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交通奋斗者】每一米轨道都安心!京港地铁智能巡检团队的坚守与担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22:12 1

摘要:京港地铁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成立于2022年4月,作为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技术攻坚先锋,面对传统人工巡检模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及检测准确性有限等问题,团队以“智能融合、精准高效”为核心理念,联合承包商研发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率先实现钢轨探伤与轨道巡检联合作业,推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

京港地铁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成立于2022年4月,作为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技术攻坚先锋,面对传统人工巡检模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及检测准确性有限等问题,团队以“智能融合、精准高效”为核心理念,联合承包商研发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率先实现钢轨探伤与轨道巡检联合作业,推动行业从“人工巡检”向“智能巡检”转型。

智能化创新变革

地铁线路设备众多,传统人工巡检方式难以满足高效检修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地铁线路有时会延长运营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设备检修时间。为了在有限夜间作业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轨道巡检及探伤工作,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研发了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集轨道巡检与钢轨探伤两大功能于一身,为地铁轨道进行精准“把脉”,实现了双系统的高效协同工作。通过引入比较前沿的智能检测、缺陷识别算法等新技术,提升了钢轨探伤及轨道巡检的效率和质量。这些新技术能够实现对轨道设备的全面、实时监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方便作业人员搬运及拆卸,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采用模块化设计,车架、座椅、显示屏等部件均可拆卸,工作人员可在3分钟内完成组装或拆卸。巡检与探伤模块还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搭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此外,检测模块自由组合功能也为未来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小车还具备智能化操作的特点,它拥有自动对中、避障预警、区间隧道全景记录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还能实现轨面视频监视、同区段数据同屏回放、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减少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时间,辅助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检修策略。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小车的应用是京港地铁在地铁检修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

标准化作业模式构建

目前使用的钢轨探伤系统与轨道巡检系统均只能各自进行单独作业,但单一系统的使用无法同时对区间内设备设施做到全面检查。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作业流程,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推进钢轨探伤及轨道巡检联合作业方案的实施,既能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检查工作效率,又能更全面的对轨道设备以及区间其他附属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同时,轨道巡检部门和轨道探伤部门可以共同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可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巡检和探伤计划,明确综合检测小车多模块联合作业时的人员要求、工作职责、全线检查周期、作业流程、检查路线以及数据应用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标准化作业模式促进了轨道巡检专业和轨道探伤专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了各专业数据无法互通的现象,改变了传统轨道检查模式。基于探伤与巡检作业相结合,轨道巡检效率提升33%、钢轨探伤效率提升150%、钢轨探伤周期由1次/月缩短至1次/两周。

轨道智能巡检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针对轨道设备易出现的异常及病害,如轨面波磨、掉块、扣件折断等,优化了巡检小车功能,能够检测内容为钢轨、扣件、接头、道床及距钢轨外400mm范围内等轨道设备部件的可视化病害。同时融合超声波探测、智能检测、缺陷识别算法等多项前沿技术,在一次检测过程中能同时完成道床、隧道、轨面巡检及超声、钢轨探伤多项任务。

探伤和轨面监视的“内外结合”可以提升对焊缝部位探伤的准确率以及对轨面状态的监测。轨面监控系统能够清晰拍摄轨面鱼鳞纹、掉块、裂纹等损坏,并可在探伤回放工作中进行钢轨内部探伤数据与表面图像数据联动,同步播放。除此之外,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高效实现了B显界面焊缝点自动识别打标功能,极大提高了探伤工作检测效率和质量。

京港地铁轨道智能综合巡检团队在轨道交通运维领域树立了智能化转型的标杆,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的应用是京港地铁在地铁检修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巡检准确性,还实现了多专业综合作业,在有限的夜间作业时间内,提升检修效率,进一步确保了行车安全性,助力推动地铁行业检修模式变革。

来源:北京交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