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的手稿轻轻放在台上时,时光仿佛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折叠,五十年的动画生涯在他布满皱纹的手掌间流淌,而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孙悟空的金箍棒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引发所有动画人的共鸣。
王禹
10月29日,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的手稿轻轻放在台上时,时光仿佛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折叠,五十年的动画生涯在他布满皱纹的手掌间流淌,而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孙悟空的金箍棒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引发所有动画人的共鸣。
这一幕发生在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动画论坛上的感人瞬间,全场嘉宾无不为这名从业50年老人的动画情怀所感染。
这位老人就是国家一级编剧、《葫芦兄弟》的编剧姚忠礼,在他以“抚摸中国动画的文脉”的讲述中,用故事与实物为钥匙,打开了中国动画百年传承的智慧之门,他所带来的不只是几本泛黄的画稿,更是一整部中国动画跳动不息的文化血脉。
《葫芦兄弟》手稿
而在与孩童的对话中,当孩子们举起他们笔下棉花糖质感的孙悟空和AI生成的太空大圣时,这条文脉又一次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了传统与新生的奇妙共鸣。
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诠释动画初心
在姚忠礼的娓娓道来中,我们感受到中国动画的源头,流淌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浪漫。
当万氏兄弟在秦淮河畔倾听着母亲讲述的神话故事时,他们不曾想到,那些古老的传说将成为中国动画不竭的源泉。
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唯有一颗“外国人能拍,中国人为何不能”的赤子之心。这种源自文化自信的创造力,在《铁扇公主》中初露锋芒,竟远渡重洋,点燃了日本“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的动画之梦,文化的种子一旦播下,便会在意想不到的土壤中开出奇异的花。
“动画其实就是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画出一个世界。”姚忠礼这样定义动画的本质,亦揭示中国动画创作的初心。而这番话背后,则是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在二十世纪初的筚路蓝缕中,不懂技术、缺乏资金,唯独不缺想象与矢志不渝的冲动。
正是这种“不怕你画不出,只怕你想不出”的精神,催生了中国动画的萌芽。
《大闹天宫》手稿
1938年,《大闹天宫》的创作因世界经济突变而夭折,成为中国动画史上一个美丽的遗憾。直到1941年,《铁扇公主》横空出世,这部作品不仅震撼了日本“阿童木之父”,让他毅然弃医从艺,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动画创造力。
姚忠礼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动画人最该感谢的是吴承恩。”明代文学家的智慧,穿越数百年仍在滋养着当代艺术创作,这正是文化传承的魔力。
搪瓷脸盆里游出的水墨奇迹
当姚忠礼手捧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手稿时,揭晓的秘密温暖而生动,并充满着东方哲思的偶然。
《小蝌蚪找妈妈》手稿
五十年代一对新人从搪瓷脸盆水中晃动的金鱼获得灵感,在陈毅元帅“让齐白石的鱼虾动起来”的期许中,一群艺术家不计报酬地攻克技术难关,最终通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家的集体智慧,让黑白水墨的留白艺术在银幕上绽放。
中国水墨动画的诞生,是中国对世界动画语言的独特贡献。姚忠礼动情地说,这部以“没有脸蛋的小蝌蚪”为主角的作品,本质上是在“寻找爱”,这种普世情感使其荣获六次国际大奖,成为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经典中仅有的两部动画片之一。
此时此刻,黑白之间的墨韵,留白处的无限想象,构成了中国美学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的独特表达。
姚忠礼轻抚着那些线条流畅的原画,每一笔勾勒都承载着老一辈动画人对艺术的虔诚与守望;每一次角色跃动的背后,都是对中国美学不倦的探索。
正是这份纯粹的热爱,让中国动画在岁月长河中始终保有独特的精气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动画创作者接续前行,在技术奔涌的时代不忘来路、守住初心。
手绘稿到AI生成的文脉传递
当三位小朋友展示他们的“棉花糖孙悟空”、“同桌孙悟空”和“宇航员孙悟空”时,现场见证了文脉传承的动人一幕。
孩子们对“孙悟空在太空会做什么”的回答,让外星人骑金箍棒、在太空种桃树、保护外太空,展现了中国经典IP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姚忠礼与孩子们关于“孙悟空和葫芦娃在一起会怎样”的对话,不仅是童趣的交流,亦是创作思维的碰撞,更是文脉延续的最佳注脚。当传统英雄遇见现代想象,当手绘技艺对话AI生成,中国动画的文脉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创新中延续、在对话中丰富。
论坛主持人关于“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比喻,精准道出了动画作品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万氏兄弟受母亲手影戏启蒙,到当代孩子通过孙悟空激发创造力,中国动画始终肩负着文化启蒙的使命。
姚忠礼的分享,勾勒出中国动画的精神图谱,那就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想象力与传递真善美的初心永远鲜活。正如那些被抚摸得温润的手稿,中国动画的文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清晰,在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中,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精神纽扣。
会场所展示的,不仅是中国动画的辉煌过往,更是它充满可能的未来。姚忠礼带来的手稿将被捐献,继续激发新一代动画人的灵感;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则预示着这条文脉将流向更广阔的天地,在传统与创新、技艺与科技、经典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动画的文脉正被温柔抚摸、强劲跳动。
来源:广电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