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婚?结不起,也不想结了。”32岁的北京程序员张哲叹了口气,这是他第18次相亲失败。不是因为条件不够,而是他在上个月主动删除了所有婚恋软件。
当一场沉默的“男性撤退”悄然发生,整个婚恋生态的失衡才刚刚开始。
“结婚?结不起,也不想结了。”32岁的北京程序员张哲叹了口气,这是他第18次相亲失败。不是因为条件不够,而是他在上个月主动删除了所有婚恋软件。
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30岁以上未婚男性数量已突破3000万,而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却创下近47年新低,仅有610.6万对。
比“光棍危机”更严峻的是,越来越多的男性正在主动选择不婚。一场静悄悄的“男性撤退”正在婚恋市场上演。
---
01 经济账本:婚姻的残酷计算
“婚房首付需要家庭积蓄的4.8倍,彩礼均价15.6万,孩子教育支出每年10万多。”这是一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婚姻成本清单”。
面对这张清单,男性开始用经济学思维重新计算婚姻价值。
在传统婚姻模式中,男性承担养家责任,获得的是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而现在,支出栏被无限放大,情感回报却变得不确定。
一位相亲遭遇“全款房”要求的男性感慨:“谈到婚姻就像被‘抢劫’。” 当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回报却成为不确定的“期权”,及时止损成为理性选择。
58%的单身男性将“经济拮据”列为不结婚的主要原因。而不分年龄的单身男性中,有58%的人感到为结婚做准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
02 性别对立:扭曲的婚恋观念
“离婚?离不起,也不敢离。”37岁的长沙教师李伟说。他的婚姻已名存实亡,但计算了离婚成本后,他选择维持现状。
男女在婚姻满意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已婚男性中,39%的人愿意与现任伴侣再婚,而女性中只有18% 的人愿意。
尤其是60多岁和70多岁的男性分别有46%和52%的人表示想与现任伴侣再婚,而同年龄段的女性中,只有17%和11%的人表示想与现任伴侣再婚。
在婚姻中被压抑的不仅是女性,男性也常感到自己被简化为“提款机”和“劳动力”。
有观点指出,部分女性喊着“结婚不是精准扶贫”、要求男性必须付出所有才叫爱、将高额彩礼视为面子。这样的性别观念让男性感到困惑和疲惫。
婚恋平台数据显示,男性平均婚恋支出是女性的3.8倍,而这些支出在过去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
03 退场效应:婚恋生态的两极分化
当那些愿意付出、渴望稳定关系的普通男性退出后,婚恋市场并未如预期般自我调节,反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两极分化。
一端是条件优越的精英男性,他们拥有绝对选择权;另一端则是抱着游戏心态的男性,他们从不打算认真对待感情。
而那些本应与普通女性匹配的踏实男性,正在悄然离场。
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高达26.8%,远高于女性的12.1%。这一数据在过去的几年间持续上升,自2019年以来,该年龄段男性的未婚比例已升高了8.6个百分点。
结果形成了一种尴尬局面:渴望婚姻的普通女性发现自己可选择的对象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枯竭,“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她们普遍的困境。
一位在设计院工作的女性列出的择偶标准足以让相亲平台犯难:身高180cm以上,年龄差不超过3岁,年薪不低于30万,本地人,会做饭懂艺术,父母最好工作体面。
讽刺的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男性要么已婚,要么更倾向于选择年轻女性。
04 政策困境:从经济支持到观念转变
面对结婚率持续下滑,国家层面已频频出招。
从“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到各地发放结婚补贴,政府试图扭转这一趋势。
山西吕梁对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奖励1500元;浙江常山则为符合条件的夫妇提供1000元礼金。
然而网友普遍认为,这点钱在高企的房价和育儿成本面前,相当于“兰博基尼500元优惠券”,杯水车薪。
有观点指出,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结婚成本增加”和“生育/养育孩子的心理负担”。此外,“认为婚姻是一种选择,而非必需品”以及“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的传播”也是重要因素。
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一个更为根本的挑战:当49.7%的年轻人认为结婚“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排斥”,还有8.9%直言“单身也能过得很好”时,仅靠经济激励已难以扭转观念变迁。
05 社会影响:从个人选择到公共危机
男性不婚潮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个人层面。
结婚率低最直接冲击的就是生育率。去年出生人口出现逆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2023年结婚人数反弹,结婚小高峰转化成了次年的生育小高峰。
当结婚小高峰过去,出生人口大概率又会下降。有观点指出,今年的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900万甚至800万,再创历史新低。
结婚率、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将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严峻挑战。高度依赖人口红利的行业,包括医院产科、母婴消费、教育行业、房地产等,已经受到或即将受到巨大冲击。
而对于个人而言,最大的影响则是养老问题。大家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以后年轻人就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老年人还越活越长寿。
如此下去,便会导致老年抚养比加速上升。《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抚养比是22.5%,相当于每4.5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
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老年抚养比预计在2035年、2050年分别达到36.3%、53.5%,相当于每2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
---
当都市精英女性在高端婚恋活动中寻觅灵魂伴侣时,38岁的陈铭选择在老家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一个人过得挺好,”他笑着说,“何必非要按别人的剧本活?”
那些曾经在相亲角徘徊的男性,如今更多出现在健身房、旅行团和技能培训课堂。婚恋软件数据显示,男性用户平均在线时长同比下降27%。
但危机中也有转机——在浙江某县,一场“零彩礼”集体婚礼悄然举行,32对新人宣誓共创未来。没有奢华排场,没有昂贵彩礼,他们的婚姻满意度却高达89%。
“婚姻不该是计算题,”活动发起人说,“当家变成讲爱的地方,而非讲价的市场,愿意走进来的人才不会离开。”
来源:shede6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