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交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交流会期间,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研讨会于10月29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共同承办。
2025年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交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交流会期间,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研讨会于10月29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共同承办。
教育部有关领导莅临指导,全国医学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段丽萍,全国教育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分享专博培养经验。此外,全国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出版博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部分出版硕士授权点的负责人,以及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专家组、出版业界专家参会,共同为出版博士培养建言献策。出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主持会议。
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研讨会现场
教育部有关领导强调出版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出版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出版博士培养:一是锚定“为谁培养人”,紧扣国家文化繁荣、媒体融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需求,将培养流程与行业需求深度绑定,建立常态化需求对接机制;二是聚焦“培养什么人”,明确出版博士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建设一支既精通学术研究,又熟悉行业实践的高水平导师队伍;三是破解“怎样培养人”,打破高校与出版单位壁垒,推进校社深度合作,通过双导师制、联合研究项目、真实实践场景,构建学术与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他特别强调,生成式AI的发展要求出版博士从“与AI竞赛的体力型学者”升级为“驾驭AI的战略家”,主动适应行业变革。
段丽萍分享了医学专业学位“医教协同”的培养模式。她介绍,医学人才培养构建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终身学习”三段式体系,临床医学专硕实现“四证合一”(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临床医学专博则与专科医师培训衔接,北大医学系统通过“四考合一”(专科医师培训中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核、专博临床能力测试、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和“三位一体”(培养与培训协同、考核与人事制度协同)模式,保障培养质量。她强调,医学专博选题均源于临床实际问题,实践成果(如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可作为学位申请依据,这一“实践导向”理念对出版博士培养方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孙杰远则聚焦教育专博培养,从培养标准、过程、评价三方面展开分享。他介绍,教育专博以政治素养、道德人格、知识技能、能力结构为四大培养标准,实行“4~7年弹性学制”,需修够规定学分,通过“三习制”(实习、研习、见习)强化实践;课程设置采用差异化模块设计,针对教育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等方向定制课程;评价体系涵盖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学分、实践考察等)、导师(科研项目、授课评价、指导水平等)、单位(合格评估、周期性评估)三类评价。孙杰远结合广西师范大学实践经验提到,学校通过增设国情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课程矩阵、推动实践驱动等特色做法,提升教育专博培养质量,同时依托本校出版社资源,为出版专博培养提供了“校社融合”的思路。
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各出版博士及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负责人,围绕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导师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机制等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他们认为,出版专硕侧重出版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博则更侧重系统性、复合型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考核方面,建议参考医学职业资格衔接经验,推动出版专博毕业与出版资格证书挂钩,通过真实出版项目署名、基金项目参与等方式强化实践成果认定。
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组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万安伦等专家认为,需严格遴选兼具学术功底与业界经验的导师,鼓励高校与出版社共建双导师团队,同时建议教育部协调相关政策,吸纳出版行业资深管理者参与指导。此外,学费设置、西部生源拓展、国际实践基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融入等议题也成为研讨热点,部分高校分享了课程矩阵构建、出版经典著作研读等特色教学尝试。
最后,张志强强调出版博士培养需明确三大关键命题:一是区分学术与专业,强化实践导向,聚焦出版职业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等实际问题;二是统一质量标准,无论高校层次,均需以“创新性成果”为核心要求,避免“水博士”,确保学位含金量;三是打造各校特色,依托高校自身资源,形成差异化培养优势。他强调,出版专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出版业领军人才。唯有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导师责任,突出实践创新,才能培养出兼具学术情怀与行业情怀的优秀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全国出版博士培养单位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各培养单位将结合此次会议成果,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持续推进出版博士培养质量提升,为建设文化强国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出版人才。
本文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