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吸引“原生创业者”扎根?从长寿路的一个包子说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22:56 1

摘要:百年长寿路,流淌着沪西工业悠久的历史,也存着老一辈上海人的商业记忆。伴随一大批商业体更新迭代,越来越多“原生创业者”在这里扎根,吸引力来自哪里?“营商环境”是最柔软、也最硬核的注脚。

百年长寿路,流淌着沪西工业悠久的历史,也存着老一辈上海人的商业记忆。伴随一大批商业体更新迭代,越来越多“原生创业者”在这里扎根,吸引力来自哪里?“营商环境”是最柔软、也最硬核的注脚。

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街镇营商漫步”特别节目来到了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一起来看→

1

一个包子能有多好吃?

长寿路上的这家包子店,几乎从早到晚都排着队。

“一周要来好几次,我们家基本上早饭都吃这个的”“最长一次排了40分钟,就喜欢吃呀”“特别符合老上海人的口味,里面有豆腐干,有点甜的”......顾客们七嘴八舌说着对包子口感的偏爱。

升腾的热气里,店主卢阳忙前忙后,下个月,他的第三家分店就要开张了。

2017年,卢阳在长寿里开出这家小店,包子现做现蒸,本地口味,生意不错。三年前,街区商业规划调整,长寿里整体翻新装修;他一度担心,改造后的新商场,还需要像他这样的社区小店吗?

当时,卢阳说自己不熟悉街道办事处,但是和居委会比较熟,他抱着问问看的想法找了居委会;没想到的是,居委会很快把需求带给了街道,街道又为他联系了商场业主方,最终各方联手为他开了四次协调会。

过程有些周折,但结果出乎意料地“美好”。卢阳的包子店不仅留了下来,甚至还收获了比老店市口更好、面积更大,但租金相当的门面,“最让我们惊喜的是,街道还帮我和业主方协商了几个月的免租期。因为当时商场里面在装修、外面也在装修,对我们营业是有些影响的。”

同行中,卢阳听过不少因商场装修、道路施工而经营受影响的案例,愿意“困难时期帮一把”,就显得尤为珍贵。

熬过了阵痛期,2023年,小店迎来了柳暗花明。还是在长寿里,相隔不过十几米的新店、老店,成为了长寿路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面貌可以焕新,但人们记忆中的味道,不会丢;烟火气里的人情味,不能丢。

在上海,无论企业大小,都是城市经济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这些小店而言,持续优化的基层营商环境,从来不是高大上的政策体系,而是愿意俯下身来,为一家小店跑一趟、改一次、帮一把的实际行动。

这个小小的包子,承载着卢阳的创业梦想,即便再微小,也要在这座城市扎根,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让任何一个小微个体的需求都能被看到,这是上海营商环境柔软而真实的一面,以最大的诚意,为他们解燃眉之急,谋长远发展。

2

当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能实实在在落到“人的感受度”,许多诞生于此、成长于此的“原生创业者”们,由此与街区有了更大的黏合度。

“这里是我出生、长大又回来创业的坐标”——上海道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华敏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上海国际广告节的承办方,公司连续三年将广告节举办地落在普陀。

他的公司,就在长寿里隔壁的鸿寿坊,这是长寿路城市更新中,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不同于传统商业体往往以“封闭式盒子”的形态存在,包括鸿寿坊,长寿街区的更新项目多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形成“商业+社区+公共空间”的融合格局。

季华敏从小就生活在长寿路上,对这块区域很有感情。大自鸣钟一带,曾经商肆繁荣、人声鼎沸,是沪西重要商业中心;亚新生活广场曾领风气之先,举办张信哲演唱会万人空巷……这份曾经的繁华与怀旧,深深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但光有情怀远远不够,“我在这里土生土长,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从一个孩子到现在拥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样的烟火气,这里有非常多的餐饮,包括外摆位、宠物友好,很适合我们团队。”

在这些创业者眼中,这里既有兜底守护的温度,更有不破不立的气魄。鸿寿坊和长寿里,两个紧邻的社区商业体,曾经被围墙隔开,这一轮城市更新中,街道大胆把物理阻隔打通,让两者间从竞争转为合作,商圈活力也从“一个”扩散到“一片”,形成了街区与社区共生的形态。

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夏阳说,这种公共空间的贯通,形成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既要有浓浓的烟火气,更要有浓浓的人情味,让社区、让企业、让商户、让消费者能够形成更多的场景,互通互联,形成资源优势的互补。”

潜在的合作和创意在这样自由而热烈的氛围中,被充分激发。李夏阳说,他们走访还发现,创业者之间最需要的是各类要素对接的平台,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街道今年推出了一项叫“混熟星期四”的活动,每周四下午在谈家28园区举行,任何一家企业都可预约参与。

“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互通有无,交流感情,传授经验或者提出相应的诉求。比如有一家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会用到银联的平台。通过参加我们‘混熟星期四’活动,银行为他们对接了最新服务、单独开了一条支付通道,成本降低30%。”

在“小而美”的长寿路上,这样的故事不是偶然,企业“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每一步靠谱的营商环境打造。当烟火气被雕刻出细节,自然会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气”,形成新腔调,变为新主场。

保存一条马路的前世今生。

保护每一位创业者的梦想与出发。

这是“营商环境”最柔软、也最硬核的注脚——让人与街区,在共同成长里,相互成就。

来源:方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