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桩婚事,刘薇的父母起初百般不同意,因为当时马达的年纪比未来岳父还要大,实在有悖世俗。
1961年,天津艺术界爆出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业内不少议论。
一个57岁的画家,即将迎娶24岁的姑娘为妻。
新郎是著名版画家马达,而他的妻子刘薇,还有另一重身份,曾是马达的学生。
这桩婚事,刘薇的父母起初百般不同意,因为当时马达的年纪比未来岳父还要大,实在有悖世俗。
但刘薇执意非马达不嫁,她说决定嫁给马老师,只因为欣赏他、崇拜他,想要成为像他一样完美的人。
最后,经过两人的努力,刘薇父母终于同意了,刘薇的母亲去马达家里,看见马达盖的被褥还是20年前的,更是心疼哭了。
得知两人结婚,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力群松了口气,终于了了他一桩心事,他对刘薇说,马达是个好男人,他一定会给你幸福的。
可事情的发展,总不如人愿,他们的爱情开始很美好,谁知结局那么猝不及防……
马达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直到20岁才上中学。
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他倍感珍惜,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少年,骨子里总有一股天然的正义感,见不惯世道不公,马达也不例外。
有什么学生运动,他都是不请自来,冲在前面,在一次起义活动中,马达不慎腹部中弹,紧急送往上海治疗。
幸亏及时,子弹没有伤及致命部位,且及时取出来了,他才保住一条命。
运动暂时平息了,马达继续自己的学业,并顺利考上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
当时的上海新华艺专,神仙云集,国画系主任是褚闻韵(此人名气不大,个人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英年早逝,44岁就去世了);
国画大家潘天寿更是一人挑三个担,担任艺术教育主任,同时兼任花鸟、山水及绘画史三科。
校董会有于右任、徐悲鸿、郑午昌等大咖坐镇。
师资力量惊人之处,上海新华艺专还批量生产天才,除了马达,上海新华艺专还走出了原驻美国大使黄镇,版画家陈烟桥、漫画家沈同衡、音乐家聂耳、王云阶、雕塑家张充仁等等。
1931年,革命浪潮席卷神州,鲁迅深知进步艺术必然要为时代发声。
而这个紧急关口,相比其他艺术版块,版画木刻的传播力度更大,于是鲁迅倡导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马达毕业后,也迅速响应鲁迅号召,选择版画这条路。
马达人如其名,1933年他联合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校的学生一同举行“为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画展”,展会上所得款项,全部捐掉。
可这份革命热忱,终究让马达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一次集会现场,他们逮捕了马达,想借此杀鸡儆猴,震慑进步分子。
可惜没起丝毫作用,在耗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无奈只能把他放了。
出狱后的马达,没有工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经常吃了上顿,忧愁下顿。
古人总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能马达的“达”,是兼济天下的“达”。
饿肚子归饿肚子,爱国救亡的事还是要做,马达继续无所畏惧,与进步美术团体联合筹备宣传抗日的“国难画展”。
1935年,他还主动找到了鲁迅,在内山书店里,马达向鲁迅呈上了自己的作品集,鲁迅认真看了许久,又把作品集还给了他,只说了一句话:“慢慢刻,不要忙”。
没有得到认可,马达并没有气馁,马达的字典里只有前进、前进、加大马力持续前进,从没有退缩二字。
