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A股收官遇冷 三大指数齐跌 芯片算力 内资单日出逃超688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23:41 1

摘要:10月31日,A股迎来2025年10月收官战,前期震荡上行的势头没能延续,三大核心指数集体飘绿,其中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调整重灾区,芯片与算力相关个股大幅下挫,内资资金单日净流出规模高达688亿元,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单日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957.68点,

10月31日,A股迎来2025年10月收官战,前期震荡上行的势头没能延续,三大核心指数集体飘绿,其中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调整重灾区,芯片与算力相关个股大幅下挫,内资资金单日净流出规模高达688亿元,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单日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957.68点,下跌0.81%,全天最高触及3986.74点,最低探至3951.73点,成交金额突破1.03万亿元;深证成指报13378.21点,下跌1.14%;创业板指表现最弱,收于3187.53点,跌幅达2.31%,科创50指数当月累计下跌超5%,成为月度表现最差的核心指数之一。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039亿元,市场交投情绪明显趋于谨慎。个股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分化,逾1500只个股下跌,而医药、传媒、白酒等防御性板块逆势走强,黄金概念个股也因避险需求升温纷纷上涨,这一现象背后,是资金在不确定性增加时的避险偏好持续升温。

这次市场回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宏观经济预期变化、海外市场波动和国内资金调仓换股这几股力量凑到了一起,才引发了这场10月收官的调整。

从国内宏观数据来看,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成为影响市场情绪的关键因素之一。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重新回到荣枯线下方,反映出短期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虽然综合PMI产出指数维持在50.0%的临界点,显示经济总体产出保持稳定,但高技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对高估值成长板块的分歧。不过从全年数据来看,经济复苏的大趋势并未改变,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41万亿元、归母净利润4.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5.55%,盈利改善趋势明显。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 ��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以来最高增速,9月单月利润更同比增长21.6%,工业生产持续回暖 。

海外市场的波动则给A股带来了直接的外部压力。10月30日夜间,美股三大指数悉数下跌,纳指跌幅达1.57%,标普500指数下跌0.99%,科技股成为领跌主力,特斯拉、Meta、英伟达等巨头均跌超2%。其中Meta因AI领域持续增长的支出预期引发投资者担忧,单日股价暴跌11.33%,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直接影响了A股科技板块的开盘情绪。同日,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3.75%-4.00%,符合市场预期,但政策声明中透露出的“鹰鸽分歧”,使得市场对后续降息节奏的预期趋于保守,全球资金风险偏好受到一定抑制 。

从市场内部来看,月末资金调仓是本次调整的重要推手。10月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85%,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部分科技板块估值快速抬升,芯片、算力等热门赛道累计涨幅显著,机构获利了结意愿强烈。申万宏源证券分析指出,当前市场调整属于上行趋势中的正常“颠簸”,是资金在估值修复后的再平衡过程,并非趋势性逆转。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内资大幅流出,但外资对A股的配置却呈现强劲的净流入态势,2025年前9个月,海外被动基金累计净流入180亿美元,已超去年70亿美元的水平,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长超过3800亿元,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

作为前期市场的核心主线,芯片与算力板块在10月31日的大幅回调成为拖累指数的关键因素。当天板块内龙头个股集体承压,胜宏科技单日跌幅超10%,天孚通信下跌8%,工业富联、生益科技等核心标的跌幅均超7%,中际旭创作为算力板块的标杆企业,当日成交金额高达273.47亿元,成为两市成交额最高的个股,资金出逃迹象明显,半天内资金净流出规模就达186亿元。从板块成交数据来看,芯片概念板块前十大龙头当日合计成交额超1.3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总成交额的56%以上,资金密集撤离导致板块流动性承压。

本次芯片算力板块回调的核心原因,在于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出现了分歧。今年以来,受益于AI服务器出货量激增与国产替代加速,算力芯片、光模块等细分领域估值已实现数倍增长,部分标的估值水平脱离基本面支撑,存在一定的泡沫化风险。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部分算力相关企业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环比出现下滑,低于市场预期,这直接引发了机构资金的抛售潮。

不过板块内部并非全面走弱,而是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10月27日,国产定制芯片龙头芯原股份发布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1亿元,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8.38%,环比增长119.26%;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2.55亿元,同比增长36.64%,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同日,高通公司宣布推出机架级人工智能加速器——高通AI200和AI250芯片及机架产品,向当前的行业霸主英伟达发起正面挑战,这也给芯片行业竞争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银河证券指出,在算力紧张的局面下,科技巨头对AI芯片资源主导权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科技企业摆脱算力依赖的需求更加强烈,AI芯片国产化进程将持续加速 。

行业周期波动与全球供应链变化也加剧了板块调整压力。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存储芯片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DDR5与HBM产品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但消费级NAND产品仍深陷“供过于求”困境,库存周转天数维持在120天高位。尽管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SK海力士的DRAM库存已降至两周,处于边生产边发货状态,但A股相关企业多聚焦于消费电子与通用算力领域,未能充分受益于高端产品的供需紧平衡,业绩增长缺乏持续支撑。此外,国际芯片巨头的竞争挤压也不容忽视,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其GPU产品全球缺货,而国内相关企业在技术性能与产能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市场对国产替代进程的预期有所降温。

