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完补刀:“万一我又喝大了,娃想让我陪玩,我爬都爬不稳,这咋整?算了,别生了,哈哈。”
1
李诞又喝醉了,在直播间里被催生。
他眯着眼,把酒杯往桌上一磕:
“生孩子回报大不大?太大了!我爸有我,算他人生巅峰——可概率多低你们心里没数吗?”
说完补刀:“万一我又喝大了,娃想让我陪玩,我爬都爬不稳,这咋整?算了,别生了,哈哈。”
弹幕瞬间分成两派:
一边骂他“精致利己”,一边刷屏“人间清醒”。
我把回放看了三遍,没笑,反而心里咯噔一下——
这怂得真实,像极了我自己。
2
我也被催过。
三十岁生日那天,我爸把蛋糕刀塞我手里:
“三十而立,先立个娃。”
我嘴上打哈哈,心里却想起前晚的狼狈:
加班到凌晨,回家倒头就睡,猫碗忘了刷,猫粮撒一地。
凌晨四点,猫饿得扒我脸,我迷迷糊糊把矿泉水倒它碗里,继续睡。
第二天醒来,猫蔫了,我也蔫了——
我连只猫都顾不上,还敢养娃?
3
李诞把这句话说得更直白:
“ unconditional love ?我信,可我配吗?”
一句话,把我那点矫情戳破。
我们不是不懂孩子的好,是太懂自己的差。
怕半夜娃发烧,我还在酒局上摇骰子;
怕家长会那天,我 PPT 讲完了才想起坐错教室;
怕娃第一次喊“爸爸”,我满嘴烧烤味,亲都不敢亲。
这种怕,跟钱多钱少无关,是心里没底——
自己都没把自己哄好,怎么敢再拉一个人下水?
4
有人说“生了就自然有责任心”,我信,可也见过反例。
我发小他爸,年轻时“酒鬼”一个,天天醉倒在胡同口。
发小放学路过,拿树枝戳他:“爸,回家。”
后来发小考上大学,他爸终于戒酒,抱着录取通知书哭:
“爸耽误你了。”
发小笑笑:“没事,我习惯了。”
听不出怨,也听不出原谅,只有“习惯”两个字,重得吓人。
李诞大概也见过这种“习惯”,所以宁愿把遗憾留给自己,不让孩子遭罪。
5
当然,不生孩子不是多高尚,只是选择。
李诞最后说:“我没有孩子,我也喜欢小朋友,但我先把自己管明白,再谈别的。”
这话没错——
生娃不是慈善,也不是养老项目,是把你全部缺点复制粘贴,再放大一倍。
如果你连今晚几点睡都控制不了,凭什么觉得能对一个生命负责24年?
先把自己哄睡着,再谈哄娃,顺序别反。
6
视频结束,李诞又喝了一杯,冲镜头乐:
“别学我,我怂。”
我关掉手机,去厨房把昨晚的碗洗了,把猫砂换了,定了早上七点的闹钟。
做完这些,心里莫名踏实——
原来“不生”不是逃避,而是承认:
我还没准备好,所以先不害人。
等我哪天不再熬夜买醉,不再让猫饿肚子,不再害怕家长会,
也许我会把“生娃”从购物车移到结算页。
那一天,才叫真正的“准备好了”。
7
所以,别急着给李诞贴“自私”标签。
他只是把很多人不敢说的怂,摊在酒桌上:
“我爱小孩,但更怕辜负。”
这份怕,听起来像笑话,细品却是温柔——
对自己温柔,也对那个尚未到来的生命温柔。
生或不生,答案没有对错,
唯一标准是你能不能在深夜自问:
“如果娃现在就要我陪,我敢不敢放下这杯酒?”
敢,就生;不敢,就像李诞,先干完这杯,再去把猫喂了。
人生很长,娃可以晚点来,
但“负责”两个字,必须先到。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心屿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