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全美约700万名示威者走出家门,把宾夕法尼亚大道、时代广场、波士顿公园染成一片标语的海洋,这是自特朗普1月20日宣誓就职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
“不要国王!不要国王!”
日前,全美约700万名示威者走出家门,把宾夕法尼亚大道、时代广场、波士顿公园染成一片标语的海洋,这是自特朗普1月20日宣誓就职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
上一次这句口号在全美50个州、2700多座城镇同时响起时,还要追溯到反越战时代。
然而面对沸腾的民意,特朗普却在海湖庄园放出一段AI短片:他头戴王冠、驾驶战机,对冲上街头的民众“空投粪水”。
讽刺与怒火隔空碰撞,再次把“美国为何又在反”推上全球热搜。
那么,美国社会的动荡乱局演化到了哪一步?
特朗普又究竟为何如此招恨?
全美大游行
10月18日,美国50州同步出现约700万人的游行队伍,规模创近60年之最。
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午8时即饱和,警方封闭3公里路段供行人单向通行,地铁橙线因客流超限停运4小时,部分乘客排队90分钟才进站。
现场最醒目的标语是手写体“总统不是国王”,一名来自弗吉尼亚的联邦雇员把欠薪通知贴在胸前,边走边喊表达对特朗普的严重不满。
纽约时代广场被完全步行化,百老汇剧院暂停日场演出,42街至47街区间拉起铁马,人流密度最高达每平方米4人。
巨型宪法横幅展开后占据半个街区,数千人在上面签名。
芝加哥格兰特公园午后聚集约12万人,工会搭建的简易舞台每30分钟换一名演讲者:退伍军人、癌症研究员、老师和护士轮番发言。
一名教师举着“我的教室缺书,不是缺士兵的牌子”,她说自己因政府关门已停薪18天,仍请年假来游行。
西海岸方面,旧金山数百人用身体拼出“NO KINGS”字样,航拍显示字母长度接近一个足球场。
据不完全统计,全美一天就爆发了2700多场集会。
游行人群跨越党派、族裔与职业:有穿共和党人反对独裁T恤的郊区选民,也有首次请假的快餐店员工。
他们共同诉求是恢复权力制衡、结束政府停摆、反对军队介入城市,现场呼声最高的一句口号是:“我们人民,不是你们棋子。”
这场因为政府罢工引起的全美大动荡,已经深入影响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警方数据最能说明这场动荡的影响外溢。
全美主要城市18日共接获2217宗“可疑包裹”举报,是日均值的4.8倍,防爆小组疲于奔命,最终确认99%都是误报——背包、吉他盒、外卖袋被紧张路人当成炸弹。
洛杉矶县警长后来透露,当天仅排爆加班费就烧掉38万美元,相当于全年社区警务预算的6%。
与此同时,教育系统停摆、医疗单位正悄悄转移医疗成本、教堂和福利单位被迫担任起临时政府的责任...
700万人的愤怒情绪已经被彰显的淋漓尽致,整个国家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导致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的停摆。
怒火溯源
自9月30日联邦拨款截止,国会便再未通过任何延续决议,美国政府进入全面停摆,这是2018年后首次美国政府“全部关门”,随之而来的是民众们的积怨。
停摆第一天,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就发出“裁员预案”邮件,要求各部门列出非核心岗位,准备启动“减员”程序。
80万联邦雇员瞬间被切成两类:一类被迫无薪休假,一类被豁免继续上班但不知何时领薪。
TSA安检员、空管员、国家公园巡警、食药监检验官属于后者,他们身穿制服维持秩序,却要靠食品银行充饥,社交媒体上“#无薪也上岗”话题阅读两天破上亿次。
停摆进入第3天,连锁反应开始外溢。
国家公园关闭,正值秋假旅游高峰,黄石、大峡谷每天损失门票收入约120万美元,周边小镇酒店退房率飙升至70%,餐厅缩短营业时间,服务员被临时遣散。
黄石北门一家旅馆老板把退款截图贴在网上:单日损失预订47间,现金流缺口9000美元。
同一时间,全美各大财政部门纷纷陷入停滞运转状态。
联邦小企业署停止审批新贷款,全国约3万中小企业主被卡在放款环节。
国税局暂停处理纸质退税,约1200万份申报被积压,平均每户退税款2400美元无法到账;农业部食品券项目SNAP虽然维持,但11月拨款缺口高达20亿美元,4200万低收入者面临购物车里突然少掉一半食物的风险。
退伍军人事务部暂停对军人的医疗救助,1.3万例骨科、白内障手术被重新排期,平均等待时间从22天延长到70天。
就在美国国内焦头烂额的关头,关税也趁机添了一把火。
10月2日,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布对等关税升级,中国商品平均加税34%,欧盟20%,墨西哥25%。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将因此增加3800美元,其中最低收入20%家庭负担比例最高。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当日跌停,爱荷华农户一夜损失5.6亿美元。
