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水之答卷”守护“国之大者”——甘谷县水务局“十四五”民生水利工作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9:43 1

摘要:开栏的话: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未来五年发展夯实根基,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承载着甘谷人民的期盼。即日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开栏的话: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未来五年发展夯实根基,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承载着甘谷人民的期盼。即日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领域、各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奋斗足迹与发展硕果,以鲜活故事凝聚共识,以坚实成就汇聚力量,为全县圆满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能。

写好“水之答卷”守护“国之大者”

——甘谷县水务局“十四五”民生水利工作综述

新甘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鑫

“以前一到旱季,井里就没水,洗菜做饭都成问题。现在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心里踏实多了!”甘谷县大庄镇村民王岷义拧开自家院里的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倾泻而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十四五”期间甘谷县水务工作交出的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五年来,甘谷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水为笔,以情为墨,在古冀大地上奋力书写着兴水惠民、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

清流入户,筑牢乡村振兴“水基石”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连着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甘谷县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接‘细流水’了!”磐安镇原家庄村民原明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这变化的背后,是投资1.7亿元的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的扎实推进。东北部及六峰、西北部及磐安两处备用水源地建成投用,如同为全县供水系统上了“双保险”,彻底解决了36万群众供水不稳定的“心病”。243.38公里的老旧管网焕然一新,十里铺、南部、西北部3处水源保障工程相继建成。

如今,在甘谷县城乡供水调蓄水池工程建设现场,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座投资6800余万元的“大水缸”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11月就能完工蓄水。建成后,它将与城区水厂和各农村供水站“手牵手”,即使在引洮供水检修期间,也能让近40万群众连续30天“不断水”,真正给城乡供水安上了“稳定阀”。

截至“十四五”末,一组硬核数据印证了这份为民初心: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供水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攀升至95.96%,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4处供水工程管理分站的建成,“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的全面落实,标志着甘谷农村供水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从“粗放管理”到“精细运营”的历史性转变。

河湖安澜,擦亮生态宜居“水名片”

秋天里的渭河甘谷段,水波粼粼,岸绿景美,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全面提档升级。

“现在巡河,不光靠脚走,还能‘云端’看。”新兴镇磐石村河长牛宏兵一边操作着巡河APP,一边介绍。全县527名河湖长守护着124条河沟道、8座淤地坝和13座塘坝,构成了严密的“流域+区域”网格化管理体系。“清四乱”“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专项行动雷霆出击,累计巡河12.95万次,整治问题92项,腾退占用岸线1.36公里,清理垃圾近千吨,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科技赋能,让河湖监管插上“智慧翅膀”。42个重点视频监控点位覆盖渭河、藉河、散渡河等主要河流,河湖视频集控平台的建成,推动监管模式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结合”深刻变革。随着渭河、散渡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藉河成功创建省、市级美丽幸福河流,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在甘谷徐徐展开。

未雨绸缪,织密水旱灾害“防御网”

“预警信息直接发到手机上,村里大喇叭也跟着响,心里有底,就不慌了。”回忆起去年夏天的强降雨,古坡镇村民刘国生对水务部门的预警系统赞不绝口。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甘谷县水务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堤坝。监测预警是“前哨”。38个自动雨量站完成升级改造,上线率保持100%,与省级平台顺利对接实现“一站多发”。云MAS业务平台、电视、广播、微信等多渠道齐发力,确保预警信息精准直达“最后一公里”。

预案演练是“基石”。全县修订完善县、乡、村三级预案311个,开展防汛应急演练64次,培训人员250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能力。“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预警490次,排查整改隐患171处,成功抵御了多次暴雨洪水袭击,用担当和智慧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节水优先,拧紧高质量发展“水龙头”

水资源是战略性资源,管理必须“严”字当头。甘谷县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拧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龙头”。

“我们通过 ‘以电折水’在线监测,能更精准地掌握农业用水量,为科学调度和水资源税征收提供了依据。”县水务局副局长程仲林介绍。投入66.2万元建设的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体系和农业灌溉“以电折水”项目,31个监测站点构成了水资源动态监测的“天网”。

成效体现在一个个下降的数字上:“十四五”末,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80万立方米,远低于控制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GDP取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6.28%和16.08%。成功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意味着节水已从政府要求内化为社会共识和全民行动。

法治护航,打造依法治水“新样板”

法治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甘谷县水务局积极探索执法新模式,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办公室,“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机制高效运行,形成了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无缝衔接的强大合力。

“那个非法采砂案入选了省里的十大案例,对不法分子震慑很大,也让我们执法更有底气。”甘谷县水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永刚说道。“十四五”期间,全县开展执法巡查9037人次,立案查办案件29件,所办案件全部实现零复议、零诉讼。法治的力量,如清水涤荡污浊,为河湖生态保护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屏障。

回望“十四五”,甘谷水利答卷厚重而温暖。从解决“水瓶颈”到优化“水配置”,从防御“水灾害”到保护“水生态”,从盘活“水资源”到严格“水管理”,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水务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站在新的起点,甘谷县水务局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驭水而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水动力”。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