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款歼36验证机亮相,尾喷口改为二元矢量喷口,机动性能更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8:10 1

摘要:10月28日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发文称中国歼36六代机的第二款型号亮相。相比起此前试飞的首款技术验证机,在多数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看样子成飞很好得延续了歼20身上那种边试飞边改进的研制策略,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航空工业目前在战斗机研发上确实已经处于

一、前言

10月28日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发文称中国歼36六代机的第二款型号亮相。相比起此前试飞的首款技术验证机,在多数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看样子成飞很好得延续了歼20身上那种边试飞边改进的研制策略,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航空工业目前在战斗机研发上确实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第二款改进型的歼36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第二款歼36验证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德国军事专家发现歼36有了第二款验证机后,美媒战区网站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内容,里边提到第二款歼36验证机主要在三个地方做了改进。

首先是两肋处的进气口变化较大,歼36第一款验证机的进气口是类似F22的锥形进气口,到了第二款验证机的身上,被改成了类似歼20的DSI无附面层隔道的进气口,下唇口也微微前略。这些改动被认为是能进一步的降低下机身区域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有利于歼36做到更好的全向隐身能力。

再一个明显的改动就是第二款歼36验证机的尾部排气口,从第一款原型机的内埋式设计,改成了二元矢量喷口。目前来说歼36的第二款验证机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空中机动能力,而在全向隐身性能上做了一些妥协,不过这种妥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二元矢量喷口对战机尾部雷达散射截面积的降低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二元矢量喷管给歼36带来了怎样的提升

在王海峰院士的《高性能战斗机与发动机的协同设计关键技术论文当中》,明确提到二元矢量喷管的调节机构简单,易于实现后向隐身设计的优点。相比起传统轴对称喷管,二元喷管也更适合与飞机后体进行融合设计,可以消除掉喷管与后边条之间的耦合效应,能对战斗机前侧向雷达散射截面积产生有利影响。

不过王院士也提到若要进一步降低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特征,就需要对尾喷管体内的各强散射部件,进行气动/隐身一体化综合设计,集成支板、加力火焰稳定器,喷油管路等部件,形成可以遮挡涡轮叶片,引入外涵冷气冷却降温,稳定组织加力燃烧等功能的一体化燃烧室,并在表面应用耐高温隐身材料,这样就能降低喷管腔体终端的散射量级,让飞机后向隐身效果变得更加出色。如无意外歼36的第二款验证机就是如此做的,不仅仅是尾喷口外形更改为二元矢量喷口,内部大概率也做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进。

此外二元矢量喷口也会给飞机的机动能力带来较大的提升,像之前第一款歼36验证机采用的飞机顶部尾缘凹陷的排气口,不具备上下左右摆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发动机不参与飞机的飞行控制,那么歼36的空中机动动作,大多都要依赖于两侧机翼尾部的开裂式襟副翼,再加上其也没有沈飞六代机的全动翼尖,所以在空中机动性能上,第一款歼36的验证机稍显不足。

第二款改成二元矢量推力后,则能对其空中机动能力做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一点同样在王海峰院士的论文中得到了体现,他认为之前传统布局的战斗机,发动机推力矢量更多的是在气动控制能力急速衰减的过失速迎角区扮演替代的角色,而对于常规飞行状态,则因远小于气动控制能力而贡献较小。但下一代高性能战斗机对隐身性能的极致追求所主导的飞机布局演化,正在对传统飞行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这一控制能力缺口在起降等低动压飞行状态时尤为明显,所以急需发动机推力矢量来做补充。

同时二元矢量喷口对歼36的大迎角过失速机动控制也有较大的提升,像多年前的国内首款搭载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歼10B验证机,在横航向被控变量的选取上,会随着迎角变化而发生改变。体轴系角速率,“体轴滚转速率”加“速度轴偏航速率”,“速度轴滚转速率”加“偏滑角体轴偏航速率”之间渐变切换,综合产生控制力矩需求,并分别发布到推力矢量,差动副翼以及方向舵,鸭翼上,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的横航向控制,并解决了大迎角机动耦合严重以及飞机,发动机协同困难带来的控不住的问题。

经过此次验证,为成飞日后给歼36应用推力矢量发动机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内,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一架空中机动灵活性并不弱于沈飞六代机的歼36。

四、第二款歼36验证机的起落架也有改变

此外与进气口、尾喷口的变化比起来并不显眼的是第二款歼36验证机的主起落架,从原来的串列双轮,改成了并列双轮结构,虽说这会导致起落架舱室变得更深,但是舱门长度可以缩减一些,这样或许更有利于歼36机腹内埋式弹舱容积的增加。当然目前歼36二号验证机肯定不会是最终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某些技术的突破,歼36肯定还会发生改变。

五、总结

如果有了解过歼20发展之路的军迷,想必就会对歼36短短数个月就做调整一事不会感到惊讶了,因为歼20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成飞在研制歼20的时候,先通过研制技术验证机,来验证歼20的气动设计,制造技术,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会被成飞迅速解决,并进行优化,然后研制原型机。2011年首飞成功的歼20就是技术验证机01架,2014年3月份首飞的则是原型机01架。

如今到了歼36的身上,去年年末被爆出首飞的歼36技术验证机,连一年还没过去就有了第二款验证机。说明成飞在歼20身上积累的战斗机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经验,让两步走战略所需时间,从原本的两到三年,大幅缩减至短短数个月的时间。甚至我还有个比较大胆的猜想,也就是上半年里歼36的每次亮相,是不是都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不过不像这次的改动幅度那么大罢了。

成飞这边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高频次改进调整,北边沈飞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则试飞频次屡创新高,六代机在我国南北两开花的概率非常大,这足以见得我国航空工业如今实力到底有多么的强大。当初沈阳所总师说的未来战斗机生产要跟造手机一样简单的愿景,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被我们给实现了。

当南北的两款新战机横空出世之时,我想也正是我国航空工业跻身世界最先进行列的时候,届时引领全球战斗机发展方向,不再是他美利坚,而是爱好和平的中国。

来源:超级工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