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揭秘金正男最后岁月:自称没有统治国家的野心,不花朝鲜的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0:53 1

摘要:2017年2月13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人来人往,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他这辈子最想甩掉的,就是自己的姓。

结果,正是这个姓,要了他的命。

2017年2月13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人来人往,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谁都赶着自己的路,想着自己的事。

突然,这份寻常,被一声惨叫给划破了。

一个看着有点胖的中年男人,跌跌撞撞地扑向机场保安,整张脸都痛苦地拧在了一起,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救命。

那时候,没人能想到,一个牵动着世界神经的故事,会以这样一种极其狼狈的方式,在这里画上句号。

等救护车呼啸着开远,消息再传出来,全世界都炸了锅。

那个男人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断了气,要他命的,是VX神经毒剂。

这玩意儿平时只在化学武器公约的文件里才能看到,是一种沾上就完蛋的剧毒。

死的人,也不是什么普通商人,他是金正男,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长兄。

这事一出,就像往一口深不见底的井里扔了块大石头。

大家都在琢磨,这位早就被踢出权力中心,在全世界到处晃悠的“前太子”,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他这辈子的故事,要说清楚,光讲权力斗争那点事儿是不够的。

这其实是一个生在金字塔尖上,却一辈子都想往下跑的人的悲剧。

他这一生,是从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开始的。

1971年,金正男出生,他是金正日的第一个儿子。

他母亲成蕙琳,是当时朝鲜顶红的女演员,但这段关系并没有得到他爷爷金日成的点头。

这就注定了金正男的童年,不可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活在阳光底下。

他名义上是储君,实际上却是个必须藏起来的存在。

他的童年,说好听点是锦衣玉食,说难听点就是个华丽的笼子。

他爹金正日,可能是出于愧疚,把所有的爱都砸在了他身上。

为了哄他去看个牙,能直接批条子买一辆进口豪车;有时候兴致来了,会把他抱到自己办公室那张最高权力的椅子上,指着窗外跟他说:“看,那就是你将来的位子。”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小子,这江山以后是你的。

可另一头,这份独一无二的宠爱,是拿极度的孤独换来的。

他不能去学校,身边连个同龄的玩伴都没有,整天就跟姨妈家的几个表兄妹混在一起。

生了病都不能正大光明地去医院,得偷偷摸摸地治,生怕被爷爷的眼线发现。

他什么都有,豪车、玩具、最好的吃的穿的,但唯独没有一个普通孩子最基本的东西——身份,和一个能满地乱跑的童年。

这种拧巴的环境,让“自由”这两个字,在他心里扎下了比“权力”更深的根。

后来,为了让他接受教育,也可能是为了让他暂时躲开平壤的是非,金正日把他送去了瑞士。

在日内瓦的国际学校,金正男用一个“朝鲜外交官儿子”的假身份,头一次尝到了什么叫自由。

在瑞士那几年,算是金正男这辈子最舒坦的日子。

他交了个一辈子的好朋友,叫安东尼·萨哈基安。

在萨哈基安的记忆里,那时候的金正男,开朗、大方,对谁都笑呵呵的,根本不像个背着那么大身世的人。

他开着一辆十五六岁孩子根本不可能拥有的奔驰豪车,跟朋友们到处玩,听西方的摇滚乐,看好莱坞的电影。

欧洲那种开放、自由的空气,一下子把他那颗被憋了十几年的心给吹活了。

在国外待久了,他脑子里装的,已经是另一套东西了。

他看到了一个跟朝鲜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可以大声说话、可以自己做主、不用藏着掖着的世界。

这让他心里那颗“叛逆”的种子,开始疯长。

等他再回到朝鲜,一切都变了。

他爹身边多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爱被分走了不说,他身上那股子“洋味儿”,在平壤那个环境里就显得特别扎眼,跟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他离那个权力的核心,也就越来越远了。

即便这样,金正日一开始也没彻底放弃他。

他爷爷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一度还想把他拉回正轨,让他回国,给了他一个“人民军大将军”的头衔,让他接触核心业务。

可对金正男来说,这些象征权力的东西,不是荣耀,是镣铐。

真正把他人生彻底拐了个大弯的,是2001年那趟日本之行。

那年,金正男拿着一本假的多米尼加护照,带着老婆孩子想去日本,结果在东京成田机场被海关当场摁住了。

这事马上就成了国际大新闻。

日本官员问他来干嘛,他给出的那个理由,让所有人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他说:“我就是想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玩玩。”

这句听起来很扯淡的话,却恰恰是他一生矛盾的缩影。

他骨子里追求的,根本不是什么江山社稷,而是一个普通父亲能给家人带来的简单快乐。

但在“金氏长子”这个身份的压力下,任何普通人的想法,都会被放大成政治上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

这趟“迪士尼之旅”,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事不仅让他爹在国际上丢尽了脸,也给朝鲜高层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个大儿子,对继承家业这事儿,压根没兴趣。

他的心,早就不在平壤了。

后来日本媒体又挖出来他生活奢靡、不止一次用假护照进出日本的消息,更是让他名声扫地。

一顿严厉的训斥之后,他被“请”出了朝鲜。

这一走,就再也没能正式回去。

从他个人角度看,这算是一种解脱;但从政治角度看,他的继承人生涯,到此为止了。

离开朝鲜的日子,金正男就成了一个到处晃荡的“局外人”。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澳门、北京还有东南亚一些地方,过着一种半公开的生活。

有时候,记者会在机场的咖啡馆或者高档餐厅碰到他,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胖乎乎的,跟普通中年人没啥两样。

他看到镜头也不躲,总是笑眯眯的,偶尔还会回答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

他父亲去世后,金正恩上台,金正男最后的那点安全感也彻底没了。

尤其是他的姑父,一度被看作是朝鲜二号人物的张成泽被处决后,金正男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

他和张成泽关系很近,姑父一倒,他心里那根弦就彻底绷紧了。

他变得非常低调,拼命藏起自己的行踪。

他跟朋友萨哈基安最后几次见面,话里话外都是对自己处境的担忧,也为自己国家的未来发愁,但他很清楚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

他怕,怕得要死。

他跟朋友说,自己没做好“流血”的准备。

他想离那场游戏远远的,可只要他还姓金,他就永远是棋盘上的一颗子,身不由己。

吉隆坡机场的那抹毒剂,结束了他长达四十六年对“正常生活”的追寻。

他一辈子都在躲避那个姓氏带来的宿命,可到头来,还是死在了这个姓氏之下。

他死后,尸体在异国停放了一个多月,才被悄然运走。

参考资料:

Fifield, Anna. The Great Successor: The Divinely Perfect Destiny of Brilliant Comrade Kim Jong Un. PublicAffairs, 2019.

Martin, Bradley K.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North Korea and the Kim Dynasty. Thomas Dunne Books, 2004.

“Kim Jong-nam killing: The story of a prince who lived and died in the shadows.” The Guardian, 21 Feb 2017.

本文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不包含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招财史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