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一轮被俄央行自己抛出来的数据,叫人不寒而栗。GDP增长预期、利率、通胀、油价、税收,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拧巴。
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最新一轮被俄央行自己抛出来的数据,叫人不寒而栗。GDP增长预期、利率、通胀、油价、税收,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拧巴。
更诡异的是,就在这些数据陆续公布的同时,普京的特使飞赴美国。这是什么信号?这不是巧合,这是节奏。
老话说兵不厌诈,但数字不会说谎。这盘棋快要收尾了。
先看俄罗斯央行对2026年的GDP增长预估,这不是预算,是撒点数。0.5%到1.5%的浮动区间,用的是拍脑袋式估计。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差距拉开到1个百分点,这是在告诉外界:我们根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年。
连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估算误差也就±0.5%,而俄罗斯给出了±1%。这不是精确,是彻底不可控。从数据角度讲,这意味着内外部变量已经到了央行自己都无法掌控的临界点。
更荒诞的是通胀。俄央行说2026年通胀会控制在4%到5%之间。理想很丰满,现实是CPI刚刚刷新到了8%。
而德国方面的研究机构更是指出,根据市场零售和供应动态,俄罗斯真实通胀应该超过12.9%。
也难怪俄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从17%到16.5%,表面看是在提振经济,但实际上是被数据逼着表演。
这和美联储的逻辑完全不同,美联储的数据主导政策,而俄央行的数据是试图配合政治而制造幻象。
如果说GDP和通胀还只是账面游戏,油价就是俄罗斯的命。
央行公布的预测显示,2025年油价58美元/桶,2026年更低到55美元/桶。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是俄罗斯自己承认了,我们这条油脉,要萎了。
同时84%的俄罗斯地区已经出现成品油断供或紧张,包括汽油、燃料油等都开始限量配给。有些地区甚至和停电一样,油站直接关门。
重点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尚且以供应紧张对外发声,大量司机加入找油车队,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是社会治理与资源调配的临界点。
俄罗斯世界第一大国土面积,全球前列的能源输出国,居然先饿死了自己的油罐车。这不是经济衰退,这是物流崩溃前夜。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没打算给它喘息。
贝森特制裁令加码,集中围剿俄罗斯的两大石油出口商,相当于把中国的两桶油都掐住了命根。全球原油航运的大甲方不敢继续和俄罗斯合作,纷纷开启避险模式。
而且更要命的是,美国CPI刚刚发布数据,仅3.0%,优于市场预期。怎么看?美元货币政策进入降息通道。
这对俄罗斯是双击暴击。一方面全球宽松货币环境会压低油价。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回暖,俄石油更难抢市场。
特朗普就等着经济稳定后,拿俄罗斯来做外交突破。而这一次,普京的特使到美国,注定不是来谈风花雪月的。
再看一项极具杀伤力的内部数据,2026年俄罗斯将把企业增值税从20%上调至22%。
这一点直接意味着什么?不是在稳经济,是明晃晃地向民企和全国民众要钱了。这还是在连续三年维持高利率、通胀吃人的情况下。
基准利率保持在16.5%,企业增值税升至22%,通胀就算按官方低估也有8%,同时受到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被冻结。
这样的国家还撑了三年?真得佩服俄罗斯的历史底蕴和韧性。
但问题也显而易见,这个胳膊已经举不动刀了,还不放手,是要拖垮整个国家。
而对面乌克兰内部的民意也很割裂。
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希望立即停战,而同时87%的人表示绝不接受领土妥协。
这意味着乌克兰人民想要和平,但要的是正义的和平,不是被迫的和平。这种民意的两面性,也给谈判留下巨大空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泽连斯基会不断强调领土不谈,但对谈判并不拒绝。只要不是明面上承认让步,一切可以操作。
而只要操作空间存在,就有停战技术性方案的腾挪空间。
当前最敏感的时间点不是美俄会否见面,而是谁先对局势定调。
普京与特朗普的会谈突然延期,中美在10月30日率先会晤,各国外交官纷纷出行,特别是法国、德国频繁派特使。
美国在等什么?中国态度。
俄乌战争不是简单的东欧问题,而是世界财经结构重塑的工具。这不是冷战,这是新型货币政权较量的战役阶段。
谁来叫停,决定谁下一轮全球经济博弈站在主动权一侧。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普京派人来美,不是找朋友是找下台的台阶。
未来3-6个月内,战争可能会出现结构性降温。
俄罗斯很可能不会正式签署停战协议,但会通过如下方式变相收场。允许联合国或所谓维和部队进入焦灼区域,维持名义上的俄罗斯控制,但减少军事冲突频次,通过非官方谈判达成冻结现状的默契。
这一切的实质,是普京开始准备收场剧本,而特朗普也希望在选战前制造一个外交得分点。
至于乌克兰一旦军事支援减弱,其政府也无力维持长期战时体制,民众对打到底的热情也必然降温。
这不是和平,而是一种临界管理状态。就像当初的朝鲜半岛,停了却从未结束。
而我们从这个混乱局面中看出了什么?
第一这场战争撕碎了能源武器的幻觉。俄罗斯用尽了石油、天然气,却未能赢得胜利。
第二全球权力重构更依赖的是制度、科技与金融,而不再是坦克和油田。
第三中国在这一轮地缘博弈中,稳定自身、拉高议价、强造基础、静观其变,策略上拿捏得极准。
未来的机会窗口,已经在酝酿,中国会不会承接第三方调停者的角色,还有机会。更大的图景,是围绕下一轮全球经济舞台的领导权布局。
俄罗斯经济的崩而不塌,暴露出了战争的极限。金融战、能源战、信息战交织下,最后的斗争归于怎么收场。
世界不会为一个孤勇者牺牲太久,连普京也知道,软着陆,总好过硬扛死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中医谢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