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以“暖城五心”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强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18:11 1

摘要: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自治区有关部署要求,聚焦“闯新路、进前列”,紧扣“三个四”目标任务,倾力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全市营商环境向上向好,连续5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经营主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自治区有关部署要求,聚焦“闯新路、进前列”,紧扣“三个四”目标任务,倾力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全市营商环境向上向好,连续5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经营主体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突出“三个坚持” 系统构建营商环境“暖城模式”

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持高位统筹、全局谋划,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主体工作职责,筑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根基。

坚持上下联动,全面强化组织保障。在全区率先成立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专职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各旗区、部门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协同工作机制,强力推动任务落实,构建起“市级统筹、旗区主战、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凝聚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强大合力。

坚持对标一流,迭代升级行动方案。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梯次实施营商环境1.0至6.0改革,连续迭代工作方案,累计推出1200余项改革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负面清单》,从18个方面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明确了措施,从企业诉求反映受理、执法检查方式、募捐费用摊派等9个方面规定了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经营,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固本强基,统筹推进全域提质。深入实施基层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组织第三方机构及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深入各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系统开展营商环境及基层站所满意度调查。聚焦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站所)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窗口规范化运行、涉企服务机制和行政效能提升等重点环节,系统梳理并督促整改软硬件设施配备、服务流程优化、审批效率提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整体跃升,实现全市营商环境系统化提升。

深化“四项机制” 积极推出制度创新“暖城方案”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任务推进、政企互动、督导落实、服务保障长效机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以制度性创新成果赋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建立精准化任务调度机制。在自治区率先上线运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将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全部纳入平台数字化、清单式调度。通过建立“任务清单化、进度可视化、问题预警化、整改闭环化”的调度体系,实现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全量归集、动态监测、智能评估、在线督导、闭环整改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有效推动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质效同步提升。

完善全链条督导落实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执行“月调度、季点评、年总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开设“接诉即办+《暖城聚焦》”全媒监督栏目,在蒙速办APP、“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问题举报渠道、基层站所设置二维码即时反馈渠道,实现监督触角全域覆盖。打造12345热线“暖城总客服”,推动形成接诉、转派、处办、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健全常态化助企服务机制。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等制度性文件,构建覆盖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的常态化联系服务体系。市本级统筹选派348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方式定点联系服务348家“四上”企业、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旗区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包联帮扶1090家民营企业,形成分级负责、全域覆盖的帮扶网络。累计组织助企服务专项活动256场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事项354件,办结满意度达99%,切实做到“企有所呼、政必回应”,有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创新闭环式体验评价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指引》《营商环境体验官反馈问题响应规则》等文件,从全市范围公开招募三批次近60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构建了“党政机关+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热心群众”四级结构的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组织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当一天营商环境体验官”等主题场景活动210余场。打造暖城暖企服务平台,对体验官反馈的930个具体问题和满意度测评中20000余份经营主体问卷进行跟踪督办和系统分析,以点扩面、推动解决,形成“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机制,助推营商环境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在改进中优化。

聚焦“五心建设” 倾力打造便民利企“暖城品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标准迭代、措施迭代、服务迭代,持续擦亮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

以法为纲,着力构建“最贴心”政策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在自治区率先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立法,针对性出台《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条例》《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紧盯经营主体需求,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助企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构建“法规+政策”双轮驱动的制度框架,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稳步扩大。

以质为先,着力打造“最省心”办事流程。积极推行“极简”审批、强化“极优”服务,持续提升“蒙速办·鄂能办”政务服务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025年度国家、自治区层面1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已落地实施,累计办理17.5万件,2024年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13个重点事项第一批经验做法汇编。全面推行“综合一窗”受理“1+7”服务模式,全市1.4万项事项纳入“综合一窗”受理,受理率和窗口人员持证上岗率均为100%。创建全区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311项事项384项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全区率先打通税、费缴纳“梗阻”,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税费同缴”。鄂尔多斯市连续上榜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百高市”榜单,2025年位居全国第31位,北方地区第一。

以商为重,着力厚植“最安心”投资沃土。优化司法服务,打造“法优暖城”样板。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广泛运用“无纸化办案”“互联网法庭”。优化涉企案件办理,全面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和“快速”审执工作模式,2025年涉企案件平均审理耗时为32.3天,较去年缩短了5.1天;2025年涉企首执案件平均审理耗时56.8天,较缩短了近10天,“法优暖城”品牌效能持续提升。打造全区首家“公安+法院”执行联动工作室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集约呼叫中心,月平均在线1900小时,热线接通率和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实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行动,近三年全市专利授权量和商标有效注册量均位列全区第二。

以效为要,着力推出“最暖心”服务举措。深化重大项目上门服务、手续集中联审,全区首创“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组建“蓝马甲”专兼职帮代办队伍,2025年以来为全市296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607项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计划投资817.74亿元。深入实施助企纾困“十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累计服务企业3600余户,达成订单企业2355户,达成订单59万余件、金额约280亿元。在全区首创“暖商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政策,以财政出资形式引入市场化商业保险,为全市个体工商户提供“1+N”保险保障定制服务,惠及23万户个体工商户。在全区首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率先实现“不见面”云端开标,为16万多家经营主体节约交易成本6.5亿多元。推行电子保函“多元化”,实现电子担保保函、保险保函、银行保函全覆盖,累计释放企业沉淀资金137亿多元,惠及10.4万余家经营主体。

以人为本,着力营造“最舒心”生活环境。大力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2.0版,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实施与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建成投用西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人才科创中心,在京沪深设立人才飞地,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地级市第34位。城市环境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持续提升,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多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的最高奖项“长安杯”及“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等荣誉。(李扬、孟兆)

来源: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

来源:内蒙古新媒体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