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过去的“双11”,彻底没了往年的热闹劲儿。曾经几秒破10亿、几分破100亿的实时成交额喜报消失得无影无踪,平台间的口水战、让人头秃的熬夜攻略,还有快递爆仓的新闻,全都“偃旗息鼓”,身边讨论“薅羊毛”的人都寥寥无几。
刚过去的“双11”,彻底没了往年的热闹劲儿。曾经几秒破10亿、几分破100亿的实时成交额喜报消失得无影无踪,平台间的口水战、让人头秃的熬夜攻略,还有快递爆仓的新闻,全都“偃旗息鼓”,身边讨论“薅羊毛”的人都寥寥无几。
网友们的吐槽更是扎心又真实!有人说:“现在双11太折腾,满减、红包、优惠券算半天,不如直接降价实在!”还有人抱怨:“熬夜付款第二天还要上班,花钱比上班还累,今年直接佛系躺平!”更多人怀念当年:“以前双11说半价就半价,99块能买双跑鞋,现在全是套路!”大家早就看透了“巨惠特卖”“全年最低”的噱头,生怕想占便宜反被“割韭菜”。
“双11”降温早有征兆。平台这边,流量见顶后陷入内耗,之前疯狂追捧的“数字崇拜”变成了负担,如今放弃高调晒数据,也是在给自己“解套”。消费者这边想法更清醒了:不再执着囤货,更看重商品品质和购物体验;不少“消费主义逆行者”还开始控制物欲,“低价折扣”再也不是唯一的决策理由。
现在促销活动太多了!618、双12、品牌日、周年庆一波接一波,再加上“双11”战线越拉越长,11月11日的稀缺性彻底没了,大家早就审美疲劳。“短视频+直播”兴起,天天都像过“双11”,传统“双11”的吸引力自然大不如前。
政策规范也在发力,之前“先提价后打折”“刷单炒信”等乱象被严厉打击,倒逼平台和商家放弃套路,转向健康竞争。
“双11”的安静不是消费力下降,而是大家越来越清醒,平台也在被迫成长。未来“双11”想重新吸粉,靠的不是复杂套路和虚假数字,而是真诚优惠、优质商品和省心体验。希望平台早点明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才能走得远。觉得今年双11确实冷清的,赶紧点赞转发,说说你今年都买啥了?关注我,后续更多消费热点持续更新~
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双11理性消费清单”,结合今年市场情况推荐高性价比品类,需要吗?
来源:娟娟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