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去深圳华强北的人都在说,存储柜台的老板比过年还忙。1TB的固态硬盘,9月初拿货价还是300出头,现在直接飙到380,单周涨了快27%;更夸张的是AI服务器用的高端内存,经销商说“给钱都拿不到现货,得排到明年1月”。
前言:华强北涨价潮刚起,两大国产龙头已提前“爆单”
最近去深圳华强北的人都在说,存储柜台的老板比过年还忙。1TB的固态硬盘,9月初拿货价还是300出头,现在直接飙到380,单周涨了快27%;更夸张的是AI服务器用的高端内存,经销商说“给钱都拿不到现货,得排到明年1月”。
这波“火势”不是短期炒作,而是行业真的热起来了。刚出的三季报里,佰维存储单季度净赚2.56亿,直接创了历史新高;兆易创新的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就砸了4个多亿,明显在憋大招。从行业数据看,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今年已经冲到1650亿美元,而国产替代的缺口还有10个百分点,这波爆发期,兆易创新和佰维存储显然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一、火到缺货!存储芯片为啥突然“一芯难求”?
要说清楚这波行情,得先搞懂“供需”这盘大棋。现在的情况是,需求端像开了闸的洪水,供给端却在故意“限流”,不涨价、不缺货才怪。
先看需求端的“三重拉力”有多猛。最核心的就是AI,现在训练一个大模型得用PB级的存储,单台AI服务器的内存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到10倍。尤其是高端的HBM(高带宽内存),2025年全球需求直接从去年的30万颗飙到500万颗,但供给只有350万颗,缺口整整30%,美光的产能早就被订光了。
消费电子也在跟着添火。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回升到13亿部,现在新手机没个1TB存储都不好意思叫高端机,某国产手机厂商三季度的存储采购量比二季度涨了25%。更别说智能汽车了,现在一辆新能源车的存储容量得有100GB以上,明年2TB的大容量模组就要成为主流,需求增速每年能有40%。
再看供给端的“人为收紧”。三星、SK海力士这些海外巨头精得很,他们正把产能往利润高的HBM、DDR5上转,主动砍了20%的成熟制程产能。这就导致普通的DDR4、NAND闪存供应紧张,512Gb的闪存晶圆单周就涨了10.53%,三星更是直接通知客户,四季度合同价要涨20%到30%,这可是2017年以来最大的涨幅。
库存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全球存储芯片的库存周转天数从65天降到了50天,离45天的正常水平就差一步,厂商早就不用“降价去库存”了,现在是“捂着货等涨价”。
二、直接受益!兆易创新、佰维存储靠啥接住红利?
行业火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分到蛋糕。兆易创新和佰维存储能脱颖而出,靠的是各自的“独门绝技”,一个抓技术,一个抓产能,刚好踩中了市场的痛点。
先看佰维存储的“产能+客户”双杀。这公司最聪明的地方是提前备货,三季度末存货直接涨到56.95亿元,比二季度多了13亿,刚好赶上四季度的涨价潮和旺季订单 。而且它的产能布局很关键,东莞的晶圆级封测项目已经在调试设备,马上就能投产,加上惠州的基地,形成了“双引擎”,能给客户提供“存储+封测”的一站式服务,这在缺货的时候特别吃香。
更厉害的是它的客户突破,不仅打入了头部智能穿戴厂商的供应链,自研的eMMC芯片还进了特斯拉的供货名单,车规这个高端市场算是站稳了脚跟 。反映在业绩上就是实打实的增长:三季度营收26.63亿,同比涨了68.06%,毛利率从二季度的13.68%直接冲到21.02%,净利率更是创下9.12%的历史新高 。现在它还在筹划H股上市,打算募资继续加码研发,明显是想趁势扩大版图。
再看兆易创新的“技术卡位”。作为国内NOR Flash的龙头,它没有满足于现状,早早盯上了下一代的阻变存储器(ReRAM),这种技术比传统存储功耗低80%,容量还能做到1TB,特别适合AI设备和物联网场景。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就花了4.10亿,快赶上去年全年的数了,重点砸在芯片设计和先进封测上 。
在国产替代上,兆易创新也找对了搭档,通过增资和长鑫科技合作开发3D DRAM,长鑫合肥二期工厂30%的产能会优先供应它。现在它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市占率持续提升,三季度营收同比涨了40%,明显是靠技术换来了市场份额。
三、双重buff加持!国产龙头的“时代红利”有多厚?
