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高铁时是上午十点,打车去古子城,司机师傅操着软乎乎的口音说:“您别急着奔景点,先拐去巷子里吃个酥饼,刚出炉的,热乎劲儿能窜到心里头。”我本想先去八咏楼,架不住师傅实在,真把车停在巷口一棵老樟树下,指了指“老金华酥饼店”的红招牌。
下高铁时是上午十点,打车去古子城,司机师傅操着软乎乎的口音说:“您别急着奔景点,先拐去巷子里吃个酥饼,刚出炉的,热乎劲儿能窜到心里头。”我本想先去八咏楼,架不住师傅实在,真把车停在巷口一棵老樟树下,指了指“老金华酥饼店”的红招牌。
推开门,油香混着梅干菜的咸鲜扑面而来。老板娘正把刚烤好的酥饼从炉子里夹出来,圆鼓鼓的饼子裹着芝麻,咬一口“咔嚓”响,酥皮掉在手里都舍不得扔,里头的肉末嫩得流汁,不是超市里那种齁咸的味儿。“您是北京来的吧?”老板娘边给我装饼边笑,“慢慢吃,吃完逛古子城,这会儿人少,青石板路走得舒坦。”
古子城的路是真“老”,踩在上面硌脚却踏实,墙根儿下的青苔沾着露水,连墙角摆的旧陶罐都透着股岁月气。八咏楼就立在婺江边,飞檐上的铜铃被风吹得轻响,站在楼上往下看,婺江的水慢悠悠流,竹筏子飘在上面,撑筏的人哼着听不懂的小调,我竟在这儿站了快半小时——在北京哪有这闲心,地铁晚一分钟都得跑。
下午去双龙洞,网上说要“躺着进洞”,真到了船边才知道,后脑勺几乎要贴到岩石上,手不自觉攥着船沿,冰凉的水溅到裤脚,心里又紧张又新鲜。进了内洞更绝,五彩的灯照在钟乳石上,“青龙”“黄龙”像真的盘在墙上,“冰壶飞瀑”的水从高处砸下来,水雾飘到脸上,比空调还凉快。旁边的阿姨是本地的,拉着我指暗处的石钟乳:“您看那像不像元宝?摸一摸,沾点财气!”她说话慢,一句一句的,还帮我拍了张照,说“回去给家人看看,咱金华的洞,不比别的地方差”。
后来去兰溪诸葛八卦村,更是意外。本来怕迷路,刚进村子就遇到个挎着菜篮的老奶奶,听说我是北京来的,直接拉着我的手:“跟我走,我家就在钟池边,先去看太极图,再给你摘个院子里的橘子。”村子是真按八卦摆的,青石板路绕来绕去,老奶奶却熟得很,指着眼前的老房子说:“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快两百年了。”中午在她家吃了碗兰溪手擀面,汤浓得发白,肉片嫩得嚼着不费劲儿,她还往我碗里加了勺自制辣酱:“咱这儿的辣不冲,就提鲜,您尝尝。”
金华人的“慢”,不是磨蹭,是透着股踏实——问路能给你写满一张纸,吃酥饼能跟你唠半天家常,连逛景点都不催你,仿佛在说“别急,好风景得慢慢看”。
到了商贸城,我才算开了眼。七万个商铺连成片,一眼望不到头,从几毛钱的发圈到几百块的行李箱,啥都有。我想给朋友带点小礼物,刚站在一个饰品摊位前,老板娘就递过个托盘:“北京来的吧?看看这些耳环,十块钱五对,都是今年新款,卖得好得很。”我犹豫要不要多买,她直接拿计算器:“您拿五十个,算批发价,再送俩样品,回去不好卖我给您换。”说话干脆,不绕弯子,没五分钟就打包好,还帮我找了个快递点,说“今天发,后天就能到北京”。
下午去佛堂古镇,本想找个清净地儿,结果又被“义乌式热情”暖到。踩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江风裹着红糖糕的甜香飘过来,卖红糖麻花的大爷直接递过来一根:“尝,不甜不要钱,咱义乌红糖是老手艺,熬的时候得守着锅,不能糊。”我买了一斤,咬着脆甜,大爷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浮桥:“去走走,那桥有年头了,站在上面看江景,比在商贸城凉快。”
浮桥是木头做的,走上去晃晃悠悠,江面上的游船划过,溅起的水花沾在脸上。旁边有个小伙子在拍视频,见我举着手机,主动说:“姐,我帮你拍吧,从这个角度拍,能把塔和桥都框进去。”他是做小商品直播的,说“白天在商贸城拿货,晚上来这儿拍视频,义乌的活儿多,只要肯干,就有奔头”。
傍晚去绣湖公园,大安寺塔的影子映在湖里,旁边下棋的大爷们吵得热闹。我凑过去看,有个大爷见我是外地的,笑着说:“咱义乌白天忙,晚上也热闹,您要是住商贸城附近,半夜都能看见货车发货——不过这儿清净,适合歇脚。”他说话直来直去,却透着股实在,跟金华人的慢热不一样,义乌人的热情,带着股“想帮你把事办利索”的劲儿。
这趟走下来,我算摸清了两座城的“脾气”——金华人像家里熬的老火汤,得慢慢品,才尝得出鲜;义乌人像杯浓缩咖啡,一口下去,劲儿就上来了。
就说问路吧,在金华问“哪儿能吃正宗火腿”,大妈能拉着你讲半小时:“先去古子城那家‘兰江土菜馆’,老板是老金华,火腿得炖豆腐,再配个酥饼,齐活!”还怕我找不着,拿笔在纸上画路线,连拐几个弯都标得清清楚楚。到了义乌问“哪儿买包装纸箱”,老板直接领我去隔壁摊位:“他家便宜,你说我介绍的,还能再少五毛钱一个。”十分钟就搞定,连价都不用我自己讲。
吃的也透着气质差。金华的火腿炖豆腐,得小火慢炖,豆腐吸满了火腿的鲜,嚼着有劲儿;义乌的盖浇饭,老板几分钟就端上来,菜给得多,米饭管够,吃完抹嘴就能走,适合赶时间的人。就连买东西,金华人会跟你唠“这酥饼是我儿子小时候就爱吃的”,义乌人会跟你算“拿一百个,运费多少,利润多少,明明白白”。
从浙江回北京,行李箱里塞满了酥饼、红糖麻花,还有义乌买的小耳环。晚上跟朋友唠起这趟旅行,我说“网上说的都没摸着实底,金华人的慢劲儿、义乌人的爽劲儿,得自己去碰”。
现在我手机里还存着双龙洞的照片,还有佛堂古镇浮桥上的视频。下次再去,我想在金华多住两天,早上跟老奶奶去古子城买酥饼,晚上在婺江边吹吹风;在义乌多待半天,看看商贸城晚上发货的热闹,听摊主聊聊他们的生意经。
浙中的这两座城,不像北京那么快,也不像江南其他地方那么柔,它们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暖。如果你也想从胡同里抽个空,去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金华和义乌,真的值得一去——保证你回来后,也会跟我一样,说一句“比网上好太多”。
来源:拈花一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