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理科生,卖面狂入11亿元,门店破450家,如今要上市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1 02:39 1

摘要:上个月,该品牌更新了其港股IPO招股书,而且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其提交的境外上市申请已通过备案。

这年头,纯靠卖面把自己即将卖上市是谁?

遇见小面。

上个月,该品牌更新了其港股IPO招股书,而且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其提交的境外上市申请已通过备案。

也就是说,它离上市还只差一步。

而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品牌总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33%,纯利润为4183万元。

同时,它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预计将在今年12月份,在国外开店。

从30平米的小店开始做起,扩展到20多个城市400多家门店,这不菲的成绩,也让品牌即将取得“中国面馆第一股”的称号。

单纯靠卖面就能从品类繁多的面食赛道中杀出重围,遇见小面做对了什么?

遇见小面离不开创始人宋奇对整体大局的战略把控。

宋奇想起自己第一份工作时,他说:“第一份香酥薯角新鲜出炉后后,想创立中式餐饮品牌想法就开始冒头出来了。”

宋奇又在肯德基,必胜客累积选址经验。

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标准化与供应链是连锁餐饮的骨架。

于是,满怀一腔热血的他,与苏旭翔凑齐60万元开了一家餐厅。

然而这家店每月起码亏掉1万元。

这个结果被宋奇的妻子罗燕看到,于是促使她去思考市场上哪个品种好做,最后她选择做东北水饺。

之后这个水饺店日流水最高可达5万元。

当他们开了另一家水饺分店时,发现这个技术依旧过度依赖厨师。

三人针对这个问题,开始寻找可控,标准化的产品。

此时CCTV一部美食节目热播,带火了开遍重庆的重庆小面。三人看其制作简单,以及有独特的风味,二话不说,锁定了这个小面。

2016年,夫妻前往重庆学习,去不同的地方,每天试吃7,8家小面。

之后,他们用5000元,8小时在一家店铺学习到小面的核心技术。

回来之后,他们把其中一家水饺店改名为“遇见小面”。此时的他们,估计也没有想到,其将会上市。

那么它是凭借什么发展起来的呢?

遇见小面最牛的一点是把中餐变成流程化,可复制化。

三位创始人把中餐凭感觉的词语,如“一点”,“少许”变成能用数字测量的标准。

他们一整天呆在高温的厨房里,只做一件事,不停用温度计,电子秤等测数据的工具,反复推敲,复盘,去找到最合适的油温,烫面几秒合适,放多少克调味料。

这个举动,避免了厨师对中餐出品变化的影响,真正的让中餐的品质稳定了下来。

以及在企业刚刚起步时,遇见小面就开始把顾客转为自家的会员。

到如今,会员群体达到惊人的2210万,复购率也是相当的好,在2024年将近44.5%复购,比行业同时期高的不止一点。

这一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品牌精准的布局。

三位创始人敏锐察觉到电子支付将成主流,因此早早推出了微信点单模式。

招股书显示,该品牌在数字化运营上运用得极其熟练。

而这套 “成熟的标准化 + 结构严谨的体系化 + 有着自身优势的数字化” 的组合拳,不仅让传统面馆魅力重新散发出来,也让品牌挖掘出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时间来到2016年,品牌迎来了自己的危险期。

宋奇得到一个内部消息,港股上市餐饮老大九毛九想要进入重庆小面赛道。

而此时遇见小面才刚刚得到资本融资,开了3家店铺。如果它成功进入这条赛道,遇见小面估计会被打压的抬不了头。

他立刻飞奔过去,找到创始人管毅宏,直言:“与其争夺一块蛋糕,不如把蛋糕做大,让整个华南,甚至整个中国都没有我们的对手。”

这一建议直戳九毛九的心窝,它需要以更低成本拿到试错机会,而非亲自下场走一遍未知领域。

董事会经过协议,最终决定投资遇见小面287万元,成为其战略股东。

紧接着遇见小面像是开挂了一样。

它接连拿下聚焦科技与消费领域的碧桂园创投、“全国超 800 家直营门店喜家德的融资,此时的估值已经来到30亿元。门店数量也急剧增加,从一两家到两三百,再到如今四百家。

如今,才有我们看到的风光。

这也验证宋奇在遇见小面成立一周年说的话:“餐饮行业未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做的人变了。”

不过,风光背后也藏着危机。

从招股书能看到,虽然遇见小面的总收入,门店数量都在增长,但明显增长呈疲惫的状态。

2022年至2025年,遇见小面门店增长的数量为170,252,360,451。总体来看,开店的速度逐渐放缓。

2023年至2025年,单店消费额一年比一年低,分别是1.39万元,1.24万元,再到1.18万元。

除此之外,遇见小面不仅前有豺狼挡路,后有饿虎虎视眈眈盯着。

同一时期的对手有大师兄,老碗会,还有新一代网红面馆王繁星们。

和府捞面用独特的书房用餐环境,吸引不少对环境要求极高的顾客们;老碗会是凭借地域特色西北风味面食,牢牢占据喜欢地方风味消费者的心。

王繁星们却是更狠,它们不仅定价高,而且懂得抄袭前辈们的创业经验,也在不断侵蚀中式面馆的市场。

这些不同形式做法的餐饮品牌们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接着侵蚀市场份额。

面对这样的行业内卷,为了不被其它品牌吃掉自己市场份额,遇见小面自然也在不断探索自救之路。

2019年,品牌希望通过加盟方式分摊开店成本,回笼资金,进而冲击1000家门店的目标。

然而现实却给遇见小面一个巴掌。

截至2025年4月,遇见小面的门店只有380家。

这惨淡的数据,不仅体现扩张计划的受阻,更深刻体现了品牌之间的有心无力。

正如创始人侯睿所担忧,“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看似是一步好棋,但如何避免二者不平衡是个问题。

若不加限制开放加盟可能导致品质变差,管理混乱,从而砸掉苦心经营的品牌。可若是一味死守直营店模式又难以开辟新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事实上,遇见小面面对的营收压力,行业内卷,并非个例。

那么其他搞得好的品牌是如何面对这种情况的呢?

不妨看看餐饮界的“蜜雪冰城”萨利亚。

萨莉亚前社长直言:“我们只想把价值做足,赚钱没太多想法。”

它低价且丰富的产品体现了把价值做足这点。

品牌最高定价是控制最低定价的两倍之内,这个做法打消顾客对价格的担忧。菜单的种类多达60多个,大大增加顾客的兴趣度。

8元畅饮的饮料自助服务也是萨莉亚的一个招牌,这也吸引着喜欢经济实惠的消费者。

在用料上,萨莉亚为了让顾客吃得更值,选择用意面比较好的品种——“杜兰小麦”,这个价格比普通小麦贵上两倍。

在选址上,选择地铁口附近或者商场,以及送餐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每个餐饮创始人的经营逻辑各不相同,遇见小面的宋奇对此早有预判。

宋奇在遇见小面成立一周年说的话:“餐饮行业即将引来巨大变革,因为做的人变了。”

那么未来遇见小面将如何走呢?

企业微信行业总监张宏伟提到,遇见小面的内外一体化数字的战略具备可行性。

对内,员工入职时仅需下载企业微信,就能连接公司各类业务系统。对外,消费者通过企业微信福利群,能与品牌建立深度互动。

这种兼顾内外数字化的布局,给品牌发展提供了保障。

而在未来,遇见小面也将持续深化布局,不断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