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A股和医药赛道的朋友,最近肯定感受到了创新药板块的热度——10月31日当天,三生国健、舒泰神等多只个股直接20%涨停,港股创新药指数也跟着同步拉升,不少人都在问:这是真要起风,还是短期炒作的昙花一现?其实在我看来,比起盲目跟风追热门题材,那些在技术研发、国
关注A股和医药赛道的朋友,最近肯定感受到了创新药板块的热度——10月31日当天,三生国健、舒泰神等多只个股直接20%涨停,港股创新药指数也跟着同步拉升,不少人都在问:这是真要起风,还是短期炒作的昙花一现?其实在我看来,比起盲目跟风追热门题材,那些在技术研发、国际化布局和政策适配性上扎扎实实干实事的企业,才藏着真正的长期潜力。今天就用大白话,结合实打实的数据,聊聊6家值得关注的创新药企业,再把背后的行业逻辑说清楚。
先说说为啥创新药现在有了“起风”的迹象,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政策、技术、市场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上,2025年是关键节点,国家首次同步推进医保和商保创新药“双目录”调整,121款高值创新药进入商保初审名单,像CAR-T这种以前“百万级”的天价疗法,终于有望通过商保降低患者负担,也让创新药的市场需求有了实实在在的释放空间。同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持续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获批创新药37款,同比增长23%,审批效率的提升让创新药能更快落地上市,惠及患者的同时也让企业加速兑现价值。
技术端,国产创新药已经从“模仿创新”走向“源头创新”,靶点布局越来越前沿。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创新药企业在PD-(L)1、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热门领域的研发进度持续提速,同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罕见病等领域的靶点创新不断突破,累计新增临床试验申请(IND)达426项,同比增长31%,技术实力的提升为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场端,需求持续爆发的同时,国际化也迎来突破。2025年10月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合作不断落地,信达生物、普瑞金等企业的海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金额屡创新高,最高单笔合作金额达13亿美元,这意味着国产创新药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也打开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产创新药海外销售收入合计达89亿元,同比增长57%,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接下来聊聊6家藏着真潜力的企业,不是靠题材炒作,而是靠硬实力说话:
第一家是信达生物。作为国产PD-1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它的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已经纳入医保,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18%。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研发管线和国际化布局,目前拥有在研药物超过60款,其中15款进入临床III期及以上阶段;2025年10月,其自主研发的ADC药物海外授权交易落地,合作金额达11亿美元,同时在欧美市场的临床试验持续推进,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28亿元,占营收比重35%,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后续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
第二家是君实生物。它的特瑞普利单抗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22%。在研发方面,君实生物聚焦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目前有50余款在研药物,其中双抗、ADC等前沿领域的布局进展顺利,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3项III期临床试验。国际化方面,特瑞普利单抗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申请正在推进,同时与海外药企的合作不断深化,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第三家是恒瑞医药。作为传统医药企业转型创新药的代表,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布局全面且扎实。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业务营收达118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提升至42%,同比增长27%。目前拥有在研药物超过100款,其中40余款进入临床阶段,在肿瘤、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45亿元,占营收比重18%,累计拥有创新药相关专利超过1200项,技术壁垒不断加固。同时,其ADC药物、PD-L1抑制剂等产品的海外临床试验正在加速推进,国际化布局逐步展开。
第四家是百济神州。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是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国产BTK抑制剂,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海外销售额占比达58%,国际化程度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研发方面,百济神州的管线覆盖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领域,目前有60余款在研药物,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2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同时与全球知名药企的合作持续深化,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52亿元,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保障了管线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第五家是康希诺生物。聚焦疫苗和生物药领域,康希诺生物在创新疫苗研发方面实力突出。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6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产品销量表现亮眼。在研发方面,康希诺生物布局了呼吸道病毒、带状疱疹、HPV等多个领域的疫苗,2025年前三季度有2款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在腺病毒载体技术、mRNA技术等平台的研发持续推进。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2亿元,占营收比重33%,技术平台的搭建为后续产品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六家是荣昌生物。作为ADC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ADC药物,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53%。目前拥有在研ADC药物超过10款,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其中多款进入临床II期及以上阶段。国际化方面,维迪西妥单抗的海外授权交易金额达11亿美元,同时在海外的临床试验正在加速推进,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增长势头迅猛。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9亿元,占营收比重50%,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助力其在ADC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当然,创新药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比如研发失败的风险——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从临床前到上市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成功率不足10%;还有政策风险,医保谈判、集采等政策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定价和利润空间;另外,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热门靶点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但从长远来看,创新药行业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的关键。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需求的释放,国产创新药行业必将迎来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那些具备扎实研发实力、合理管线布局、稳步推进国际化的企业,大概率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能有人会问,这跟咱们普通投资者、消费者有啥关系?对消费者来说,创新药企业的持续发力,会带来更多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新药,尤其是在肿瘤、罕见病等领域,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投资者来说,创新药板块的崛起提供了长期投资的机会,但比起追短期热门题材,更应该关注企业的研发实力、管线进展、商业化能力等核心指标,选择真正有硬实力的企业进行长期布局。
总结一下,创新药板块的“起风”不是偶然,而是政策、技术、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上面提到的6家企业,凭借扎实的研发投入、丰富的管线布局和稳步推进的国际化,藏着真正的长期潜力。当然,行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随着国产创新药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全球舞台,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争光添彩。
来源:张张老师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