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经贸博弈,从关税摩擦延伸至科技、产业链的多轮拉锯。10月24日至26日,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一)
中美经贸博弈,从关税摩擦延伸至科技、产业链的多轮拉锯。10月24日至26日,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会谈结束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应会场外记者的要求简要介绍会谈情况。他说:我认为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框架;我认为我们在这里进行了非常实质性的谈判。
中方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出面会见记者。李成钢这次发言,出了一句金句,被全球媒体广泛传播:“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李成钢那天还有一句话也很引人注意:“最后还要补充一句,在磋商之中,中美经贸团队彼此始终相互尊重,磋商平等地进行。”
这是在阴阳贝森特。
话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公开指责中方的李成钢,说他在今年8月曾经、“不请自来”访问美国,而且态度“非常无礼”、“发表煽动性言论”,等等等等,人身攻击。
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有关李成钢的言论,“严重歪曲事实”。
李成钢那天在吉隆坡“最后补充”的那句话,是把话说在前面,把会谈的实际情况说给大家知道,免得美方事后乱说。
(二)
李成钢所谓“不请自来”访问美国是8月的事,为什么贝森特10月15日才说出来?
因为10月份,美国佬吃了中国的一顿强硬回击,贝森特“很痛”,他说话都哽咽了。
中美双方10月之前举行过4轮高层贸易磋商。每次磋商之后,美方都做了积极评价。可是,美国在9月份的20多天里,公布了20多项针对中国的打压措施。
中国不惯着美国。
10月9日,国庆长假一过,中国放出“大招”,推出稀土管制新举措,把管辖范围延伸到了境外相关稀土物项。
这是中国式的“长臂管辖”。
美国会“长臂”,中国也会。
寇能往某亦能往。
(三)
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就说过当年让中国加入世纪贸易组织是美国的灾难,他指责民主党籍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克林顿就是这个“灾难性的贸易协议”的推手。
其实,最后中国加入世贸,并不是克林顿放行的。
美国最后同意放行中国加入世贸,是因为美国遇到了一件很大的难事。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的时间是2001年12月11日。这个时候,克林顿总统离任已经快一年了。
在克林顿任内,中美两国完成了中国入世谈判,美国国会也通过了给予中国永久贸易正常关系地位的法案。
可是,2001年,美国白宫换主人了。
美国政治,换一个总统换一个套路。
共和党籍的小布什总统不是不想让中国入世,中国入世对美国有好处,哪个美国总统都不会不让中国入世。不过,小布什要加码,想赚更多。中美双方就这样再次陷入拉锯,谈了半年多还是谈不拢。
就在这时,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恐怖袭击,史称“九一一事件”。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美国遇到了一件很大的难事”。
这时候,美国需要中国支持反恐,小布什总统决定,放行中国加入世贸。6天之后,2001年9月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这标志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妥了。
(四)
特朗普说中国入世给美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其中一个灾难是: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岗位。
事实刚好相反。
中国加入世贸,给美国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美国中国总商会几个月前发布的《2025年在美中资企业商业调查报告》提到,美国中国总商会中资会员企业对美国投资超过 1400 亿美元,拉动全美超过 100 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加入世贸以来,美国人的就业情况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
可是这不是中国入世造成的,而是自动化技术导致的。
研究指出,21世纪头10年(刚好就是中国入世的头10年),美国流失的制造业岗位,88%是因为自动化等方式带来的生产力增长所造成。
举个例子,现在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美国是要还是不要?
要,就会有更多的职业司机失业。
记住了,这可不能赖中国。
这真是,抱残守缺终落后,改革鼎新始向前。
来源:程鹤麟大瓜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