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兰的ASML这家公司,在半导体圈子里头那是响当当的存在,专门做光刻机这种高端玩意儿,全球芯片厂基本都得靠它来生产先进的芯片。光刻机就好比芯片制造的“心脏泵”,没了它,生产线就转不起来。ASML的技术牛到什么程度呢?它垄断了极紫外线光刻机的市场,全世界90%以
荷兰的ASML这家公司,在半导体圈子里头那是响当当的存在,专门做光刻机这种高端玩意儿,全球芯片厂基本都得靠它来生产先进的芯片。光刻机就好比芯片制造的“心脏泵”,没了它,生产线就转不起来。ASML的技术牛到什么程度呢?它垄断了极紫外线光刻机的市场,全世界90%以上的先进芯片生产线都用它的设备。
早些年,中国市场对ASML来说是块大肥肉,2018年左右,中国企业像长江存储这样的存储芯片厂商,从ASML手里买了不少深紫外线光刻机,用来造3D NAND闪存芯片。那时候中美贸易还没那么剑拔弩张,ASML的销售团队在中国跑得很欢,订单源源不断。
长江存储当时刚起步,急需这些设备来提升产能,从2017年开始下单,2018年设备到位后,他们的武汉工厂产量蹭蹭上涨,每月能出好几万片晶圆,主要供应手机和电脑存储市场。ASML那年对中国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15%多,公司报告里还老夸亚洲市场潜力大。
谁知道风向变了。2022年底,美国政府开始收紧出口管制,把长江存储这样的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意思就是美国技术相关的设备不能随便卖过去。荷兰政府也跟着动,2023年3月出台新规,对深紫外光刻机的出口加了许可审查。ASML的设备里有美国零部件,得听华盛顿的调子。这下子,长江存储的麻烦来了。设备买是买了,但后续维护成问题。
光刻机这东西不是买回家就完事,得定期换零件、升级软件,不然就容易出故障。管制一卡,ASML就没法提供配件和服务了。长江存储的工厂里那些机器开始闲置,产能利用率掉下来,损失不小。
2023年6月底,长江存储的董事长陈南翔在一次行业会上公开放话,说供应商得负责,如果设备用不了,就该回购回去。陈南翔直言不讳,强调这些设备是合法买的,现在因为外部原因瘫痪,供应商不能甩手不管。这话一出,外媒像彭博社和路透社就开始炒作,报道说中国企业给ASML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花钱回购,要么在专利上让步。
这个警告不是空穴来风。长江存储估算过,中国大陆从ASML买的光刻机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涉及几百台设备,每台单价好几亿元。回购的话,ASML得吐出大笔钱,这对它的现金流是沉重打击。公司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贡献了29%的系统销售,但管制已经让订单延误。陈南翔的表态后,ASML股价在2023年8月下旬跌了3%,投资者慌了,担心供应链断裂。
长江存储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他们是国内存储芯片的领头羊,背后有国家支持,工厂投资上千亿,不能让设备白白烂掉。他们还列出合同细节,售后条款写得清清楚楚,ASML有义务维护。
外媒报道中提到,有些分析认为这不光是回购那么简单,还牵扯到专利。如果ASML不回购,就得考虑在中国的专利保护上松口,让本土企业能用类似技术。光刻机的专利涉及光学系统和激光源,这些是ASML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让步,竞争对手就可能追上来。
ASML那边呢?他们没想到中方反应这么激烈。公司高层在2023年财报会上承认,管制影响了业绩,中国订单从高峰下滑。彼得·温宁克,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在2024年1月采访中说,地缘因素让业务复杂化。ASML试着缓和,通过其他渠道加强维护,但管制越来越严。2023年10月,美国更新出口规则,进一步限制造维修许可。
荷兰政府2024年1月撤销了几笔对华出口许可,包括一些特定型号的光刻机。本来这些设备用于7纳米工艺,现在全卡住了。长江存储没闲着,2023年11月在美国加州法院起诉美光科技专利侵权,涉及八项专利,主要是3D NAND技术。这案子虽不是直接冲ASML,但加剧了整个行业的对立氛围。外媒分析,这显示中国企业开始用法律武器护身,不再被动挨打。
转眼到2024年,事态没缓和,反而更紧。ASML的季度报告显示,对华交付量环比减少,因为许可审批拖沓。中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高点降到20%以下。公司只好加大欧洲和美国投资,分散风险。
长江存储则转战本土供应链,引进国产光刻胶和测试设备,产能勉强维持在每月10万片晶圆。2024年上半年,外媒如金融时报报道,ASML内部开会讨论知识产权风险。
荷兰政府在2024年8月表示,不会续签部分维护许可,这意味着从2025年起,已售设备的维修更难。ASML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警告,地缘因素可能让全年营收增长放缓。公司全年营收虽有增长,但中国部分下滑10%,主要因为出口瓶颈。
长江存储的立场很务实。他们内部评估,如果没维护,设备寿命缩短30%,生产成本上升。2023年9月,他们发正式函给ASML,列出交付记录和中断细节,要求补救。ASML回话说要评估法律影响,没马上答应。公司转而深耕台湾和韩国市场,但这些地方的需求填不满中国空缺。
外媒2024年指出,ASML全球市占率还超80%,但中国本土技术在进步,比如上海微电子的深紫外机型已经在测试,慢慢减少进口依赖。2025年上半年,ASML财报会议上,新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凯承认,中国市场贡献降到15%,公司投10亿欧元扩欧洲工厂。长江存储继续运营,2025年推出更高层的闪存产品,用库存配件撑着生产。
整个事件反映出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ASML夹在美荷政策和中国需求中间,决策得权衡股东和法规。外媒如CNN报道,这纠纷凸显全球芯片战的激烈。长江存储的产能扩张受阻,但本土化步伐没停。
2025年10月,YMTC计划用国产工具建新生产线,目标到2026年底占NAND市场15%。不过,美国 sanctions 让它获取先进设备难上加难,生产效率受影响。ASML的订单虽因AI需求反弹,但中国部分预计2026年继续低迷。公司否认这是囤货导致,称是政策和宏观需求作用。
回过头看,这事儿从2017年的合作到2023年的警告,再到2025年的持续拉锯,牵动全球半导体格局。中国企业像长江存储,从被动买设备转向主动要权益,背后是产业升级的紧迫。ASML作为供应商,业务模式被颠覆,本来靠卖机赚钱,现在维护都成难题。
公司2025年展望显示,总营收预期30-35亿欧元,中国业务只占20%。外媒分析,这可能推动更多本土创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也让ASML备货应对。长江存储的专利战还在打,2025年6月,美国专利审判委员会受理它挑战美光的案子,显示斗争远没结束。
总之,这事儿提醒大家,科技战不是儿戏,供应商和买家都得适应新常态。中国企业反击,ASML调整策略,行业格局悄然变迁。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