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hilippe Biouix(音译:菲利普·比乌),法铁AREP设计集团董事总经理。该集团是法国国家铁路总公司车站联合公司(SNCF G&C)旗下一家综合型建筑设计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巴黎。菲利普撰写了多部备受关注的著作,如《低技术时代 迈向技术可持续的文明》
【人物名片】
Philippe Biouix(音译:菲利普·比乌),法铁AREP设计集团董事总经理。该集团是法国国家铁路总公司车站联合公司(SNCF G&C)旗下一家综合型建筑设计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巴黎。菲利普撰写了多部备受关注的著作,如《低技术时代 迈向技术可持续的文明》《静止城市 如何终结城市扩张》等。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多地已建成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如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综合开发、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及周边城市设计、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成都南站重点片区和成都东安湖片区等城市设计、北京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
10月27日,从法国赶赴而来的菲利普·比乌率领其中国团队抵达成都,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密集拜访其在川的合作伙伴。AREP设计集团与西南交大同为工程建筑领域的佼佼者,此次双方合作为何而展开?这家法国企业在四川有什么新的创意和想法?记者就此专访了菲利普·比乌。
与中国的大学深化研究合作 致力让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更融洽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到成都?有什么样的印象?
菲利普:这是第二次来成都,两年前我就已经来过。我认为成都和四川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这里的美食也令人印象深刻,所有这些领域都非常有趣且充满活力。所以我总是很高兴能来这里,去拜访AREP的成都办公室以及我们在这里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记者:此次和西南交通大学签约,主要将开展哪些合作?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菲利普: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这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AREP非常看重研究领域,因为AREP中的“R”就是Research(研究),我们擅长做的是与出行相关的建筑流动性设计,所以一直在研究车站和相关类似的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同样热切希望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能迈入一个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真正关乎的是更多生态设计,关乎环境。所以我们计划与西南交大合作,在交通枢纽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实现如何更多地利用交通枢纽这个载体,将交通客流和城市物流有序地融入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加协同,同时思考这个过程中如何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就像我们在法国、在欧洲所做的那样。眼下,我们正积极推动车站建设及与城市片区的融合,加快打造交通区域公共空间,实现车站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把铁路交通与其他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进行整合,形成协调统一的交通体系,我们正在全力推进这一前沿领域模式发展。
从“更多建设”到“少建设” 让有限资源支撑更有意义的生活
记者:您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在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应当激活的是"少建设"这一杠杆,而非"更多建设",这个观点的逻辑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发展难题?
菲利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然对于一家工程公司来说,提出必须减少建造量这样的观点可能会有点令人震惊和奇怪,因为当我们建造时,我们会赚取一些营业额和利润。
但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因为建设城市和开发城市的环境成本是巨大的,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0%到70%,这些主要来自于钢铁、铝、混凝土和水泥的使用,都是对环境影响非常大的材料。此外,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土壤。
比如在法国,拥有庞大的建筑遗产,包括大量的住宅、办公楼、公共建筑和场所等,但它们的使用率并不高,其中约有10%的住宅是空置的,还有许多空置的办公楼,公共场所的使用率也不高,我们应当加强利用。
如今当我们观察城市发展趋势时,这个现象显得尤为耐人寻味。这与智能手机的更新模式截然不同:人们通常每3到5年更换一次手机,用后直接丢弃,还能通过回收系统处理。但城市却截然不同,即便使用50年甚至更久,人们依然会保留这些设备。这种“惰性系统”就像顽固的齿轮,始终存在。所以,我们当前的设计必须保持高度谨慎与谦逊,这种理念在50年、100年乃至更久后都将得到验证。我们将从单纯建造新建筑的时代,转向注重维护、改造和适应的阶段,因为不仅要适应气候变化,还要适应新型组织架构、人口老龄化等各类挑战。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建得更多,而是更好地使用和重新激活已有的东西。同样,设计的核心不是追求更多,而是让有限的资源支撑更有意义的生活。
从城市高铁到“高铁城市” 让车站不止于车站
记者:AREP设计集团在全球落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项目,特别是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城市设计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和绿色,同时也非常注重消费环节,致力于把城市高铁变成“高铁城市”。您怎么看高铁站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很好地展示了欧洲的高铁车站和中国高铁车站之间的不同发展形态。我认为,当高速铁路技术引入欧洲时,所选择的模式略有不同,因为它主要是在现有车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的。特别是在那些规模较大、乘客众多的车站,我们对旧车站进行了改造,真正做到了开放,比如里面布满了商店和服务设施。有时,乘客甚至不是乘客,他们只是来车站的游客,只是为了买份报纸或买个三明治,然后便回到城市中。我们还将努力使车站周围的公共空间真正成为一个类似市中心的地方,人们也会来这里与朋友相聚,在露台上休息等等。
中国的高铁车站建设,是伴随着非常巨大且迅速的发展而来的,而且我认为它更像是一种接近于早期机场的模式,乘客必须先经过安检,而车站就是一个专门用于候车的地方,它更多是朝着如何以最佳方式为乘客打造更高效便捷乘车环境的目标在前进。
记者:成都南站重点片区和成都东安湖片区的城市设计,以及成都博览城北站交通枢纽设计等项目,AREP设计集团都参与了其中,您如何评价这些项目的效果?未来在中国、在四川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菲利普:我们已经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而且我们很快就来到了成都。成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所以我们决定要在这里扎根发展。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与西南交大的合作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性举措,它意味着“是的,我们在这里”,而且我们想要从本土化发展的视角落地,但始终又保持一定的国际视野,即哪些是值得引入国际化元素的,哪些是值得保留的本土特色。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我们在成都、在四川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