技术性抛压进一步放大了板块跌幅。创业板指当日跌破关键支撑位,触发部分程序化交易的止损盘,形成“下跌-止损-再下跌”的恶性循环。开源证券指出,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过快,技术面存在回调需求,叠加月末资金回笼压力,短期调整幅度有所放大,但行业长期成长逻辑并未改变。

单日688亿元的内资净流出规模,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单日新高,这一数据背后,是产业资本减持、机构调仓和市场情绪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反映出当前市场资金面的脆弱性。

从资金流向结构来看,产业资本的减持套现是重要源头之一。2025年以来,A股解禁压力持续存在,10月21日就有11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市值达到62.11亿元,其中中一科技以38.73亿元的解禁市值成为焦点,其解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达44.86%。10月30日的数据显示,下周A股市场还将有25只股票面临解禁,合计解禁市值为207.84亿元,虽然较本周有所减少,但仍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减持压力。大量原始股份在解禁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变现,持续抽离市场流动性,持股5%以下的小股东可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而持股超5%的大股东则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进一步加剧了资金流出压力。

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下降是另一重要原因。前期扎堆布局科技板块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在板块估值高企、业绩预期调整的背景下,选择获利了结并转向防御性资产。从资金流向来看,部分出逃资金并未离开市场,而是转向了AI应用、医药、煤炭、保险等领域,其中AI应用板块的三六零、福石控股、福昕软件等个股逆势上涨,医药板块的联环药业、三生国健等多股实现涨停,凸显资金“弃高就低”的配置逻辑。

市场情绪波动也加剧了资金出逃。10月以来,A股市场虽然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但热点切换频繁,赚钱效应集中在少数板块,普通投资者信心不足,部分融资资金选择平仓离场,进一步放大了资金流出规模。数据显示,当日融资余额较前一交易日减少超120亿元,杠杆资金的撤退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冲击。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居民存款搬家的逻辑并未改变,2025年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中长期资金加速布局权益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这将为A股市场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与内资大幅流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的持续流入。中信里昂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约600亿元,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流入,上半年北向合计净流入A股达836亿元。摩根士丹利9月3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从行业配置来看,北向资金持股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中,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分别位居前两位,持股市值分别为4438.03亿元和3915.34亿元,三季度北向资金加仓最突出的就是电子行业,增加了18.21亿股,显示外资对中国科技行业的长期信心。

政策与业绩双支撑:后市震荡不改中长期趋势

对于后市走势,多数券商认为,本次调整属于上行趋势中的阶段性波动,核心驱动因素未发生根本变化,短期震荡后市场仍有望回归修复行情。当前A股市场向好的核心要素,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创新、增量资金入市等均未改变,海外因素扰动影响最大的时刻正在过去,内部积极催化因素逐步增多,短期波折不影响中长期走势。

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十五五”规划明确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题,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成为发展重点。国家发改委宣布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拉动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货币政策方面,虽然10月LPR报价保持不变,但专家普遍预计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望跟进下调,这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 。此外,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扩大经营品类,鼓励增加国产品牌,将进一步提振内需市场。

业绩层面的支撑也在持续巩固。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盈利改善趋势明显,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17个行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国防军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最快为31.8%;共有18个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钢铁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为539.3%。券商板块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截至10月27日,已有7家券商披露三季报,营收总计达723.60亿元,同比增长18.89%;净利润总额为382.17亿元,同比增长29.94%,中信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86%,东方财富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7.74%。美银证券预计,中国券商2025年第三季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21%,2025至2026年平均盈利增长30%,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券� ��将领跑同行 。

板块配置方面,券商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短期可关注煤炭、保险、银行、白电等低估值红利品种的“高切低”价值,这些板块具备较强的防御属性,能够抵御市场短期波动风险。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板块仍是核心主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政策明确的经济方向,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补贴、算力基建投入等政策支持,行业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短期调整后有望重新迎来布局机会。此外,有色金属中的黄金板块,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避险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储能板块受益于政策驱动,发展前景广阔;机械板块则将受益于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工程机械、重卡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

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需保持谨慎,避免盲目抄底领跌板块,密切关注政策面消息及资金流向变化;中长期则可把握市场调整带来的布局机会,聚焦基本面优质、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同时,需警惕行业监管动态、国际供应链变化等潜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应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通过交易所公告、证监会官网等权威平台获取最新动态,理性参与市场交易。

总体来看,2025年10月收官的市场调整,是多重短期因素叠加引发的阶段性波动,并未改变A股中长期震荡上行的趋势。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经济修复动能延续、海外扰动因素逐步缓和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稳步改善,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涌现。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应立足长期,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在市场波动中挖掘优质筹码,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来源:彩云间追逐的飞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