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扎根黑土践初心 乡村振兴绽芳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09:35 1

摘要:韩凤香,女,汉族,1982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韩凤香,女,汉族,1982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吉林省梨树县的广袤黑土地上,总能看到一位飒爽英姿的女性穿梭于田间地头。她出身农家,却带领乡亲们创下年产值超千万的农业奇迹;她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用科技与担当守护“中国饭碗”的新时代劳模典范。她就是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

从5人合作社到辐射万亩良田,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韩凤香用14年光阴书写了一部“黑土蝶变史”。她以“敢为人先”的闯劲、“科技赋能”的巧思、“甘于奉献”的情怀,将“梨树模式”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新时代农民的领航者。在韩凤香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获得“吉林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吉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训基地”、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实训基地”荣誉称号。

一、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的突围之路

2010年,28岁的韩凤香辞去城里安稳的工作,用家中积蓄、借款和贷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30多台(套)。彼时的农村,青壮年多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一人一垄”的传统耕作模式效率低下,农民守着黑土过穷日子。面对村民“女娃娃能种啥地”的质疑,韩凤香挨家挨户走访,用“双保全统”模式(保产量不低于周边、保农资价格不高于市场,统一供种供肥、播种植保、收获销售)打消农户顾虑。她用抵押房产贷款购置的30台农机成立了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5户农户加入。

过于分散的耕作方式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无法运作,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推广。一次农技培训中,韩凤香接触到“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拯救黑土地的良方!顶着“浪费秸秆”的非议,她带头在合作社推行“梨树模式”——秋收后秸秆就地覆盖,春播时免耕播种。三年后,对比数据令人振奋:土壤有机质提升20%,化肥使用量减少30%,粮食亩产突破吨粮大关!

2023年,合作社引入物联网技术,在田间安装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传感器,通过卫星遥感实时掌握作物长势。韩凤香举起手机展示:“现在种地就像‘开挂’!哪块地缺水缺肥,无人机直接飞防,节水20%,节肥15%,亩均成本降了700元!” 如今,合作社土地经营规模达1.5万亩,固定资产超800万元,拥有73台(套)先进农机。2024年,合作社粮食总产量突破2000万斤,带动周边9个村800余户农民增收,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黄金田”,韩凤香用数据证明:集约化生产不仅能保粮,更能增收!

二、从“卖原粮”到“全产业链”的产业变革

“不能只会种粮,更要让粮食变成‘金饽饽’!”韩凤香的产业布局展现出惊人魄力。她以“种养加销”一体化模式,重构现代农业价值链。为响应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韩凤香投资建设标准化牛舍,养殖肉牛160头。秸秆粉碎后加工成饲料,牛粪经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形成闭环生态链,她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秸秆变废为宝的生态密码。“2023年养牛纯利润8万元,还带动周边200户村民参与饲草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她笑着说,“这叫一根秸秆掰两瓣儿用!”

2023年,时任吉林省省长的韩俊调研合作社时提出:“好粮要有好出路!”这句话点醒了当时的韩凤香,如春日的种子在她心里悄然生根。2024年,韩凤香说出了她的想法,要改变卖原粮的现状,转战精细化加工。于是,在梨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创建了“韩凤香”“韩小丫”两大品牌,推出笨榨豆油、鲜食玉米、有机面粉等系列产品。她带着样品跑展会、上直播,与新华社、高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我们的销售额达180万元,2025年的目标是翻一番!”韩凤香说。在长春农博会展厅,“韩小丫”甜糯玉米礼盒被抢购一空,消费者点赞:“吃出了阳光的味道!”

“年轻人爱刷抖音,咱就用流量带货!”韩凤香组建电商团队,开设直播间。2024年“双十一”,她亲自上阵直播,操着东北方言吆喝:“老铁们看好了!咱家的面粉揉面团自带麦香,做馒头一层层掉渣儿!”这场直播吸引30万人次观看,单品销售额突破50万元。如今,合作社电商年销售额占比超30%,真正实现“手机变农具,直播成新田”。

三、从“泥腿子”到“国际范”的时代担当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的视野早已超越田间地头。她以农民身份登上国际舞台,用中国智慧贡献全球粮安治理。

在全国“两会”上,她积极建言为亿万农民发声。“粮食收购价要跟着市场走!”“智慧农业需要政策倾斜!”在2024年、2025年全国“两会”上,韩凤香直击行业痛点,建议稳定粮食收购价格、加大智慧农机补贴力度。她的发言引发强烈共鸣,多位代表委员点赞:“这才是真正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建议!”