这波爆发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兆易创新、佰维存储不仅踩中了行业周期,还拿到了“政策+替代”的双重buff,这可是海外厂商没有的优势。
政策上的支持直接又给力。工信部的《存储芯片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把新型存储列入“卡脖子”攻关清单,国家大基金三期直接砸了500多亿,深圳还专门设了50亿的半导体专项基金,重点扶先进封测这些领域。更明确的是替代目标:2025年关键存储芯片自主供应占比要到40%,但现在才30%,这10个百分点的缺口就是千亿级的市场空间,刚好给兆易创新、佰维存储留足了机会。
海外巨头的“退让”更是送来了窗口期。美光最近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直接加大了国内的供给缺口,而三星、SK海力士收缩成熟制程产能后,国内企业刚好能补位。长江存储的3D NAND在国内手机厂商的采购占比从18%涨到25%,长鑫存储的DDR5占国内服务器采购量的20%,这些都说明国产替代正在加速,而兆易创新和佰维存储作为产业链核心玩家,自然能优先吃到红利。
现在国产企业的技术差距也在缩小。佰维存储的第一款自研主控芯片已经量产,支持手机的版本明年就能出来,还在开发更高端的UFS主控,专门适配AI手机和智驾场景 ;兆易创新的ReRAM技术已经和国际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等量产了就能抢占高端市场。
四、爆发期能持续多久?未来3年这些机会最确定
很多人关心,这波行情能火多久?从行业周期和需求趋势看,至少未来3年都是上升期,而兆易创新、佰维存储的增长逻辑只会越来越硬。
先看行业大趋势,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能突破3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到15%。细分赛道里,HBM的增长最疯狂,到2030年在AI服务器的渗透率会从15%冲到65%,而且HBM4标准已经落地,2026年就能量产,带宽直接翻倍到2TB/s,技术迭代只会让需求更旺。
国产替代的节奏更明确。国内12英寸晶圆的月产能会从现在的220万片涨到2030年的400万片,占全球的比重从18%提升到30%。政策目标是2025年自主供应占比达40%,现在还差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兆易创新、佰维存储这些企业的营收有望在3年内翻2到3倍。
具体到两家企业,佰维存储的增长点很清晰:东莞基地投产后,封测产能会再上一个台阶,加上H股上市募资,能更快切入高端市场;自研的UFS主控芯片年底投片后,明年就能在AI手机、智驾领域放量。兆易创新则押注新型存储,ReRAM技术一旦量产,就能在物联网、AI终端抢份额,加上和长鑫的合作,DRAM业务能持续放量。
不过也要提醒一句,风险不是没有。短期看,要是三星突然扩产,价格可能会波动;长期看,HBM4量产会带来产品迭代压力,而且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还达58%,供应链可能受影响。但这些都是行业共性问题,反而会倒逼国产企业加速技术攻关。
五、和普通人有啥关系?这些信号值得盯紧
可能有人觉得,芯片涨价、企业赚钱,跟自己没关系?其实还真不是,不管是投资还是就业,这波爆发期都藏着机会。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别光看股价涨跌,得盯三个核心指标:一是原厂价格,三星、美光的季度报价直接决定行业景气度;二是库存数据,要是库存降到45天以下,涨价还得持续;三是技术进展,兆易创新的ReRAM量产、佰维存储的封测产能释放,都是实打实的利好信号。
对找工作、换赛道的人来说,现在是切入存储行业的好时机。国家缺存储人才,尤其是芯片设计、先进封测领域,薪资比其他行业高20%以上。而且国内在建的封测基地、晶圆厂特别多,东莞、惠州这些地方的岗位需求同比涨了35%,有技术的工程师根本不愁找工作。
就算是普通消费者,也得明白这波涨价的逻辑。年底换手机、买电脑,要是不急可以等等,明年一季度存储价格可能会稳一点;但要是刚需,早买早用,毕竟AI和新能源车的需求摆在那,长期来看存储只会越来越重要。
结语:不是短期热点,是国产存储的“黄金十年”起点
存储芯片的这波“火势”,本质上是AI时代的必然结果,也是国产企业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佰维存储的业绩爆发,靠的是精准的产能布局;兆易创新的技术卡位,赌的是下一代存储的未来。
未来3到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国产存储在HBM领域打破海外垄断,看到兆易创新的新型存储装在每台AI设备上,看到佰维存储的芯片走进更多新能源汽车里。这波火势,烧的不仅是短期行情,更是中国存储产业真正崛起的“第一把火”。
来源:云端驾清风的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