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府无锡县有个书生叫秦生,家境小康,性情憨直,虽饱读诗书,却不善言辞,年近二十仍未娶妻。县中有个富商姓张,膝下独女名唤玉娘,生得花容月貌,聪慧过人,却是个“痴傻”性子——寻常公子哥前来求亲,她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直言“无趣”,惹得不少豪门子弟悻悻而归。
常州府无锡县有个书生叫秦生,家境小康,性情憨直,虽饱读诗书,却不善言辞,年近二十仍未娶妻。县中有个富商姓张,膝下独女名唤玉娘,生得花容月貌,聪慧过人,却是个“痴傻”性子——寻常公子哥前来求亲,她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直言“无趣”,惹得不少豪门子弟悻悻而归。
秦生曾在庙会偶遇玉娘,见她身着素裙,蹲在路边喂流浪狗,眼神澄澈如孩童,心中竟生出莫名的牵挂。自那以后,他时常借故路过张府,只求能远远看玉娘一眼。同窗取笑他:“秦兄,那玉娘是个痴傻女子,你何必如此上心?”秦生却道:“世人皆说她痴,我看她是纯粹,这般心性,世间少有。”
图片为AI生成
这年春日,秦生应友人之邀,参加张府举办的赏花宴。宴会上,玉娘独坐花园角落,对着一株牡丹喃喃自语,全然不顾周围的宾客。秦生鼓起勇气上前,轻声道:“姑娘,这牡丹开得正盛,可喜欢?”
玉娘抬头看他,眼睛一亮:“你也觉得它好看?他们都笑我对着花草说话,说我痴。”秦生笑道:“花草有情,姑娘能懂它们,是姑娘的福气。我叫秦生,愿与姑娘一同赏玩。”
两人并肩站在花下,秦生说起书中的花草典故,玉娘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些天真的疑问,秦生一一耐心解答。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玉娘依依不舍道:“秦公子,明日你还来陪我说话吗?”秦生连忙点头:“自然愿意。”
自此以后,秦生每日都会前往张府,陪玉娘赏花、读书、下棋。玉娘虽看似痴傻,却对诗书有着惊人的领悟力,有时秦生遇到难题,她随口一句点拨,便能让他豁然开朗。张员外见女儿对秦生格外亲近,且秦生品行端正、学识尚可,心中便有了几分意动。
可张夫人却坚决反对:“秦生虽好,却家境普通,且玉娘本就痴傻,若嫁给他,日后受了委屈可如何是好?”不久后,有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前来求亲,彩礼丰厚,张夫人喜出望外,当即应允了这门亲事。
玉娘得知后,整日以泪洗面,不肯进食,口中只念着秦生的名字。秦生得知消息,心急如焚,却因家境贫寒,无力与富贵公子抗衡,只能每日在张府外徘徊,暗自神伤。
几日后,秦生忽感心口剧痛,一病不起。梦中,他竟见到了玉娘,玉娘哭着对他说:“秦公子,我不愿嫁他人,若不能与你相守,我便随你而去。”秦生惊醒后,病情愈发沉重,郎中诊治后,都说他已是油尽灯枯,劝家人准备后事。
图片为AI生成
张府得知秦生病重的消息,玉娘更是悲痛欲绝,竟趁人不备,偷偷跑出府,来到秦生家中。此时秦生已昏迷不醒,玉娘坐在床边,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滴落在他的脸上:“秦公子,你醒醒,我来了,我不嫁别人,我只嫁你!”
奇迹般地,秦生竟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玉娘,虚弱地笑了:“玉娘……你来了……”玉娘哭道:“我来了,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就在这时,张员外夫妇带着家丁赶到,见此情景,张夫人又气又急:“你这痴女,竟做出这等有辱门楣之事!”玉娘却坚定地说:“娘,我不痴,我心里清楚得很,秦公子是真心对我好,我只想嫁给他。若你们不答应,我便死在这里!”
张员外看着女儿决绝的模样,又看了看病榻上虚弱的秦生,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女儿大了,心思由不得爹娘。秦生,我将玉娘托付给你,你日后若敢负她,我定不饶你!”
秦生连忙道谢:“岳父大人放心,我此生定不负玉娘!”
说来也奇,自玉娘日夜守在秦生身边,秦生的病情竟日渐好转,不出半月便痊愈了。两人的婚事传遍了无锡县,有人嘲笑他们“痴男怨女”,也有人羡慕他们的深情。
婚后,秦生更加发奋读书,玉娘则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意外的是,玉娘的“痴傻”竟渐渐褪去,言谈举止愈发得体,有时还能为秦生出谋划策,俨然一副贤内助的模样。
三年后,秦生参加科举,一举考中进士,被派往外地为官。他带着玉娘赴任,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玉娘则时常接济穷苦百姓,为他们排忧解难,人们都说,秦大人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夫人,谁也不记得她曾是个“痴傻”女子。
有人问玉娘:“你从前那般痴傻,为何遇到秦大人后便好了?”玉娘笑道:“世人皆以世俗眼光看人,我只是不愿迎合罢了。秦公子懂我、信我,待我真心,这份情谊,比什么都珍贵。心有灵犀,痴傻自消。”
后来,秦生官至知府,始终与玉娘恩爱如初。他们的故事在无锡县代代相传,人们都说,真心能化解一切隔阂,哪怕是世人眼中的“痴傻”,也能在深情中绽放出最美的光芒。而那段“痴男怨女”的佳话,也成为了常州府流传最广的爱情传奇。
来源:朵朵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