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印象里,她始终站在“统一”的旗帜下,话温柔、讲两岸一家亲、还引用不少大陆视角,让不少觉得,这位是“我们”的人。
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画面中这个人,叫陈凤馨,在台湾算得上是个出名的记者和名嘴。
在很多人印象里,她始终站在“统一”的旗帜下,话温柔、讲两岸一家亲、还引用不少大陆视角,让不少觉得,这位是“我们”的人。
然而,近几年她的一些公开言论,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她并不是“统派”,而是独台的拥护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陈凤馨生于高雄县凤山市(今高雄市凤山区),陈凤馨1983年进入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进到台湾知名报纸担任记者。
她先跑财经,再转向政党、行政院、交通部等重大单位的新闻线,锻炼出敏锐的新闻嗅觉。
进入电视、广播圈以后,她担任节目主持、政论评论人,已经不再只是幕后采访记者,成为了公众面前的话语者与意见领袖。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台湾蓝营政党、媒体圈有着相当亲近的联系,也因此在大陆媒体圈甚至被视为蓝营、被视为可能走向“统一”轨迹的人物。
在两岸议题的讨论里,她曾表达过“希望两岸有更多合作”“两岸交流可为双方带来机遇”的观点,这让不少大陆观众以为,这就是我们理解中的“统派”,愿意两岸走近、愿意融合。
标签容易贴上,可是真正了解一个人在关键议题上的态度,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清楚。
对陈凤馨来说,“统派”这个称号曾经十分贴合她在镜头前所展现的形象,蓝营、两岸交流、看似理性、批评岛内绿营作秀。
但这种贴标签的背后隐藏的问题是,那只是“看起来”的数据。
问题在于,什么叫“真正的统一派”?一般来说,提及统一通常意味着台湾全面融入国家整体体系,军事防务、外交关系、教育体系、课本、文化交流……都在统一框架之下寻求融合。
也就是说,不只是说“我们一家人”,而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
而陈凤馨在关键时刻释放出的信息,却并不是这个方向。
她强调“台湾不会像香港那样”,强调“台湾不会交出军事权、外交权”,这些话,恰恰和“全面融入”“交出关键权力”的逻辑相冲。
问题就出在这了,她在大众面前唱的是“我们一家亲”,但暗中释放的是“必须保持自主”,这正是误读的根源。
2023年9月,某次交流场合里,陈凤馨说了这样的话:“台湾永远都不会成为香港,因为台湾不会交出所谓的军事权和外交权。”
这段话在两岸观众间引起舆论狂潮,与“我们应该更靠近大陆”“两岸融合发展”这些话相比,这一句话显得明确又刺眼。
显然,她不是把统一作为方向,而是设定了底线,也就是所谓的“军事权、外交权”保留。
从统一派的标准来看,毫无疑问这是对统一体系最关键部分的否定,若不交出军事防务、外交代表权,那就不是统一,而是某种特殊安排、甚至是一种新型的“台独”。
而从整体语境看,一位在大陆与台湾媒体都有曝光、被大陆观众认作“统派”的蓝营媒体人,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公开宣示“我不会交出两权”。
解读其意义就是,她的“统派”身份可能只是外壳,她真正想保留的,是台湾现代体制下的一套自主性。
之后,她在回应批评时称:“我希望两岸能够融合”,注意,这里说的融合,不是统一。
她刻意用“融合”代替“统一”,措辞的变化其实透露着,想靠近、但不想融合得太深。
这个差别,对于两岸语境中“统一、维持现状”这两种状态来说,可谓一点都不小。
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值得我们思考。
不怪网民,要怪就怪媒体人身份加持标签能力,媒体人尤其政论类主持,一旦出现在热门话题中、话语被多平台放大,观众对她的期待与印象就容易固化。
陈凤馨长期出现在台湾媒体、广播及两岸节目中,在大陆网友中形成“蓝营、两岸友好、较理性”的印象。
标签一旦生成,就容易被默认。
另外还有一点,两岸话语语境复杂。 “统一”这个词在台湾、在大陆,在不同群体听来含义差别很大。
有人以为“认可两岸一家亲、愿意交流”就叫统一派,但实际上统一派还意味着融入国家整体机制。
很多媒体人、政界人士可能更愿意维持现状,既不主张彻底独立,也不主张立刻全面统一。
这样一种“摇摆”状态,在两岸敏感语境中极易被误读。
还有一点是双方利益结构错综。台湾媒体界“政媒不分家”历史悠久,媒体与政党、利益集团常有交集。
媒体人往往既要迎合岛内选民、广告市场,也要争取大陆观众或两岸合作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表面友好”而“实则保留关键底线”的姿态,就成了一种策略。
陈凤馨的情况,就是一个媒体人角色、利益结构、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知道,蓝营一直被看作偏“统一”、偏向大陆与国民党路线,而绿营则偏“台独”、强调台湾主体性。
陈凤馨作为蓝营媒体人自然获得了蓝营阵营的支持,也在台湾社会中拥有较稳定的话语位置。
她批评过绿营的“作秀”与“选举炒作”,也在节目中表现出较强的逻辑和话语能力。
由于在大陆媒体圈与社交网络中,她“出镜”较多、发言较被转载,特别是谈两岸经贸、谈台海局势时,会出现“大陆你们看,她是支持两岸交流的”的印象。
而正是这样一种跨海的双重展现,使她在大陆观众眼中,经常被视为“亲大陆”“统派”。
所以蓝营媒体人兼“亲两岸”形象并不自动等于“支持完全统一”。
蓝营内部其实也存在对“现状维持”的偏好,陈凤馨的表现,恰好折射出蓝营中这一群体的中间态度:愿意交流、但渴望保持现状。
陈凤馨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范例,我们曾以为树立了一盏蓝营“统派”明灯,结果发现灯光背后,有另一段暗轨。
结语两岸之间,真正的统一与真正的分离,有时候就在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底线”里。看清这些底线,可能比看热闹更重要。
参考资料:台湾节目《风向龙凤配》
来源:渣叔罗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