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启用90GHz示波器,打破西方29年封锁,中国科技补齐关键短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9:13 2

摘要:2025年10月,万里眼技术公司在深圳湾芯展,推出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国产性能跃居全球第二梯队,也为半导体自主提供关键支撑。

在中国半导体和高端电子装备发展中,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高端示波器更是被卡脖子近三十年。

国际巨头掌控60GHz以上技术,中国科研单位研发前沿芯片效率低、成本高。

2025年10月,万里眼技术公司在深圳湾芯展,推出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国产性能跃居全球第二梯队,也为半导体自主提供关键支撑。

中国能否借此彻底打破长期封锁,迎来技术自主新纪元?

示波器是电子工程师的“眼睛”,通过将无法肉眼察觉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视化波形,帮助工程师判断芯片或系统的性能是否稳定,信号传输是否正常。

在半导体、通信、智能驾驶等高精尖领域,高端示波器是研发的核心工具。

过去国产示波器的带宽天花板一直停留在8-18GHz,而国际领先企业早已将技术提升到60GHz以上,最高甚至达到110GHz。

7纳米制程芯片测试至少需要60GHz的带宽支撑,而3至5纳米的先进制程更是需要90GHz以上,长期依赖进口设备使中国科研单位在前沿技术上不得不处于受制地位。

万里眼技术公司此次推出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实现每秒2000亿次采样,存储深度达到40亿样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梯队水平。

这台设备不仅提高了信号捕捉精度,还搭载了智能算法,使得工程师优化芯片参数的时间从几周甚至几个月缩短至10分钟左右,研发效率提升了百倍。

这种突破意味着国产设备在核心性能上已经逼近国际领先水平,国产科研单位不再需要在高端研发上“望洋兴叹”,可以自主完成复杂芯片的测试与优化工作。

过去,高端示波器的关键组件,如模数转换器ADC芯片,长期被美国ADI和TI垄断。

《瓦森纳协定》限制高精度、高速设备出口中国,国产研发几乎无路可走。

万里眼通过“数学补物理、系统补单点”的策略,实现了在核心组件受限情况下的整体性能提升,通过七大技术密集区的协同攻关,将系统整合和算法优化与硬件制造结合,使整体性能超越了单点技术的限制。

江丰电子在高纯溅射靶材方面取得突破,硅芯科技推出芯片堆叠设计软件,方正微电子在SiC车规芯片产能上实现国内第一。

这些单点突破的企业共同织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生态,为高端示波器的自主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也为未来其他高端科研设备的国产化开辟了道路。

华为率先应用

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进入科研和产业应用才是衡量价值的关键。

万里眼90GHz示波器在发布之初,就获得了华为和多家顶级科研单位的关注。

华为集群计算总经理公开透露,华为已经采购了几十台设备,用于鲲鹏芯片研发、集群计算平台以及手机芯片测试。

这不仅说明设备已经过了“能用”阶段,更意味着在实际科研环境中已经达到“好用”的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等科研单位也开始试用该设备,用于前沿通信和高精尖芯片的研发实验。

然而国产设备推广仍面临路径依赖和心理依赖的双重挑战。

路径依赖指的是科研流程和国际标准长期以进口设备为基础,切换国产设备需要重新验证整套流程,包括测试方法、数据对比和参数调整。

心理依赖则更微妙,长期使用进口设备形成的信任和习惯,使科研人员在选择国产设备时仍持谨慎态度。

为了突破这一壁垒,万里眼采取了“先从必需单位入手,再逐步扩大市场”的策略。

受限于出口管制的1500多家科研单位必须使用国产设备,这为万里眼积累了实际使用口碑和经验,为后续市场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国产示波器的迭代速度和持续升级能力也是关键。

随着6G通信、3至5纳米芯片研发对更高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高端实验室已经提出对110GHz以上示波器的需求。

万里眼意识到,90GHz的突破只是起点,要保持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技术迭代。

这台示波器已经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CNAS认证,成为国内唯一能够测量80GHz以上带宽的设备,建立了“中国标尺”,不再依赖国际标准作为唯一参照,为国产科研设备树立了权威认证体系。

国产示波器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科研效率,还增强了中国科研机构在高端技术研发上的自主能力。

过去依赖进口设备导致的研发延迟和成本高昂问题,有望通过国产化得到有效解决。

这将为中国高端芯片、通信设备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提供持续动力,也为国产高端科研设备在全球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中国半导体新格局

万里眼90GHz示波器的突破不仅在国内引起关注,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万里眼母公司新凯来的另一子公司启云方发布了国产EDA设计软件,其性能比国际标杆高出30%,开发周期缩短40%,实现了“眼睛+大脑”的协同补齐模式。

这一组合对中国半导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直接填补了过去产业链上核心环节的短板,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反应也十分明显。

荷兰恩智浦宣布将加码本土供应链布局,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全部在中国完成,以便更好服务中国市场。

美国格芯押注广州增芯,重点发展车用CMOS产品。

欧洲意法半导体计划年底前在深圳与华虹集团合作,生产40nm微控制器。

这些布局显示,国际半导体巨头正在重新评估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策略,中国市场与生态已经成为不可绕开的核心。

产业数据也印证了中国半导体快速发展的趋势。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约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025年预计可达到1.64万亿元。

科技板块尤其是半导体领域成为外资重点配置对象,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46亿美元。

即便美国可能更新《瓦森纳协定》或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国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使技术封锁的效果逐渐减弱。

万里眼的故事正是这种趋势的缩影:西方越是围堵,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越加坚定且迅速。

从长远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成熟不仅有助于自主创新,也意味着全球技术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通过自主研发核心设备和软件,中国科研单位和企业逐渐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建立自主标准和测量体系,为未来更高端芯片、6G通信、智能驾驶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提供技术保障。

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新洗牌,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规模成为其他国家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也为中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大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万里眼90GHz示波器的面世,是中国高端科研设备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这台设备不仅填补了长期被国际封锁的技术空白,也通过系统整合和产业链协同能力,证明了中国在高端科研领域的自主能力。

从华为首批应用,到科研单位实际验证,再到外资企业的战略调整,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技术突破,更展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成长和国际影响力。

未来,随着持续技术迭代和高端设备国产化,中国有望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由跟跑者转为并跑甚至领跑者,长达三十年的封锁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写,中国科技自主突围的底气正逐步显现。

信息来源:

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精度”迈上新台阶:万里眼90GHz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发布国产高端测试仪器‌取得新突破】

环球网【国产高端测量仪器迎来“中国标尺”!刘桑讲述万里眼90GHz示波器诞生内幕】

直新闻【新凯来,有点东西】

每日经济新闻【“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中国造示波器实现历史性跨越,性能提升500%】

来源:历侠听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