此后的日子里,马达埋头钻研,想做出让鲁迅满意的作品,得到他的夸奖。
可惜,他“失败”了。
1936年10月19日,马达已有足够的底气,拿着新作品准备去见鲁迅。
在去的路上,他却先迎面撞上了鲁迅的死讯,偶遇朋友力群,力群告诉他,鲁迅刚过世了。
马达急忙赶去鲁迅家里,见鲁迅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像睡着了一样。
马达不忍打扰他,甚至一点抽泣声都不敢发出,只是站在一旁无声掉眼泪,默默在心里向鲁迅承诺:
“你的学徒们决不辜负你的辛勤的培植!安息吧,鲁迅先生,千千万万美丽的花朵明天就要在你的墓前开放。”
在鲁迅逝世一周后,杂志《读书生活》刊登了一幅鲁迅去世时的画像。
画中的鲁迅,双眼紧闭、嘴唇微抿,明明是他逝世时的画像,但发丝刀刻线条的粗粝,反倒消解了死亡的沉重与阴翳,那些锋利的刀痕,如他的筋骨般挺立。
黑白木刻,本没有色彩,但透过这些刀痕,我们仿佛还能看见鲁迅鲜红的灵魂,还在持续膨胀,即将要胀开,他的灵魂即将要化为滚烫的岩浆,顺着那一道道刀痕汩汩流出,在场所有人都无可躲避,要被这股岩浆烫伤。
如此有生命力的画像,正是出自于马达之手。
1938年,马达去了延安,到鲁迅艺术文学院教书。
在教学行业,马达独具慧眼,很会识别人才,被徐悲鸿怒夸“中国版画界新巨星”的古元,就是马达的学生。
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15岁因一幅小孩逗小猪的画,被马达一眼相中,马达不仅亲自指导他,还经常带他去工厂、社队写生,使得杜滋龄小小年纪,画技便突飞猛进。
也许是画版画的缘故,马达动手能力极强,经常是别人还没起床,他已经捣鼓出了新玩意。
延安东山教师住处后面,有块区域被命名为“马达公园”,那里就是马达的创意天堂。
他曾经在那里diy了一个土沙发,黄土层削成平整的台阶,铺上羊皮大衣,土沙发就做好了。
他还在马达公园的门口,挖了个圆坑,种了洋瑰,两米高,后来洋瑰开了白花,花香四溢,教师区的老师每天闻着花香,心情愉悦不少。
50年代,进入新阶段,可能是社会相对太平了,马达也有时间搞点自己的小爱好,他迷上了收藏。
朋友孙犁就曾说过,马达的家堆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是他从古董店淘来的,那些东西白送别人,别人兴许还不要,但马达宝贝得不得了。
恐怕只有他的爱人刘薇能懂。
作为他的学生,而后成为他的妻子,刘薇多次说过,马达是他人生的指引者,马达的出现,使她的人格更加完整。
然而,他们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5年,1966年大雨滂沱,他们的家被砸,值钱的东西被搬走。
马达将孩子护在自己怀里,心死地对不速之客说:“你们,什么东西也可以拿去,不要吓着我的小孩!”
这是他60多岁才有的孩子,这个家他才拥有了几年呐,转眼间就变成一片狼籍了。
岳父轻生,刘薇也撑不住了,想随父亲而去,但被救了回来。
命回来了,原来的刘薇已经回不来了。
刘薇生了场大病,或许是肉体无法脱离苦海,唯有精神自我解脱,刘薇突然失忆了。
1978年,马达写下绝笔“鞭痕刀伤不邀功,黑白颠倒却难容。风雨折磨无所惧,定为真理煞妖风”,4月18日撒手人寰。
上天对刘薇还存有悲悯之心,刘薇失忆前的记忆,父亲走了,但幸好孩子和爱人还在,她的精神支柱还在,那她就不会倒下。
等她20多年后恢复记忆,惊觉一切都物非人更非。
天晴了,大家都在往前走了,那场风雨久远得像是她凭空捏造的一场梦,现在她梦醒了,发现自己老了,爱人没了。
她不再崇拜马达,她嫉妒他,嫉妒他比她大,可以那么早与她的爸爸会合。
她嫉妒他坟旁的杂草,可以与他挨得那么近,可以一直仰望着他。
她嫉妒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她的爸爸,这么多人陪着他,他根本不孤单,不然他怎么舍得离开她?
说到最后,她不知道该嫉妒谁了,不是天晴了吗,怎么唯独她一身湿漉?
刘薇的晚年,就守着马达留下的400多幅遗作过,她用余生的时间,将它们整理成册,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达画集》。
这本画集不仅是马达生命的延续,更是一位妻子跨越时光,为爱人写下的最深情的注脚。
参考资料:
来源:朱小畅说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