值达1.6亿元。

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马良介绍,今年上半年,县政府组织政银企对接会2次,助力2家低空经济企业实现无人机年内首飞,协助5家企业办理外贸出口资质;为企业减免减缓税费2712万元,衔接发放贷款38.5亿元,确保企业诉求“有地说、有人管、有回应”。

甘肃北方节能玻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5年间,宁县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招商引资为抓手、延链补链为重点,按照“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构建县域工业体系。新庄煤矿建成投产,累计生产原煤322万吨,配套建设的米家沟联合洗煤选煤厂、长距离输煤栈桥、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九龙川煤矿完成采矿证办理,2×66万千瓦火电厂开工。油气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气化宁县”扎实推进,2024年油、气产量分别达48.38万吨、3.63亿立方米。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化工园区设立获省政府批复。截至目前,全县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58户,工业生产总值35.61亿元;工业企业达43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户、省级创新型企业5户。

农业焕新

沃野奏响振兴曲

“十四五”时期,宁县以现代特色农业为重要突破口,探索出生态与科技双轮驱动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提供“宁县经验”。

5年来,宁县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县为统揽,聚焦“六大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山水田林路房屋村庄一体化推进”的思路,大力推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建成20万亩粮食产业高效生产示范区,带动全县年均种粮76万亩、产量24万吨。同时,稳定粮果面积,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瓜菜、草畜产业。

宁县中村镇庆阳正洋万亩苹果基地迎来大丰收。

近日,宁县中村镇庆阳正洋万亩苹果基地里,正在紧张采收红富士苹果。“今年苹果长势好,个头、品质都优于往年,最近地里来了几百人采收。”庆阳正洋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郭起龙说,今年基地苹果总产量可达8000吨。“每年苹果成熟都是务工好时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中村镇新堡村农民罗小利说。

近年来,宁县将苹果产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头号工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县优质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60万吨、产值40亿元。

甘肃福禾菌业食用菌工厂里,工人在采摘平菇。

在宁县太昌镇联合村的甘肃福禾菌业食用菌工厂内,鲜嫩的平菇在菌棒上蓬勃生长,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包装。“7月试生产以来,各类菌菇长势喜人,全面投产后年营收可达6000万元。”工厂负责人吕文勇介绍说,福禾菌业可带动100余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5年来,宁县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福禾绣球菌、松愉姬菇、甘农蘑力双孢菇全产业链等生产线及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建成菇棚293座,2024年各类菌菇产量达6900吨。

宁县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延伸产业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巩固北川万亩绿色瓜菜生产示范区,带动年均种植瓜菜29万亩以上;按照“小群体、大规模”思路,发展草畜产业,2021年以来累计建办万头猪场8个、千头牛场5个,创建专业村14个。同时,引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精深加工企业,实施正洋冷链物流园、恒瑞康果糖膳食纤维等28个项目。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创建乡村建设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43个、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和美乡村”6个。

城乡蝶变

生态宜居入画来

在工业、农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宁县的山水田园间正悄然发生着巨变,城乡融合的脉络愈发清晰,生态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勾勒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5年来,宁县锚定县城品质提升目标,打出“新城提质、老城改造、高铁新城开发”组合拳。借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的东风,南山生态公园、杨家岭白桦林主题公园相继落成,成为市民漫步赏景的好去处;玖珑城小区、智慧停车场等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功能持续完善。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城吸引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从2020年的3.5万人增至2024年的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2.34%提升至35.93%。

宁县高铁站。

生态是宁县最鲜明的底色。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突破45.81%,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3.15,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土保持率达79.07%。在和盛镇,总投资3080.13万元的宁县马莲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后,既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乡村特色挖掘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宁县乡村焕发独特魅力。太昌镇肖家村依托红色资源,维修邠宁支部旧址,绘制百年党史、乡村振兴等主题浮雕墙与文化墙绘,修缮2座老粮仓、收集40多个旧磨盘打造特色乡间道路,留住了乡愁记忆。

新庄镇雨落坪村连片种植3000亩冬油菜,打造“山水雨落坪·田园花海游”品牌。2025年油菜花季,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周边农家乐、特色摊位生意火爆,带动群众增收超50万元;村集体经济通过“两年三茬”模式,实现了“春赏花、夏采蜜、秋收油”的复合收益。

宁县桂花塬林场的工人在育苗除草。

瓦斜乡永吉村更是农文旅融合的典范,走出“产业开发+特色采摘+休闲娱乐”的新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闲置校舍改建的助农直播基地,以“农特产品+电商+非遗”模式,让小米、苹果成网红产品,2024年全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万元。

宁县还盘活特色资源升级景区品质,建成欢悦宁州街区、太昌红色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中村正洋苹果乐园4A级景区创建,5年新增3个3A级景区。2021年以来,全县旅游人数、旅游综合花费年均分别增长36%、37%,2024年分别达235万人次、12.7亿元。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商贸发展筑牢根基。全县11个乡镇商贸中心完成改造,2024年新增泛联电子、长城果汁等外贸企业5家,外贸出口额达5391.62万元,同比增长6161.27%,居全市第一。“十四五”期间,宁县交通形成“二铁二高”网络,银西高铁宁县站连接线通车并开通公交;小盘河水库引水工程有序推进,53处饮水安全工程、7处防洪工程新建改扩建,新增护岸51.85公里;城乡电网优化后供电可靠性达99.82%,429个5G基站实现257个行政村宽带与5G网络全覆盖。

来源:这里是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