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造太阳”的生意,已经从实验室烧到了A股——主力正偷偷建仓3家核聚变核心公司:它们一边砸钱回购股票稳股价,一边抢食千亿级装置订单,成了“终极能源赛道”里的实干派。
“人造太阳”的生意,已经从实验室烧到了A股——主力正偷偷建仓3家核聚变核心公司:它们一边砸钱回购股票稳股价,一边抢食千亿级装置订单,成了“终极能源赛道”里的实干派。
核聚变不是“科幻故事”——2025年国内启动46项核心设备招标,单台磁体、偏滤器的订单就达数亿元。主力盯上的这3家,刚好卡在产业链“不可替代”的环节:
1. 中国核建:“人造太阳”的“总包工头”
它是国内核聚变装置的“独家建造商”——从EAST到BEST装置,几乎所有实验堆的土建、安装都由它承包,国际ITER项目也得找它做磁体支撑结构。
关键动作:今年砸了6亿元回购股票(回购价不超12元/股),同时手握35亿元聚变工程订单(同比涨42%)。相当于“一边用真金白银给散户信心,一边把未来5年的活都接了”。
2. 宝钛股份:核聚变的“卡脖子材料商”
钛合金是核聚变真空室的“刚需材料”(扛得住1亿℃高温+辐射),宝钛是国内唯一能给ITER供货的钛材企业,市场份额超40%。
关键动作:拿了4.5亿元回购股票绑定核心员工,同时核聚变钛材订单涨了56%(今年已收8亿元订单)。材料这东西“技术壁垒高、没替代方案”,只要装置要建,它的订单就不会断。
3. 国电南瑞:“人造太阳”的“大脑供应商”
核聚变装置的温度、磁场要精准控制(差1毫秒就炸炉),国电南瑞的控制系统是国内唯一能做到“毫秒级响应”的。
关键动作:砸了10亿元回购股票(力度是3家里最大的),核聚变控制订单涨了68%(今年已收22亿元)。相当于“给每个实验堆装了个‘智能大脑’,赚的是技术垄断的钱”。
散户总觉得核聚变“离商业化还远”,但主力算的是“5年账”:
- 进度明确:国内BEST装置2027年发电,CFETR示范堆2035年商用,现在建实验堆的设备订单,刚好是5年后商用堆的“技术预演”;
- 利润实在:这些公司的聚变业务毛利率都在30%以上(宝钛钛材毛利率68%),比传统业务赚得多;
- 风险对冲:回购股票相当于“给股价装了安全垫”——中国核建回购价不超12元,现在股价10元,跌也跌不到哪去。
要是想布局,别瞎买“沾边概念股”,盯紧这2点:
1. 订单占比:优先选聚变业务占营收超10%的(比如中国核建聚变订单占比15%),别碰“只发公告没订单”的公司;
2. 回购价:中国核建回购价12元、宝钛18元,股价低于回购价时,安全边际更高。
这波主力建仓,本质是“押注能源革命的确定性”——核聚变是唯一能同时解决“碳中和+能源短缺”的方案,而这3家公司,刚好是这场革命里“先拿到船票”的人,
来源:云端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