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办公软件,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微软的Word、Excel?很多人习惯性地把WPS看作它的“山寨品”。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刻板印象,错得有多离谱。
说起办公软件,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微软的Word、Excel?很多人习惯性地把WPS看作它的“山寨品”。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刻板印象,错得有多离谱。
真相是,中文化办公软件的鼻祖,是WPS
微软的Office,那是后来的事。90年代初,微软进入中国市场时,发现WPS早已是国民级软件,几乎每台电脑装的都是它。怎么办?微软很“聪明”地找上门谈判,和金山达成了 “互相兼容” 的协议。
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靠着预装在Windows系统里的绝对优势,微软Office迅速铺开,等大家习惯在Windows上直接用Word打开WPS文件时,WPS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巅峰断崖式下跌,最惨的时候,微软拿下了超过九成的市场。
所以,谁是谁的老师,一目了然。论中文处理和对国人习惯的贴合,WPS才是那个更早、更懂我们的“原版”。
你可能想不到,开发出这款初代WPS的,是一个名叫求伯君的24岁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一个人,窝在房间里,用一台电脑,敲完了整整12万行代码。这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这是一个技术天才用代码写就的浪漫诗篇。也正是这份传奇,为WPS后来的故事,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WPS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急转直下。微软的“捆绑策略”(买电脑就送Office)加上之前的“互读协议”,等于借了WPS自己修的路,跑赢了WPS。更绝的是,微软当时在国内默许甚至变相鼓励盗版,用免费策略彻底挤死了需要付费的WPS。
金山软件濒临破产,WPS团队从鼎盛时期一度缩减到只剩20人,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当时的雷军曾倍感无力地感慨“差点失去理想”,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何等绝望的境地。
但就是这20来个没放弃的“傻瓜”,开启了WPS绝地求生的逆袭剧本。金山咬牙砸下3500万,决定从零开始,重写WPS。他们做了几个关键决定:像素级兼容微软Office,让你换回来毫无障碍;把软件体积做到极小,适应当时网速慢的国情;最关键的一步,个人版永久免费!
这一套组合拳,终于把WPS从悬崖边拉了回来。看看今天的成绩单,你才会明白这场逆袭有多漂亮:截至2024年,WPS在移动端拿下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日活跃用户上亿,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鸿蒙生态里,WPS是优先适配的办公伙伴,而微软反而被挡在了生态之外。甚至,国家稀土等重要机构都要求使用 .wps格式 进行文档存储与传递。从差点死掉,到重新成为市场主宰,WPS用数据完成了最有力的反击。
WPS的胜利不是孤例
由原WPS核心团队成员开发的云表平台,把这种国产软件的突围精神带到了更专业的企业级市场。它像一个“乐高积木”,用无代码的方式,让你像画表格一样,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轻松变成ERP、MES、WMS、SRM等各种复杂的管理系统。
不仅能数据分析、数据透视、多人协作、消息推送,还有自定义打印、小程序、网站、H5、微商城,还能对接SAP、企业微信这些主流系统,一键生成手机APP。
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无论多复杂的业务功能,它都能搞定,也因此低门槛、能开发复杂管理系统的操作,吸引了数十万用户的青睐。
另外,还能轻松与SAP、用友、金蝶、企业微信、钉钉等第三方系统、机械和设备集成。
以前需要花几百万买国外SAP、Oracle的系统,现在用它就能自主可控地搭建出来,这不仅是省钱了,更是把企业数字化的命脉攥在了自己手里。
小结
回顾WPS这三十多年的沉浮,它和微软的竞争,早已超越了一场简单的商业斗争,更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科技突围战” 。
从被巨头碾压到绝地翻身,再到引领移动办公,甚至向外输出技术能力,WPS和它的“同胞们”用一场实实在在的胜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做出好软件,还能把它做到世界级。
对此,您怎么看?非常欢迎您在评论区补充观点或者干货。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