更大的震荡在股市:道指两天暴跌2200点,特斯拉市值蒸发180亿美元,马斯克个人财富缩水200亿。
在这种乱况下,美国社会一直以来的沉疴——医保与移民议题继续推高温度。
10月4日,白宫向国会提交新预算案,要求将《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削减40%,同时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边境墙续建。
CBO估算,若方案通过,1400万人将在两年内失去医保,其中大部分是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蓝领。
移民方面,司法部重启留在墨西哥政策,并首次动用《敌对外侨法》驱逐委内瑞拉无证移民,联邦法院随后裁定该做法程序失当,但ICE已在周末突击抓捕约2100人,引发教堂庇护运动。
就连军队也罕见地卷入停摆。
10月6日,五角大楼通知130万名现役军人:11月1日若预算仍无着落,将被迫延迟发饷。海军官网连夜上传通知,建议官兵联系银行申请“零息军人薪贷”,并附上失业救济申请链接。
昔日全球最强武装力量竟教士兵如何领救济,这荒诞的一幕已经说明,美国社会和民众已走到穷途末路。
当美国政府的停摆进入第18天,社会成本已突破可量化的底线:GDP周增长率下降0.5%,航空业日损失6300万美元,超市恐慌性采购推高食品通胀至3.5%,联邦雇员信用违约率预计增加14%。
但最致命的并非数字,而是美国民主制度失能成为共同认知,人们不再争论哪党更优,而是怀疑整个体系是否还能自我修复。
正如游行队伍宣扬的口号,已经从具体政策转向“没有法治就没有和平”“我们人民”,这意味着民众的抗议主旨,已由议题对抗升级为程序合法性危机。
而引爆合法性危机的人就是特朗普。
特朗普招恨
首先,特朗普把“扩权”从竞选口号变成日常操作,让不同阶层同时感到程序性恐慌。
9月30日停摆开始后,他并未启动《反赤字法》要求关键部门维持运转,而是签署第13987号行政令,宣布“为保国家安全,暂停所有非国防类拨款”,将关门从谈判筹码升格为政策工具。
行政令写明“关门期限由总统视情决定”,这等于把预算决定权从国会移到白宫。
10月3日,他又援引《国家紧急法》冻结海外资产,用于垫付边境墙建设,绕过众议院拨款委员会。
一连串动作让保守派法律学者也发出警告:总统在用紧急状态“常态化”掏空宪法第一条的钱袋权。
其次,特朗普正亲手把美国的经济痛感个体化、具象化,并贴上个人品牌。
2018年政府停摆时,他尚知道在白宫厨房请联邦雇员吃汉堡,以示“同甘共苦”。
2025年他却把镜头让给马斯克,让全球首富在社媒直播“如何一分钟砍掉社保局2亿美元冗员”。
当工人看到世界首富用PPT裁掉自己的岗位,而总统称赞“效率革命”时,民众的经济焦虑瞬间转化为身份羞辱。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将关税、裁员、减福利打包成“特朗普套餐”,并在集会上自称关税人。
过去政策失误尚可归咎于体系,如今所有涨价标签都直接印着他的名字:超市收据出现“对等关税附加费”,医保账单空白处印着“新计划节省来自特朗普改革”。
当一个国家的价格信号与个人符号绑定,民众无需理解复杂法令,只需认出签名即可找到怒火出口。
特朗普主动把自己塑造成了文化战争的总司令,使政治对立升级为身份存亡。
2025年8月,他重启“清除多元化”行政令,要求所有联邦机构解散DEI(多元、平等、包容)办公室,并限30天内提交“意识形态倾向”内部报告。
对年轻城市选民而言,这不仅是政策回撤,更是否定他们的日常价值——从公司入职培训到大学招生,DEI已成为一代人职场与教育的默认语法。
同月,教育部发布新指引,要求K-12学校不再使用“性别认同”一词,并授权家长可因“课程内容不适”。
对大众社群来说,特朗普不再是遥远的白宫主人,而是直接决定课堂里是否还能提到他们的存在。
所以10月游行中,最多的自制标语不是经济口号,而是“我们就在这里,不许抹除”。
同样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在试图用“敌人化”语言把社会一半人口推向对立面。
他在9月一次募款晚宴上称“民主党选民就是国家寄生虫”,并在Truth Social转发漫画:蓝色州被画成吸血蜱虫贴在星条旗上。
当总统把半数公民定义为“寄生”,等于取消他们正当申诉的渠道。
结果就是,抗议者们要申诉的不再是“政策请愿”,而是“自我辩护”。
教师举的牌子写“我不是寄生虫,我教你的孩子识字”;护士写“我夜班12小时,不是吸血鬼”。
当民众的身份和职业被污名化后,走上街头便成为了他们唯一可自我正名的舞台。
结语
700万人不是小数目,这场大游行能否撬动特朗普的地位尚且不好说,但它已把“美式撕裂”推到聚光灯下。
一边是“拆政府、减福利、加关税”的激进实验,一边是“要医保、要工资、要程序正义”的底线守护。
游行能否复制1963年民权运动、1969年反战浪潮的“制度修正”效应,尚待2026年中期选举回答。
唯一能确定的是,当总统用AI视频把民众比作“可被轰炸的敌人”时,特朗普早已不是代表选民利益的领导者,而是一个精致主义的资本家了。
孙华.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有望破纪录”[N].文汇报,2025-10-29
全美多地爆发“不要国王”示威游行[J].国企管理,2025
来源:猫爷的渔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