2024年,在全国“两会”通道上,韩凤香讲述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故事,表达了要把家乡宣传好、把“梨树模式”推广好、把粮食安全扛得更稳的决心和信念。她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人大代表,为黑土护航、为丰收奔忙、为百姓所想,就是我的使命担当!在未来工作中,我将继续创新土地集约方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种植,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作业’的目标,推动合作社实现‘由强到精’的转变,让合作社更红火。”

为弥补农业技术知识的欠缺,带领合作社做强做优,多年来,韩凤香始终不忘充电学习,除坚持自学农业知识外,她先后参加多所院校学习。2017年,她作为高素质农民被省有关部门送往法国学习现代农业;2023年,通过考试获得国家级农业经理人职业证书并被省人社厅聘为高级农技师。2024年6月,韩凤香随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走出国门,介绍属于中国的“农业经验”!如今,“梨树模式”已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试点推广,为全球贡献黑土地保护的“中国方案”。

“我们要做科技的‘主人’,而不是‘仆人’!”谈起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时韩凤香表示,未来要与高校合作,希望能够研发AI“数字新农人”培训体系,培养更多掌握无人机操作、智能监测技术的新型农民。“未来农业,年轻人也能挑大梁!”

四、从“追梦人”到“暖心人”的赤子情怀

在追逐农业强国的路上,韩凤香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她用柔肩扛起社会责任,用温情书写人间大爱。合作社成立之初,韩凤香优先考虑并带动25户留守老幼病残、贫困户家庭入社,尽量安排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获取酬金、贴补生活。村里的老张家因残致贫,她主动送种子、包销路,还安排老张妻子在加工厂务工。“现在一年能挣3万多元,日子有了奔头!”老张感激涕零。与此同时,韩凤香投资15万元,购买50只羊,发放给本村17户脱贫户养殖。为照顾脱贫户,韩凤香规定: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可以自己养殖羊,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羊由合作社统一饲养,养殖收益全部分给脱贫户。仅此一项,每户脱贫户每年就可增收2000~3000元。韩凤香致富不忘众乡邻的高尚行为,不仅让脱贫户和留守的老幼病残家庭感到暖心,更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憧憬美好生活的勇气。

每隔一段时间,韩凤香都会带着米面粮油走进敬老院。“大爷大娘,尝尝咱合作社的玉米!”“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包饺子!”她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尊老爱老,是刻在我们东北人骨子里的。”她朴实的话语温暖人心。

从青春稚嫩到扎根黑土,韩凤香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黑土地。她用实践证明: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代名词,而是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新农人”。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我愿做一粒扎根大地的种子,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五、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2025年全国“两会”,韩凤香立足从事的粮食生产行业,提出《关于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农民收益的建议》。

她提出,当前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在卖粮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方面,粮食销售渠道有限且价格缺乏竞争力,农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价格的境地;另一方面,农资成本如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不断攀升,劳动力成本也因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稀缺而持续上涨,农民的生产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而现有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未能及时跟随市场变化的步伐,未能充分考量农民面临的成本增加现实,使得农民辛勤劳作后的收益微薄,甚至难以覆盖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她建议:

一是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灵活且与市场紧密相连的最低收购价动态调整体系。综合分析农资价格年度波动、农村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及物价指数等关键要素,赋予各因素合理权重,精准计算出能够保障农民基本利润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调整幅度。例如,设定农资成本变动占比 40%、劳动力成本变动占比 30%、物价指数占比 20%,其他相关因素占比 10%,以此为依据,每年定期评估并调整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民的付出与收益成正比,让农民在每一个耕种季都能怀揣稳定的收益预期,安心投身农业生产。

二是强化市场监测与信息发布。成立专门的粮食市场监测机构,联合农业农村、物价、统计等多部门力量,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粮食生产、销售、库存及各类成本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化监测。搭建权威的粮食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收购企业及社会各界发布粮食市场动态、价格走势、成本变化等关键信息,使农民能够依据翔实的数据做出科学的种植决策,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提升农民在粮食交易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三是完善政策协同与扶持体系。在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更大力度鼓励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成本;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全方位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