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年签证、99年土地使用权——听起来像是对外国人释放的友好信号,实际上却是泰国在用制度重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在许多人还把泰国看作“度假天堂”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开始布局一场国家级的深层转型。
10年签证、99年土地使用权——听起来像是对外国人释放的友好信号,实际上却是泰国在用制度重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这不再是一场关于游客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未来人口结构、资本路径与国家战略重心的重写。
在明日召开的刺激经济措施会议上,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披猜·春哈瓦奇拉将在“2025泰国资本市场论坛”(Thailand's Capital Market Forum 2025)上发表特别演讲。
他表示,本次由总理佩通坦主持的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委员会会议,将聚焦制定短期应对措施,以应对来自“特朗普2.0政策”所引发的全球经济问题,并将明确指派相关责任部门执行相关任务。
关于泰美关税谈判方面,泰方计划在此次会议中将原有的5项核心谈判议题增至7项,以应对与美国在多个领域的进一步谈判,尤其是在其他国家已取得实质进展的背景下,泰国亦需加快节奏。
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拟提出延长外国游客长期签证至10年的建议,使外国人能在泰国长期工作和生活,同时享受以“生活方式+饮食文化”为核心的深度旅游体验。该趋势正在成为当下热门的旅游新模式。
此外,他还将提议允许外国人通过政府推出的“土地使用权支持型资产(Land-Use Backed Asset)”机制,长期租赁泰国国有土地,最长年限可达99年,并赋予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为金融交易担保资产的法律地位。
为推动经济结构迈向数字时代,泰国政府正推进多个领域的发展,包括:
推动泰国成为数据中心(Data Center)制造中心;
发展电动车(EV)产业,打造东南亚制造基地;
加快双轨铁路建设,力争使泰国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持续推进“陆桥计划”(Land Bridge);
扩大水资源建设,提升农业产能;
设立不动产基金(Property Fund)允许外资最长99年租赁土地,以此作为应对经济挑战、打造市场新机遇的战略路径,助力泰国资本市场实现未来增长。
关于泰国股票市场指数(SET Index),自两年前以来已持续下跌,从1700点跌至目前约1200点。
副总理披猜(Pichai)承认,当前股指已“趋于稳定”,若无重大危机事件,短期内应不会继续下跌。
因此,泰国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不再出台新的资本市场刺激措施,因现行措施仍被认为具有一定效用。
泰国认为,必须通过吸引跨国公司来泰投资,推动与本地人才合作开展研发项目(R&D), 支持设立工厂、将泰国作为创新产品制造和全球分销基地。
如果这些计划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在泰国资本市场融资、使用泰铢交易、以及IPO上市,因此政府将加快重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更多外资企业在泰国证券交易所(SET)注册上市,以壮大本地市场。
在泰国工业领域,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方面,应着力向混合动力汽车(Hybrid)方向发展,同时必须维持现有6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生存与运营,因为产业转型必须兼顾传统与新兴产业并行发展。
泰国内阁当前正专注于发展数字经济,视其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之一。其中重点是设立“数据中心(Data Center)”,这一领域具有高用电需求。
泰国拥有超过3亿莱的可用土地资源,以及9,000–10,000兆瓦的备用电力容量,因此成为众多国际投资者的选址首选。
然而,泰国也会强调,必须确保能够提供“绿色电力”(Green Electricity),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泰国目前仍处于“中游环节”,因此亟需引进上游环节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相关投资与技术转移。
为此,泰国需要调整财政支出规划,并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双轨铁路项目。当前已建成近1,000公里,并计划在第二阶段扩建至2,000公里,以提升国家的运输与物流效率。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泰国迈向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
同时,泰语也将持续推进“陆桥计划”(Land Bridge),从曼谷至拉廊(Ranong)打造贯通东西的战略交通走廊, 以此强化泰国的地理优势,弥补当前的基础设施短板。
从签证到土地
泰国在换轨
在大多数国家还在为“如何吸引更多游客”而烦恼时,泰国已经走向了一条更具雄心的道路。
近期泰国提出的一组新政令人瞩目——为外国人提供最长10年的长期签证,并拟允许外国人通过特定机制,在泰国国有土地上获得最长达99年的使用权。
表面看,这是一项有关签证与土地的政策调整,实则,它反映的是泰国正在进行一场国运级别的结构性重构。
从“人来人往”到“留下来”:泰国换了一种问问题的方式疫情之后,旅游业复苏缓慢,全球游客重心偏移,各国竞争激烈。
许多传统旅游大国都在“抢人”——抢游客、抢高净值客群,抢远程工作者。
但泰国换了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只需要“来一下”的人吗?
如果一个人只在泰国逗留一周,他留下的是酒店账单与游客评分;
但如果一个人住上十年,他可能带来孩子、技术、资产与社交网络,成为这个国家经济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
10年签证的本质,是用优越措施在邀请“长期关系”。
99年土地使用权:
不再是“旅游国家”的游戏规则
泰国长期以来对外国人土地拥有权设限,核心在于主权与控制权的顾虑。
但随着区域竞争加剧,泰国必须回答另一个问题:
“如何在不失控的前提下,让外部资源安心落地?”
99年土地使用权并不是“卖地”,而是一种策略性的“制度配套”:它延长了投资周期,避免了短期套利;
它提升了项目可融资性,为大额项目打开了抵押渠道;
它释放了泰国闲置国有土地资源,为城镇化、科技园区、新移民提供了载体。
这种操作方式,在迪拜、新加坡早已成为成熟模式,而今的泰国,显然正以区域枢纽的姿态,参与到这场竞赛中来。
软实力时代
拼的是“包装力”
过去泰国以温暖气候、低消费与微笑服务吸引世界,但在国际资本的眼中,这些早已不再构成“决定性吸引力”。
未来10年,全球流动的对象不只是游客,而是技术、人才、资本、数字资产、企业总部。
要吸引这些要素,不靠海滩,要靠制度。
一纸10年签证,是为了吸引一个可以带来产业结构变化的人;
一次99年土地释放,是为了吸引一个愿意把人生后半场押在这里的企业或家庭。这不是单纯的“开放”,而是一种“精算后的赋权”。
眼下的泰国,不是在吸引外国人,而是重写未来。
这场创新不是“对外资更友好”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在为“未来的泰国”设定新的基础逻辑。
未来的泰国,或许不会再以游客数量作为成功的衡量指标,而是以:
拥有多少长住人口参与社区建设?
有多少外资企业将这里作为创新落脚点?
有多少跨国人才把这里作为孩子上学与退休安居之地?
泰国正在换轨,从一个“被消费的国度”,试图变成一个“被选择的目的地”。
这不是一场关于土地与签证的改革,而是一场关于主权、资本、文化与未来的深度博弈。
而这个转身,正在为整个东南亚,打开新的对话方式。
文:布周十面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